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IDC公布2016年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报告

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6年第一季度》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846万台,环比增长5.7%。其中,以手环、儿童手表、智能跑鞋为代表的基础可穿戴设备环比增长10.8%,以智能手表为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环比下降31.3%。

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经理肖晶认为:“随着大众市场对可穿戴设备消费意识的逐渐普及,以及细分市场的逐步成熟,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将迎来行业发展‘质’的变化,市场将进入洗牌期。”

IDC认为,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将发生以下转变:

厂商的退出与进入: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数据显示,前五名以外的厂商份额已经达35.1%。主要原因是随着可穿戴设备在细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成熟,促使医疗,母婴,服装等领域的一些大品牌纷纷推出可穿戴产品,通过可穿戴设备更智能的提供给客户一整套解决方案。IDC预计未来可穿戴设备将会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品牌加入,同时随着市场升级,一批小品牌也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3.0营销模式版本:

随着细分市场的逐步成熟,各个厂商从营销模式1.0的产品驱动。到近一年2.0的渠道驱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而近期整体市场的营销理念将进一步提升到品牌、时尚的营销方式。尤其是随着一批传统手表厂商陆续进入该市场后,可穿戴设备将更具时尚气息。

产品技术进一步提升:

随着用户对可穿戴设备使用的需求提升。健康监测、屏幕显示、待机时间、语音交互、移动支付等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上的应用体验感将进一步提升。而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手机运行,也将促使用户的黏性得到提升。

专业运动市场涌现新商机:

有别于大众市场对可穿戴设备的健康监测需求,随着马拉松人群的不断扩大,针对专业跑步人群的智能跑步手表将进一步进行功能细分。而其他运动领域,如高尔夫、网球、足球等,也将成为可穿戴设备新的发展空间。

大浪淘沙,洗尽铅华。可穿戴设备厂商在2016年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所在,整合、协调资源迎接市场的变化。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