2016年2月22日,当HTC董事长王雪红带着新一代Vive头显来到巴塞罗那参展时,不知道会不会想起2011年的MWC。那时的HTC借势Android,风头正劲,HTCHero成为“年度最佳手机”当之无愧,毫无争议。
这样的荣光,似乎离HTC已经很远了。2011年开始,Android大举扩张,三星后来居上,Moto、LG等厂商奋起直追,中华酷联等厂商低价入局,小米这样的新秀崭露头角。昔日安卓世界的霸主HTC,正被后来者快步追赶。
这样的大起大浮,王雪红一定不陌生。类似的剧情在智能功能机时代就已上演过。遇贵人,高开,低走,再遇新贵人,似乎成了HTC打不破的宿命怪圈。
这一次,命运似乎又要跟王雪红开一个玩笑,她和HTC又被带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把HTC带上高点的新贵人是Steam和VR。
这家曾做出过半条命、发行过Dota的游戏巨头,一直对虚拟现实表现出浓厚的兴趣。Steam一度选择了Oculus,为其提供了不少支持,希望未来能切入VR内容的分发。不过,当Oculus被Facebook收购,自己做起商店时,这家一直在内容发现发行领域革新的公司,终于坐不住了。他们需要选择一个新的合作伙伴。
或许还要感谢Oculus选走了三星,Steam和HTC的牵手顺理成章。在共同的商业利益面前,无需多言。
Steam手里的技术,如同当年Google手中的Android系统,但要珍贵得多。Android一直开源,只是当年还没有厂商愿意使用;Steam手握圣衣,在打磨成熟之前,还不会轻易赠人。
HTC拿到了一张VR顶级头显竞赛的入场券。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发生的一切,似乎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HTC的翻版:快人一步,早早与技术大拿建立了合作,手握圣剑,上一次是Google,这一次是Steam;同样在早期打造了极为优秀的产品,广受好评,上一次是Sense系统,这一次是大空间定位技术。
相似的可能还有HTC的梦想。HTC一直希望打造自己的生态,移动互联网时代HTC一度想要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这一次则是自建开发者服务平台,早在2015年就召开了全球开发者峰会。
或许,故事的下半部分还会惊人的相似。同Google一样,Steam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技术大举推广,打造VR平台,在VR领域续写分发传奇。如同“Android+”的手机,“Valve+”的硬件必然还在路上。
那时,失去圣衣护体,HTC还能走多远呢?
这个难题,智能手机时代就在困扰HTC。即使在Android手机市场遥遥领先,HTC也未能守住先发优势。面对后来者,HTC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2010年第四季度,HTC在Android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首次下滑,跌至32%(Flurry数据)。一年之前,这个数字是67%。下滑幅度之大,令人瞠目。三星、Moto、LG公司入局,侵蚀了HTC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市场份额。凭借GalaxyS系列手机的畅销,三星的市场份额达到27%,Moto份额扩大至24%。2009年几乎没有卖出手机的LG,也抢走了7%的份额。而缺乏知名旗舰机型的HTC,先发优势所剩无几。
情况还在继续恶化。2012年,HTC智能手机销量仅为3210万部,市场份额骤降至4.7%(Gartner数据)。2013年,虽有HTCOne保驾护航,但第一季度HTC的市占率已经跌至2.5%,第二季度跌出前十(ABIResearch数据),第三季度净亏损30亿元新台币,市值蒸发90%。2014年时,销量惨淡的HTC,已经专区开发智能穿戴设备、运动相机。2015年开始,HTC已经拒绝对外公布销售数据。
战局步步溃败,HTC却招架无力。前CEO周永明,被赋权、收权甚至下台,HTC依然回天乏术,市占率、股价持续下跌。投资布局不断,先后大手笔收购PC显卡制造商S3Graphics、流媒体公司OnLive、购买Beats股份,最终也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这也难怪,与其说是管理,倒不如说是在智能终端的战略,才是HTC失利的根源。不注重品牌建设,被苹果、小米等手机厂商吊打;不注重掌控上下游,才会频频拖累新机发售,即使帮三星改良Almond屏良品率,也无法得到供货;不注重专利建设,缺乏核心技术,总是受制于人……
更早的智能功能手机时代,HTC也未能逃过这样的怪圈。2002年,微软发力移动终端。HTC因为研发生产iPAQ小有名气,被微软挑中,生产搭载Windowsmobile系统的智能终端,多普达686应运而生,大红大紫。但在诺基亚崛起后,高达80%的市场份额优势又荡然无存。
遇贵人,高开,低走,再遇新贵人,似乎成了HTC打不破的宿命怪圈。
代工厂出身的HTC,最擅长的是整合上下游,提升利润率,依靠扩大销售,提升规模。这种ToB的企业基因,缺少核心技术、缺失对上下游的把控,缺乏品牌建设的意识与能力,很难在ToC领域有建树。这或许才是HTC宿命怪圈的根源。
可是,谁有愿意看到HTC这样的宿命在VR领域延续呢?
