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是电子产品行业走到一个拐点,手机,在当了足够长的焦点,开发了足够多功能之后,来到了它的瓶颈期。触礁之后,我们来到一片新的海域,人们惊喜地发现,多年来的开发不止是手机的发展,每一个小小的部件,每一个零碎的专利都能生发出一个新的产品,开发出一座新的岛屿。
手机,在宇宙中心呼唤爱
问:人身体上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一切未知的钥匙是什么?太阳系的中心是什么?
答:手机。
我们的口号是:
在智能手机的伟大领导下,不断增强其他科技产品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面对新常态、新形势,认真贯彻智能手机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不懈地推动智能、科技产品的改革发展!!!
智能手机,是你的心脏、大脑,离开一秒就一切停摆;是你的眼耳口鼻,延长扩大你所有的感官灵敏度;是你的衣食住行,打车网购买便当,满足一切消费需求……智能手机,如同太阳一般,让其他的电子设备乖乖地围着转,与它唇齿相依。
当教育学家们一再担心,手机压迫了人类的智力能力行动力,让人们成为足不出户的低头族时,手机的发展已经完全颠覆了就有的生活,手表、耳机、电视、电脑,这些貌似被淘汰的设备们都重新回过魂儿来,如同一条雄心勃勃的八爪鱼,伸出所有的触角,上天入地,爬山下海无所不能。
手机和其他智能产品的发展一步步扩大了科技产品的应用范围,从各个方面颠覆我们的生活,打破一切边界。从这些小物件的开发、使用、变化中,一个由电子产品打造的未来生活正式确立。
可穿戴智能设备--真正的“个人“电脑
可穿戴智能设备,顾名思义大概所有你能想到的,穿在身上、拿在手上的小东西都算。在龙头老大手机的带领下,可穿戴设备首当其冲,自然而然地切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对人体的各项数据收集上进行无限地追求。随着越多的数据被收纳,转换,分析,智能穿戴设备不仅应用于身体之外,更是身体内部变化的输出、反映之地,成为了最“个人化“的电子产品。
以不论是为健康还是为装逼的穿戴智能设备的销售先锋,智能手环为例,跑步爬山睡觉吃饭不离手的fitbit,并没有什么X用的Apple Watch,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又一烧钱装备Nixon,它们的便利性、多功能性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与智能手机的关联。
随着手机的不断发展,电池作为移动设备不断泵血的小心脏,成为制造商们的开发重点,同时促使了可穿戴智能设备成为新一代的“个人“电脑,而非随手被遗忘在橱柜底部的电子宠物。可穿戴智能设备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地定义自己,与人体密切接触,甚至可能植入人体的各类传感器,不再局限于数据的收集,而是与融入人体,突破身体的局限性,创造无限可能。
无人飞机—打开另一维度的世界
用无人机抓犯人,送快递,开发布会,拍足球赛,下跪求婚……一架小小的无人机,正以国际巨星的架势被不断曝光。商用无人机不再局限于发烧友的世界,简便操作让机器白痴也能很快上手。同时,新一代的无人机还采用眼睛或头套来进行直播控制,站在地平面上享受飞机的视角和宽广,如飞行员般的刺激感。
不论你是否拥有无人机,随着政府对于安全性、私密性的考察认证,无人机不仅是兼职私人飞行摄像机,更是找到500强企业的工作,帮保险公司检查屋顶,为Amazon送快递,为所有人服务。
无人机与自动驾驶汽车平行发展,与社会生活极力融合,把机器人从工厂的流水线扩展到我们的马路和头顶上,假以时日,也许我们的手机也会飞在天上,随着眼睛的转动瞬间拉开生活的高度。
音响—最要紧是带的出去又长得美的时尚单品
要从外表来说,耳机、音箱可能是90年代以来改变最小的电子产品,不过,从街边的奶茶铺到HIFI的发烧友,音乐播放器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备。随着手机对CD的取代,耳机也越过音箱,从偏房升级为正宫娘娘。但凡有手机的,自然都要配一副耳机,脖子上的红色Beats Solo+闪瞎眼的偏光Gentle Monster,妥妥的2014机场网红妆!
Beats耳机成为明星同款街机的现实告诉我们,在这个移动的时代,不能带得出去装X的设备都是耍流氓,小药丸戴上个硅胶套长得在可爱,也不能拿到地铁上功放呀!耳机,在解决了听歌等温饱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向时尚圈靠拢,赚足女人的钱。
二十块钱的山寨货也好,二十万的深化机也罢,在人挤人的地铁上刷日剧,在飞机上抵抗熊孩子的噪音袭击,或者只是挂在耳朵上的一块”生人勿进“告示牌,小小的一颗入耳机,为你阻隔了这个嘈杂的世界,在耳中留下方寸清静。
虚拟现实 2016,什么最火?
创业、展会、投资,作为时下最夯的技术,VR虚拟现实可谓当仁不让。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头盔式VR的概念已经出现,90年代还出现过第一波VR产品的高峰期,就连时下最热门的Oculus Rift虚拟现实眼镜在2012年就已上市。
当然,现在的VR眼镜远不是曾经笨头笨脑的样子,离开了大学的实验室,随着技术的发展,价格也日渐亲民。智能手机的发展造就了低成本高质量的显示器和动作传感器。而手机也为了VR技术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它是VR头盔的驱动器,能塞下几乎所有智能机的Google Cardboard,成为了大众能接触的最廉价的VR技术应用。Sony的PlayStation VR也以399刀的价格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机——拍照有什么用?我是要发朋友圈的好么!
