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诺号切入木星轨道 HoloLens就这样让你跨过13亿公里看木星

朱诺号的成功切入木星轨道让人类探索木星的里程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并且在未来的一年中,我们会对这颗巨大的气态行星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我们能够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加上现在日新月异的视觉技术,说不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更多的人就能够直接在地球上,通过AR设备来更直观地观察木星。

这一步其实离我们很近,因为NASA在相关方面的合作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

NASA在与微软合作的时候就包括了合作打造OnSight工具。OnSight可以把微软的增强现实技术运用到“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传回的视觉数据上,并创建一个虚拟的火星3D环境,方便研究人员对火星的研究。相比在显示器上进行观察,利用AR技术打造的三位环境能够让科学家更好地对火星的地貌进行调研。OnSight基于Windows Holographic平台打造,因此也能够调用HoloLens。

2015年微软与NASA联合公布了Sidekick项目,该项目针对HoloLens研发了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远程专家模式(Remote Expert Mode),另一种模式则是程序模式(Procedure Mode)。远程专家模式允许HoloLens接入Skype,让Skype窗口浮现在HoloLens的可视窗口上;而程序模式则与ProtoSpace工具效果相同。

不过相比火星相对稳定的地貌,木星的形态就没有那么“仁慈”。作为一颗相当“狂暴”的气态行星,木星表面只有气体,因此即便是朱诺号也无法“降落”在月球表面。因此在地球上的我们也无法通过HoloLens带来的AR技术“站”在虚拟的木星表面,而应该是像现在位于木星上空的朱诺号那样“悬浮”在空中来观察。而在木星深处,星球上的氢气被大气压挤压成的导电金属覆盖在木星内核的表面,我们也能够通过HoloLens的AR技术让我们身临其境地观察木星的真实状况。相比朱诺号在木星上的艰难探索,能够使用HoloLens观察距我们有约13亿公里的木星简直是太安全了。

不过微软和NASA的想法都并未止步于此。HoloLens能够达到多人协作功能,因此微软与NASA开发了ProtoSpace工具。这项同样在2015年正式公布工具允许多人进入同一个AR环境中,并进行交流。除此之外ProtoSpace还允许非当地的用户通过互联网和AR技术看到当地的虚拟物品或者虚拟环境。这项功能后来在今年6月的Build大会上也得到了展示。

尽管现在并没有提到更加复杂的远程通讯,但AR技术在航天通讯上的应用或许在未来会提到计划日程上来。航天员可以利用HoloLens与NASA的地面指挥中心进行直接通话,利用HoloLens替代单纯的显示屏,让航天员用一种更自由地方式来与地面指挥中心甚至在开放日参观的家人进行通话。

除了通信,数据传回和相关研究之外,人工智能在AR领域上也能够带来不一样的变化。在航天通讯更加发达的前提下,利用HoloLens的宇航员与地面专家进行通信、或者研究相关地形数据时,人工智能能够为他们提供合理建议,并通过自身的深度学习机制将更多权威的分析提供给正在讨论的专家们,对太空探测、天体研究都是十分有利的进步。而我们在地球上,利用HoloLens观察木星的时候,人工智能助理也能帮我们提供更多的木星背景资料,回答我们想知道的相关问题。

从NASA和微软对AR技术的投入来看,这项技术不仅仅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觉体验方式,对未来的科学研究也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全方位的3D全息影像、远程协作功能,人工智能助理都在一点点帮助科学家和普通人认知宇宙,了解更多的天体,收获更多地天文学知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