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健康数据监测 小心它会说谎

可监测睡眠、能计算行走步数及卡路里消耗值的智能手环越来越受到注重健康人士的青睐,很多人喜欢将智能手环的监测数据作为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但已有专家提醒,目前智能手环还不能扮演“私人医生”的角色,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一直备受争议,市场上出售的多数智能穿戴设备并不能真实反映身体的健康情况,其监测数据也仅具有参考价值。

3月14日,沈阳白领赵阳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上的应用,查看昨晚的睡眠情况。8小时50分钟,她对这个数据还算满意。

赵阳告诉记者,身边很多同事都戴着这样一个黑色的手环,不仅能监测睡眠情况,还能测心率、步数及卡路里的消耗情况。这样一个智能手环的售价也很亲民,只要99元。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最简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正成为关注健康人士的“标配”。

智能手环易受年轻人追捧

记者在网上搜索“智能手环”共出现了上百万条搜索结果,从价格到功能直至挑选攻略应有尽有。一个小小的手环到底有啥神奇之处?

3月15日,记者走访沈阳三好街的多家数码产品商铺发现,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智能手环均带有计步、监测睡眠质量等功能。一位姓陈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一款简单的智能手环就能全程跟踪人的睡眠情况,不仅能够记录深浅睡眠的时间,还能给出阶段性睡眠评估情况,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记者在网购平台搜索发现,智能手环卖得也相当火爆,输入关键词后可搜到几万件相关商品,销量最好的商家月销量达万余件。智能手环价格差距也很大,便宜的只要几十元,贵的则要三四千元。

小陈告诉记者,这类智能产品年轻人买的比较多,尤其是工作比较忙,没时间运动的白领,他们更关注自身健康情况。而这种手环操作简单,只要早上起来时打开手机上专门的软件,手环上的数据便会通过蓝牙传输到手机上,并形成直观的曲线图,帮助人们及时了解身体情况。

监测数据往往看上去很美

人们从未如此轻易、直观地了解过自身的健康情况,这些繁杂的数据真的是我们身体指标的真实反映吗?

赵阳发现,有时起床时身体感受差不多,但手环监测的睡眠数据相差却很大,这让她很不解。

那么,这种智能手环监测出来的数据准确吗?医生会将这些数据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吗?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兮恒。他说,睡眠是非常复杂的生命现象,医院里监测睡眠状况,使用的是“多导睡眠监测仪”,这种测量手段才是被医学所公认的,可用于临床诊断。而智能手环仅是一种简单的智能穿戴设备,其获得的数据只是人体生理情况的粗略反映。

郭兮恒认为,智能手环测得的睡眠数据并不完全科学,不能作为临床判断和应用,目前还不能扮演“私人医生”的角色。

其实,关于智能手环数据准确性问题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资料显示,2014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曾进行实验,评估8款热门智能手环产品的准确率,结果显示误差最小的为9.3%,最大的为23.5%。

郭兮恒也认为,由于智能手环受到厂家所选用传感器、测量参数、算法等因素影响,导致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手环测量结果差异也较大,所以其测量的数据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反映身体状况的依据,更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器械。

  实际体验与市场前景不成正比

“健康功能是可穿戴设备吸引消费者的一个亮点”,某可穿戴设备研发企业负责人说。随着人们对健康概念的关注,主打健康主题的智能手环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郭兮恒同样认为,未来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方面存在较广阔的市场,尤其是随着技术的成熟,与临床应用会越来越紧密。未来,如果先进技术和临床应用能够紧密结合就会产生更有实际价值的产品。

那么,这块市场到底有多大?近日,艾瑞咨询和京东智能发布的《中国智能硬件产业系列研究报告》称,2015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到424亿元,热门品类的销量已经破千万,增速接近300%,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包括腾讯、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均已布局智能硬件市场,智能硬件产品的互联互通特性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可穿戴设备的庞大市场,也吸引其他众多电子产品类公司积极转型,向这一蓝海迈进。专注移动支付的拉卡拉公司因看好智能手环的市场前景,正积极筹划于下半年推出具有支付功能的手环产品。

虽然前景广阔,但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智能手环的实际体验并非十分理想。专家认为,目前智能手环暂时还不具备标准的健康监测仪器功能,而且当前可穿戴设备的行业标准依旧是一片空白。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推出行业标准来规范这一市场,同时厂商也应当将重心放在技术研发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健康产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