想必绝大多数VR用户都不愿意吧。这家曾经做出过HTCDiamond,开发出HTCSenseUI,制造出第一台安卓手机的公司,这一次带来了Vive。用户自然还希望HTC能带来更多高质量的产品。
VR领域的开发者自然不愿意。VR市场还处于早期,有数据表明,Oculus和索尼预测的2016年销量都仅在百万左右,开发者的收益难以保证。市场还需要HTC这样的大公司教育,吸引更多VR玩家和用户。
头显的竞品也应该不愿意。产品还出于初期,供应链还不成熟,即使是竞争对手,也愿意HTC提供更多的创意,一起催熟产业链。
HTC自然不愿意。
相比于功能机时代,智能手机时代,HTC的走低已经触目惊心。本月,HTC公布2015年财报,全年累计营收额1216.84亿元新台币(约为24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5.2%。2016年1月,累计收入更是同比暴跌47.23%,亏损34亿元新台币。如果VR真的有机会成为新的计算平台,这种跌幅或许还会更严重。更何况这一次,HTC的先发优势都不明显,OculusVR、索尼PSVR都已是强大的竞争对手。
代工厂出身的HTC一直在努力打破这种宿命。早在2006年,HTC就开始自我革命,打造自主品牌,不惜与之前的合作伙伴“反目”。自断其臂的HTC股价狂跌。HTCTouch、HTCDiamond名噪一时。只是生不逢时,问世于苹果、Android兴起时,必难以抵挡势不可挡的智能手机大潮。
只是,你很难理解智能手机时代,在中低端市场吃过亏的HTC,这一次却没有及时醒悟。OculusVR有资金优势、先发优势,索尼PSVR有开发者和玩家的积累,HTC产品以外的优势极不明显。不在价格上做文章,就意味着早早退出战场。
799美元的售价,不高,但相比对手,也不足够低,做销量的爆发力不足,做利润的潜力也不大。这或许也不难理解。这对于HTC来说,一定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低价就意味着低营收低利润,更意味着低股价,但HTC不愿意再错过,不愿意再错过有下一代终端潜力的VR头显。
对HTC来说,这是在C端市场的背水一战。
对于HTC来说,这一次,他们的运气要好得多。相比于C端市场,VR还有广阔的B端市场要。而这恰恰是Vive和HTC最擅长的领域。
不久前,高盛曾做过一个调研。列举了VR、AR技术可以应用的9大领域及其市场规模。除了视频游戏、事件直播和视频娱乐这些由C端用户推动的细分领域,还有40%的市场份额会出现在B端市场,包括医疗保健、房地产、零售、教育、工程和军事等。
HTCVive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激光为基础的Lighthouse追踪系统,可以让佩戴头显的用户在5英尺乘以15英尺的空间范围内移动。相比于OculusRift还只能“站着体验”,HTCVive更适合行业应用。
HTC自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已经建立了做2B的团队,完善了三种合作方式:①向厂商主动提供适合的创意、硬件产品,并介绍合适的开发团队;②向厂商提供硬件产品的同时,提供软件开发支持,比如找到开发团队;③仅向厂商提供硬件产品。王雪红曾向36氪透露,“除了奥迪汽车,你能想到的所有知名品牌,都与我们建立了合作”。
也许,随着Vive的上市,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项目落地,壮士断腕的HTC也能迎来“更好看”的财报。
这或许也是HTC宿命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