拍照成了食衣住行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却不再是相机的专利产品,随着智能手机的“搅局”,一众傻瓜卡片机被直接秒杀,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昔日光辉的相机大厂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端机型的开发上,拥有大于智能机传感器的单反相机,便捷却同样画质出色的微单,成为相机们的新战场。
不过,大概是相机大厂们被手机挤出来原有市场的懊恼,相机们和手机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在相机上加上WIFI,或者与手机相连的app都未曾普及。相机们将目光锁定在自身的便捷性和高画质的平衡与较量上,对与移动市场的融合采用了慢八拍的节奏。
而虚拟现实和无人机也随之而来,硬查了一脚,360°全真模拟,航拍视角正在逐步蚕食相机的市场,而总是追求极致的高端相机行业,究竟是继续在自家的轨迹上无限执着,或是相爱相杀,总之,这场好戏,总会来临。
电视——比逼格更有逼格
网络直播、视屏网站、手机平板,几十年来,“电视被淘汰”这个可怕的魔咒一触即发。即使美国电视工会再傲娇,坚持不给《纸牌屋》颁奖,Netflix、Hulu等一众网络平台还是强烈地冲击了电视台的收视率,广告营收,甚至播出方式。除了电视台的沦陷,电视机这个小盒子本身也被网络时代腐蚀,频道被视频网站和app取代,就连遥控器也换成了平板电脑,节操全无。左手手机右手平板,我几时吃饭,几时就是黄金档!
生存面前,千万电视人也当然没有坐以待毙,和相机一样丢失掉便捷性的电视们又抓住了HDR高清这根救命稻草。在65寸大屏的轰炸之下,再有逼格的手机也无法比拟。陪伴我们长大的电视有些笨拙,有些缓慢,然而,它们依旧重要。哪怕我们花了再多时间在路上,沙发前的那块大荧幕,依旧等候着我们,用十倍百倍的视听享受征服最后的娱乐时光。
智能家居-——你个懒鬼,想得倒是美
从公司开着自动驾驶驶入自家车库,一眨眼,瞳孔识别打开家门,二十四小时智能防盗,机器人拖了地吸走了狗毛,室内恒温,自动收集能源,窗外是两周割一次草、一周浇一次水的花园。看了太多的科幻片,让我们以为只能家居已经触手可及,现实是小家电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缓步发展。虽然从11年Nest Thermostat的颠覆性发布开始,但智能家居犹如摸着石头过河,从恒温、过滤、智能锁、探测器各个方面逐步开发。
而试图将整个智能家居连结起来的Eco生态系统,依旧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试想一下,关个台灯要几步?不智能家居:一、按一下开关!智能家居:一、打开手机;二、找到app;三、按下关灯……更遑论满屋子的警报器、摄像头所涉及的隐私安全问题,或者今天买的某家公司的智能系统,三年后却倒闭失踪,别说升级换代,到时候,可能真的连灯都开不了了……
滑板、自行车、那些可以骑的交通工具们
拍卖、抽签花钱还买到的拍照,挤不上的地铁,堵不到头的公交车……电动滑板、机车、自行车,不再是往金属或者木板上连一个发动机,或者游公园的玩具,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交通工具。厂商们根据客户的需求推出速度或距离足够短途通勤的各类电动骑行工具,40公里每小时的最高时速,随时在app上查看电池用量和行驶距离。
虽然动辄上万的价格和中国的路况,让设备们的大规模使用有些困难,但是想想那些总会收的城市拥堵费和越开发越便宜的电动滑板,说不定自行车上的国家很快就会向电动滑板驶去了。
机器人——一直在等待,还是没出现
不论是毁灭地球还是奴役人类,人工智能机器人从小孩子的画册里到无数次的大片洗礼,我们无数次战战兢兢地等待,可惜,我们想象中的她,暂时还未出现。不过,Alpha狗打败了人类古老的智慧,会聊天的机器人慢慢地以假乱真。即使你不是围棋九段国手,Echo也能给你唱唱歌百个度,虽然Alexa可能听不太懂Chinglish,不过有点耐心,还是能连上蓝牙的。
一直在工业界解决了太多的劳动力问题,将黑科技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也是指日可待的事,不过,实验室里的那些疯狂机器人究竟有多少人会去真正掏腰包买单,还是个未知数,无法实现的量产,不够完善的产品,机器人,我们一直在等待,还是没出现。
这些无法归类的产品们
好比那把只能剔草莓叶子的小刀,那些奇怪的,能用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用的小东西充斥着产品市场,看着有趣,听着好玩,用着又不知所谓。
头脑Spa减压器?闹钟+插座?连着Wifi来你一瓶红酒被倒了多少的红酒杯?吃多了就会震动的智能叉子?林林总总的奇怪玩意儿和各种手机APP相连。不只是创业公司才有的吸引投资的新奇想法,比如三星就总是喜欢在冰箱上加个平板电脑,在皮带上扣个USB口,用来链接身上的各种传感器。总之,造一个能制冷的冰箱或者不让裤子掉下去的已经是个奢求,新时代,新气象,不它们加上点什么最前沿的电子设备,都不好意思找媒体开什么发布会。
不过真心喜欢也好,挑刺吐槽也罢,这些可爱的小东西们让我们的生活武装到牙齿,打开手机,100个app也不会嫌多,足不出户可以过一年,大江南北也能玩得转,它们已经悄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和一睁眼就能看见的手机一样,从奢侈品,到消费品,变成必需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