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生态发布会 看小米搅局VR元年

谷歌用了多久将搜索和安卓做到世界霸主?乔布斯用了多少年把苹果生态中里寥寥几个产品做到极致?比尔?盖茨带着微软,这么多年也只把产品升级到了WIN10……小米的豪气与情怀让人敬佩,真实性与可行性,却比史书记载的汉废帝每天做40多件荒唐事更不靠谱。

时下炙手可热的“海昏侯”刘贺,终于被“抬”了出来,同时翻出来的,还有那段被遗忘的“正史”:《汉书》有载,刘贺在位27天,一共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最后被权臣霍光组团罢免的——如果不是海昏侯的考古发现引起了全国热议,可能谁都不会注意史书中的只言片语有何问题。

让我们来算一道小学数学题:刨去吃喝拉撒睡这些必须耗费时间的行为,满打满算刘贺每天也就12个小时即六个时辰来“荒唐”,如果真的是27天搞定1000多件坏事,那每个时辰最少要做7件——而且,还得把史官带在身边,并且详细记下自己到底干了多少坏事,这个可能性有多大?所以,几乎已经可以断定,刘贺废帝事件的背后有阴谋,史实被篡改了。

传世千载的正史都假话连篇,更何况“一切向钱看”的资本世界?

在2015年小米的年会上,掌门人雷军对媒体的话仍余音绕梁:“如果用十年的时间,小米有二三十个单品成为了世界第一,我觉得小米就能够带领中国的整个产业,改变世界对我们的印象。”——在此之前,我们得先算一笔账,十年20个世界第一,是平均一年放两个“卫星”的节奏!

相较之下,那些领先的科技公司,谷歌用了多久将搜索和安卓做到世界霸主?乔布斯用了多少年把苹果生态中里寥寥几个产品做到极致?比尔?盖茨带着微软,天天喊着距离破产只有18个月,这么多年也只把自己的产品升级到了WIN10……小米的豪气与情怀让人敬佩,真实性与可行性,却比史书记载的汉废帝每天做40多件荒唐事更不靠谱。

投资电影的消息还没有告一段落,小米又在1月中旬的年会上宣布了大事件——将成立小米探索实验室,进军VR(虚拟现实)以及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据悉,小米初期将重点投入虚拟现实和智能机器人等新方向,而2016年被认为是公认的VR元年,这会成为小米的主攻方向么?

从“伪科技”到“真百货”

抛开小米即将进军VR与机器人领域不谈,必须承认的是,单就小米已经构建的产品体系而言,其“为发烧而生”的理念被做到了极致。

众所周知,现下的小米的产品包含了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小米盒子、智能家居产品以及一些相关的电子产品,包括了手环、插线板、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体重秤、智能血压计、净水器等30余款,并且在用户体验与生态系统建立方面,稳稳高出同行一筹。

但同样也必须承认,这些所谓的科技产品,几乎全部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并没有革命性的创新成果。在搅局方面,雷军是行家里手:他所执掌的小米所革命的对象往往是友商而并非产品或技术本身。也许是投资人身份使然,雷军并不避讳这一点,其曾表示称,小米生态链模式最重要的创新就是把硬件产品用接近成本价的方式销售,用以架构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平台,然后再做增值服务:“未来靠硬件赚大钱不是手机市场主流趋势,硬件将接近成本销售,互联网服务是突破。”雷军如是说。

技术创新向来是小米的短板,而雷军最擅长的却是投资。所以,雷军的根本目的,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小米投资”——或者说以投资和收购为手段,实现“小米百货”的扩张、以丰富和完善小米版图中的生态链闭环。

不难看出,“为发烧而生”的背后是创新能力的匮乏,生态链的打造最终指向了“科技百货公司”的目标——从手机贴牌的起家之路到今天在新领域的任性买买买,小米扮演的是一个纯粹的搅局者角色。所以,与其希望其在技术领域制造革命性的创新成果,倒不如坐等小米搅浑新科技产品的水,让消费者享受更大的实惠。

“特种兵”OR“雇佣军”?

