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的“可穿戴设备” 2019年将达到年1.5亿台

记得小时候几乎每个街区都会有不少的珠算培训中心,就像如今的奥数培训班那样人气相当高。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电脑和电子计算器的登场,珠算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变成了被人遗忘的老古董。近几年珠算重新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对象,只因为传闻珠算可以提高注意力和思考能力。据研究结果显示,儿童通过学习珠算,不仅是计算能力,记忆力和集中力等各种脑功能都可以得到提升;2013年还被中国政府成功申请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无形遗产。

被称为中国第一奇山之称的安徽黄山上,有一家展示3000多部有关珠算典籍的珠算博物馆。IT专业媒体Gizmodo之前报道过被誉为全球历史最为悠久的智能戒指(theworld"soldestsmartring)——一枚清朝时期的银质戒指。戒指的正面部分,镶有一个长1cm,宽0.5cm的微型珠算。虽然珠算珠的直径不到1毫米,但可以使用尖头的物体进行算数操作,真的可以称为可穿戴(wearable)设备的鼻祖。四百多年后的今天,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各种可穿戴智能设备,正以手表、眼镜、手环、戒指、鞋等多种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可穿戴设备,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穿在身上的电子设备或者产品;又或者是穿在身上,具有计算功能的一切物体。之前只能摆在书桌上的电脑,变身为智能手机,继而又变成可以穿在身上的形态。根据设备的形态,可穿戴设备可以分为手表、眼镜等形态的“配件型”;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的“衣物一体型”;粘在皮肤上的“身体附着型”。根据用途,也可以分为健身用、健康用、信息娱乐(Infotainment)用以及军用。上面的这些分类,不用全部记忆。下回开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回顾一下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始于50多年前,1968年由哈佛大学的IvanSutherland教授首次制作并展示了如同三星GearVR形态的头戴式显示器(HMD,HeadMountedDisplay)。因为显示器被固定在用户头部上方的屋顶,犹如头顶上随时要掉下来的刀剑,所以也被人们戏称为“达摩克利斯之剑(SwordofDamokles)”。可穿戴电脑之父SteveMann教授,1981年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向世人展示了其自行开发的可穿戴数字眼镜——EyeTap。眼镜通过数据线,与安装在背包里的电脑,以及头盔里的摄像头连接;除了摄像,还可以在眼镜画面上叠加电脑图像,实现了增强现实(augmentreality)的雏形。1999年更新换代之后的EyeTap,外观上已经与谷歌眼镜非常的接近。

在 2002年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Xybernaut公司展示了世界第一台商用化可穿戴电脑——Po-ma。该电脑如同眼镜,镜片是显示器;电脑主机戴在腰部,胳膊上佩戴键盘。因为价格高达1500美元,最终未能实现商用化,也收到了很多差评。与现在的产品相比非常丑陋,但如果没有他们的挑战和尝试,就不会出现现在的可穿戴设备的井喷。从商业角度来看,如何(how)做什么(what)固然重要,但时机(when)决定了成败,这些先驱者们只能获得“必要的失败(necessaryfailure)”。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长时间得不到关注的可穿戴设备获得了新生呢?首先确认一下可穿戴设备得以成功的几个要素。SteveMann教授提出了三个成功要素:第一,可以同时做其他事情的“操作自由性”;第二,可扩大人类生物学局限的“身体扩张性”;第三,识别周边环境并提供信息的“自动认知性”。物联网时代的来临,提供了可穿戴设备可以迅猛发展的三要素。

实现“操作自由性”,就需要可以将各种硬件、机械做小的小型化技术。现在的智能手机摄像头可以做成黄豆大小;因特尔开发的物联网专用硬件——Curie,只有指甲大小。小米推出的移动电源容量可达20,000mAh,手掌大小的电池就可以为手机进行6次充电。手机里集成的各种传感器尺寸更是小得不可见。另外Wifi、蓝牙、LTE等无线技术,让硬件设备不再受限于线缆的局限性。“身体扩张性”,意味着可以克服人类的肉体局限性,并辅助人类大脑的功能。电影钢铁侠中的男主人公托尼·斯塔克所使用的穿戴设备被称为外骨骼(Exoskeleton)机器人,现在已经在军事、医疗、工业领域小规模使用着。甚至还出现了行走辅助功能的机器人,可以将人类的载重能力提高十倍,也可以为行走不方便的老人提供行走动力的补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记忆、学习、认知等类似大脑功能的技术也达到了惊人的水平。

最后“自动认知性”的实现,随着自动识别环境功能的传感器,以及挖掘所需信息的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变得容易。这期的内容中用了很多难懂的词汇,但不需要担心。随着后续的内容,会让各位自然而然地熟悉和理解这词汇的意义。

随着智能手机的“晚年”到来,对物联网的期待也逐渐增加着。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很多,诸如智能家居、健康、汽车、工业等;但以智能手表和手环为主的可穿戴市场,其发展速度更为快速。据IDC的调查,2015年共售出7,200万台可穿戴设备,比2014年增加了173%。今后五年的年均增长率预计达到42%,至2019年将达到年1.5亿台。曾经对可穿戴市场报以怀疑态度的观点,也在逐步好转。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可穿戴设备将成为后智能机时代的主流设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