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新材料 检测漏液的纱线与极细位移传感器

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在服装、鞋靴和眼镜上附加传感功能和显示功能等的可穿戴终端越来越多。除了在现有产品上安装传感器和布线外,包括为面料增加功能、使配线具有弹性在内,材料方面的技术开发也在不断推进。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索可穿戴材料的最新动态。

随着人们对可穿戴终端的关注不断提升,相关材料的技术开发也在突飞猛进。在2016年1月13~15日举行的“可穿戴设备博览会”上,有关纤维、纱线、面料等材料高机能化的展示,与头戴式显示器(HMD)等硬件一样受到了相同甚至更高的关注。这些材料并不是现有材料与部件的组合,而是通过为材料赋予新的功能,为可穿戴终端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监控并检测漏液的纱线

POSH WELLNESS LABORATORY(总部:东京)开发出了适用于多种液体、能够检测漏液的纱线及其制成的漏液检测系统。设想的应用范围包括检测血液、尿液渗漏的医疗护理领域,以及检测排水、药品渗漏的工业领域等。该系统的一大特点是不只能够检测漏液的有无,还能区分汗液、血液,判别液体的种类。

在绷带中缝入了同轴导电纱线。根据电阻的变化,可以判断与绷带接触的液体的种类。

这种纱线自内而外按照导电体、绝缘体、导电体和棉的顺序,组成了四层同轴结构。中心及其他各层均为线材,按照在内层上螺旋缠绕的方法叠加。这种结构,使得纱线在遭到液体浸泡时,会透过螺旋的缝隙渗入,导电体与导电体之间将充满液体,电阻值随之发生变化。

当然,检测漏液依靠的不只是纱线,还需要连接主机,监控纱线的通电状态。在通入交流电后,根据频率改变时的电阻,可以判断出液体的种类。

纱线顶端与电路的连接方法也需要改进。与天线等同轴电缆不同,纱线的顶端不能安装连接器。这是因为纱线的长度需要根据用途截取。

为此,该公司开发出了从纱线的侧面插入,与2个导电体连接的器具。该器具有3根针状端子,左右2根插入外侧导电体,中间1根插入内侧导电体。中间1根虽然会穿透外侧导电体,但在接触的部位覆盖了绝缘体。

因为纱线本身的弹性不大,所以应用于医疗用途时,需要在绷带的中央部分沿Z字形缝制。这样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伸缩。

能用针缝的极细位移传感器

雅马哈正在研发能够像橡胶一样伸缩的位移(应变)传感器。传感器由碳纳米管(CNT)同向排列的纤维浸泡含氟弹性体制成,根据拉伸时CNT之间的间隙扩大、电阻值增加的现象,可以测定出位移。设想用于测量人体动作的运动传感等用途,还备有评测工具包。

举例来说,安装这种传感器,可以实现掌握手指动作的数据手套。这种传感器过去是以带状的形态供应,这次参考展出了细到能够穿过针孔的纱线状传感器“Stretchablefiber sensor”。使用纱线状传感器取代带状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直接缝制在手套上。而且,因为可以缩短传感器本身的长度,所以还有望实现更细部的检测,提高检测位移的精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