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这个完美主义拖延症 到底要做什么样的VR?

苹果VR的概念图在网上流传N多个版本,但在前不久,苹果概念设计师 Martin Hajek 独家分享给德国杂志《Computer Bild》的一段曝光视频,其逼真度瞬间惊呆了VR届的同仁们。

说起来,苹果从多年前就开始部署VR大战略,它不缺少技术大牛,就算缺少,收购创业公司不就好了吗,但为什么面对Oculus、HTC、三星的先发制人,表现得那么淡定呢?答案是:不!够!完!美!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给苹果打上一个大大的“完美主义拖延症”的标签!

从5年前流出的设计手稿,到几周前虚拟现实领域顶级专家DougBowman的加盟,苹果期望的到底是什么样的VR?

  更薄、更简约的外观

在 Martin Hajek的推测中,苹果VR的外观像普通眼镜一样轻薄,线条圆润,没有棱角。

这个传言中最靠谱的视频,苹果VR的外观足以秒杀现在市面上的所有头显。在 Martin Hajek 的设想中,未来的苹果VR设备传承了苹果一贯简约的设计风格,它借鉴了大量Apple Watch的工艺和设计元素,包括位于前额初的Apple Watch同款跟踪传感器和表带等。整个VR头显十分轻薄,灵动感十足。苹果生来带着颠覆性的血统,相比于Oculus、HTC、三星的笨重外观,苹果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一鸣惊人。

更快、更准确的捕捉

Faceshift是一种新的运动捕获实用工具,它主要用来复制人类面部动作,其性能令人印象深刻,捕捉过程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延迟。

虽然苹果早在十多年前就有VR产品的设计概念流出,但它的一系列大动作还是从近几年才进入人们视线。

2010年9月,收购瑞典面部识别技术公司Polar Rose,他们开发的面部识别程序可以应用到 Facebook 照片中去。熟悉SuperD的可能知道,我们此前有讲过有关面部识别在VR中的应用(《周鸿祎竟然比王凯有魅力?搞不懂的“脸部识别”怎么破?》),这是VR技术至关重要的一环。

2013年11月,收购以色列实时3D运动捕捉技术公司PrimeSens。该公司创立于 2005 年,于 2006 年研发出 3D 传感器,在当年的 E3 大展上与微软建立了联系,并催化出代号为 Project Natal 的神秘项目。等到 2009 年 E3 大展时,微软发布了内置 PrimeSense 3D 传感器的 Kinect,成功掀起了“体感游戏”大潮。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在室内娱乐领域发展的决心。

2015年11月,收购瑞士面部识别技术公司Faceshift。没错,又是面部识别。不用说都知道这项技术有多重要,Faceshift的技术是一种新的运动捕获实用工具,它主要用来复制人类面部动作,其性能令人印象深刻,捕捉过程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延迟。

更多有关交互的知识,可参看《动作捕捉、触觉反馈、眼球追踪、肌电模拟……9种VR交互方式解读》。

更真实、更清晰的沉浸感

Doug Bowman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5年来他一直担任人机交互中心主管。根据学术简历,伯曼致力于研究“三维用户界面设计和虚拟环境中沉浸式体验的益处”。

2016年1月,苹果雇佣了一个很重要的人,乔治亚理工的博士、弗吉尼亚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Doug Bowman(道格?鲍曼),他是苹果自2014年以来,雇佣的少数几个高级工程师之一,不久前刚刚从谷歌辞职。他的专长领域是3D互动,沉浸式环境,可用性工程,根据学术简历,伯曼致力于研究“三维用户界面设计和虚拟环境中沉浸式体验的益处”。简单来说,他就是一位VR专家。这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苹果的VR战略有了质的飞跃。目前推出的VR头显,大多有清晰度不够的缺陷,也许Doug Bowman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

更丰富的应用

用Augmented Reality Showroom应用参观法拉利展厅

内容是困扰VR的一大难题,高大上如苹果,怎么可能只有硬件而没有应用呢?

2015年3月,苹果收购德国增强现实技术公司Metaio和其拥有的171项全球专利。Metaio曾经与法拉利合作,推出过Augmented Reality Showroom增强现实应用。在这款应用里,只要将iPad的摄像头对准展厅里的车辆,它就能让用户提前预览车身颜色、款式甚至是空气动力学表现等性能参数。我们猜测苹果收购Metaio正是要强化自己的应用阵营。

在Oculus、HTC、三星轮番抛出真机的时候,苹果还是一如既往的淡定。它从不需要第一个站上风口,只需要在众人的期盼中出现就能颠覆世界。此时,我们从一些蛛丝马迹上窥探着苹果的VR蓝图,这个完美主义的拖延症,何时才能让我们看到其VR产品的庐山真面目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