回到VR产业,Facebook对Oculus Rift在2014年高达20亿美金的收购让VR产业彻底走向前台,市场对虚拟技术的关注度空前高涨。目前,谷歌、Facebook、三星、腾讯等科技界巨头均宣布进军VR计划。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球虚拟现实公司在VR/AR领域的投资额已突破10亿美元,并且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市场潜力巨大,VR/AR硬件和软件市场潜力将达到1500亿美元的规模,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0%。

如此“钱景”远大又即将火爆的市场,怎么可能少了专业“搅局者”小米的身影?

小米探索实验室首选VR项目以及机器人项目作为其首秀,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一方面,这两个领域都代表了未来科技发展的的方向,已经涌入了大量的创业者们却没有形成寡头独大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无数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实现的产品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就会问世,这也就意味着能够引爆投资热情的关键点颇多——要知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小米却有着充足的投资能量,在小米探索实验室作为小米的“特种部队”肩负着为小米打开未来科技的“快车道”受阻的情况下,小米既可以通过投资和收购补足自己的短板,也能够在前景不妙的情况下高位套现,可谓稳赚不赔。

在VR领域,企业布局基本全部是从终端开始,除了国外科技巨头,国内也有暴风魔镜、焰火工厂、灵境VR、等一大批企业已经或即将推出各自的VR设备。据和君资本VR基金统计,泛娱乐相关上市公司如奥飞动漫(002292,股吧)、华闻传媒(000793,股吧)、暴风影音、联络互动(002280,股吧)已经展开了深入布局,力求构建围绕主营业务的VR生态圈。显然小米已经落在了后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已经彻底丧失了机会。目前企业在VR领域的研发,一类侧重产品层面,以应用技术为主。另一类则侧重底层技术的基础研究,但布局VR终端仅仅是行业的一个生态环,要想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链,还需要内容开发者、用户以及为三者提供各种软硬件支持的服务商、需要有清晰可行的盈利模式、需要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与用户积累。

必须承认,小米探索实验室的定位方向是正确的:机器人以及虚拟现实产品,将成为未来智能生活领域里最重要的数据入口和平台,然而,能否成功却取决于其决心以及投入力度、是否肯以大出血方式并购最顶尖的研发公司。

但是,小米的最重要的基因之一是轻资产运营,基础研究的投入往往需要耗费巨资且短期内无法兑现效益。并且小米通过贴牌而非并购的方式建设生态圈,欠缺防护厚度。热衷跨界贴牌,缺少对主打产品上下游产业的投资,则生态圈的宽度有余而长度不足,易攻难守。如果大力进行基础研究投入,即使取得了理想成果,付诸产业化的过程比具备全产业链的企业困难许多。

所以,小米的探索实验室最终很可能从“特种兵”的角色蜕变为“雇佣军”,一手拿着小米的金字招牌,一手举着雷军的钱袋子,如同在手环、盒子、电视以及其他智能产品领域的扩张那样,通过投资搅局寻找到一条出路。

“互联网+”思维PK技术狂

进入2016年,小米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时将自己的理念从“专注发烧”升级为了“新国货”。如此一来,小米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手机公司、一个硬件公司、一个科技公司,而开始打情怀牌,伺机进入一切有机会的市场。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互联网+”大潮中,小米有着其他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优势——其所致力于打造的生态链以及深入用户生活方方面面的产品体系,有助于深度挖掘与用户之间的边际效益,甚至可以促成从供给端到需求端之间多边衍生,到那时,无论什么样的产品与技术,都只是生态链上的一环,其作用在于帮助小米更高效地与用户互动。

如此一来,小米的未来之路便又可以变成一片坦途:以“互联网+”思维打造自身的生态链,继续在品牌与理念方面的坚持,通过提升软实力以培养用户忠诚度,其效果未必不如在技术上石破天惊的突破。而雷军,只需要在适时的时候挥舞一下支票簿,通过投资与收购补全自身生态链上的短板即可。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