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装置市场一开始可以说只是一些不切实际的眼镜和笨重腕带的集合,而今正迅速地演变成连接感测器的网路。尽管健身腕带和智慧手表是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基础,但技术的发展也让制造商几乎能够将所有的东西都变成穿戴式装置。随着硬体的改善以及从手腕开始扩展至各种应用,为用户提供个人所有资料的全面分析变得日益重要。
市场研究机构Argus Insights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针对136,000位消费者进行一项有关穿戴式装置与应用程式(APP)的调查。这项调查研究检视穿戴式装置与App之间自然形成的“缺口”(gap)及其对于市场未来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
穿戴式装置App的满意度日益增加,但消费者对于穿戴式装置的喜好度更高得多
Argus Insights分析现有的穿戴式装置App显示,用户在资料同步最受挫折,同时,App的使用体验也不佳。当用户试图使用App追踪热量、心率、步数与睡眠等指标时,经常在解读个人所有资料时发生困难,而无法善用这些资讯。
随着硬体持续进展以及逐渐扩展至腕表以外的应用,用户需要一种杀手级的App来处理并呈现这些穿戴式装置而来的资料。为了持续提升用户的体验,业者必须以一种简便、易于瞭解的方式来整合所有收集到的个人资料,才能鼓励用户采取具体的行动。
其中一项比较的结果更发人深省。尽管消费者满意来自Samsung、Lumo Bodytech与Fitbit等品牌厂商的硬体产品,但这些品牌业者专为产品提供的App同样无法获得用户的青睐。另一方面,该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虽然不满意其Jawbone装置,但对于Jawbone App的喜好度评价最高。
消费者对于穿戴式装置与App的满意度
在这个充斥着零散资料集的市场中,用户一致给予Jawbone App“集所有优点于一的全能App”(great all in one app)的好评。除了专门针对各种健康与健身资料集的目的以外,用户也喜欢来自SmartCoach App提供可行的建议。
穿戴式装置备受期待,业者必须设法保持让用户喜欢使用,否则最终将使装置沦为弃置抽屉角落的命运。好的App拥有创造用户“黏着”体验的魔力,尤其是如果该App能根据从不同感测器收集而来的资料协助用户改善日常生活。
目前的App体验限制了可穿戴式产品的实用性。当今的硬体和嵌入式感测器已经在资料收集方面发挥得有声有色,但如果少了解读资料以刺激用户实际采取行动与促进改变的能力,这些装置似乎就会变得可有可无。
可穿戴式装置只有在收集资料时才显现其实用性,同时,随着帽子、裤子、刺青、袜子、戒指等数不清的各种装置都开始收集资料时,资料量才能迅速累积。改善硬体使其更有效地收集资料至关重要,但真正的价值更来自于资料的解读,以及还无法为用户实现无缝体验的现有应用程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