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米手环“有面儿了”】
作为国内市场上也许是性价比最高的智能可穿戴设备,2014年发布的小米手环让许多人体会到了“手机伴侣”的魅力。
不过,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早期的小米手环(包括后来的光感版)并没有配置屏幕,这让它在时下手机尺寸越做越大的背景下逐渐难以胜任“第二块屏幕”的重任——如果小米手环能够有一块屏幕、如果它可以更加独立于手机使用、如果续航可以更长、佩戴可以更舒适……
在米粉们的期待中,时隔两年之后,我们终于等到了小米手环2,它不只是加了块屏幕,还对手环的造型、佩戴甚至是随机软件都进行了升级。那么问题就来了:小米手环2究竟做出了怎样的改变、多了哪些功能,它有变得更好用吗?
【外观:除了屏幕、做工也有提升】
我们拿到的测试品是一款黑色的小米手环2——说实在的我个人对于运动手环更喜欢多彩的颜色。好在小米手环本身也有单独的腕带售卖,且价格便宜,买上一套来每天换种颜色想想也是不错的。
打开小巧的包装,小米手环2的“全家福”就展露眼前:一个手环“核心”、一条复合材质的腕带、以及一根设计精巧的专用充电线。
小米手环的充电线使用的是最基本的触点式设计:没有磁吸也没有充电线圈,但依托精巧的设计,充电时手环核心与充电线可以做到紧密嵌合:卡口部分上下都有的包边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液体在充电过程中接触到电流的潜在危险,毕竟小米手环2本身支持IP67防水,充电线部分自然也不能马虎。
手环正面由上代的金属材质改为了黑色的复合材料,这自然是为了照顾到其下0.42吋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同时,手环核心部分的整体厚度也因此有所增加,达到了10.5mm。紧挨着屏幕的是一颗触摸操作键,按键表面施以金属螺纹装饰,和手环整体造型一脉相承。
售后核心背面布置着光学心率计模块,仔细观察会发现心率计的形状与之前一代光感版的并不相同。
初代的小米手环,核心是从腕带的上方安装的,因此在佩戴时,存在着因为挤压而导致核心脱落、遗失的风险——虽然手环并不贵,但终究令人不快。在小米手环2上,笔者很高兴厂家做出了针对性的改变:新的核心安装方式是从腕带“内侧”嵌入,这样一来,只要手环处于佩戴状态,基本上没可能脱落。
【佩戴:材质有改善,但也有缺憾】
对于运动类手环而言,佩戴方面最怕的一是过敏、二是不透气、三是不够舒适贴合。小米手环从一代起就使用了医用级的外壳原料,充电触点也包覆在软质腕带内部,理论上不存在过敏的问题,但透气性和舒适性依然是值得考量的方面。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次小米手环的腕带使用了双重复合材质:,腕带的主体接触部分采用坚韧的弹性材料,人体接触部分采用更为柔软的亲肤材料,据称可提供比一代更好的佩戴感受。
不过,在实际的佩戴使用中,笔者感到小米手环的腕带材质还是偏硬了一些,距离“服帖”还有些差距。虽然对于手环而非手表来说,也许并不需要十分牢固的佩戴方式,但考虑到光学心率计的存在,笔者认为稳固的佩戴应该来说是有必要的。
当然,因为手环整体防水的原因……透气性什么的还是不要考虑了。除非你是喜欢将手环松松地套在手腕上,但那样一来又会造成心率计失准。
【功能:不只是多了块屏】
为了实际体验小米手环2的功能性,笔者在自用的手机上安装了对应的客户端——为了适配小米手环2,对应的小米运动客户端也是进行了大幅度更新:
初次通过蓝牙配对成功之后,客户端提升发现手环的新固件,整个固件升级时间不到两分钟就完成了,然后就能看到手环的电量和设置信息。
小米手环因为使用了极低功耗的部件(包括OLED屏幕本身也比常规的液晶屏要省电得多),所以小小的电池就能坚持几十天的续航,这是常规的智能手表无论如何比不上的。
因为小米手环2多了块屏幕,它能够实现的通知功能也就因此变多了:除开常规的电话、短信、闹钟之外,也可以自定义关联提醒的APP。另外,在没有提醒的时候,每按一次手环上的触摸键,就会在时间、步数、心率之间滚动切换,无需拿出手机就能即时测量并读取心率等信息。
同时,小米声称相对于1代产品,小米手环2变更了计步算法,能分辨出真正的步行和日常生活中的晃动。当然,这些数据在手机端也会同步显示并且形成汇总。
对于笔者而言,小米手环2增强的通知功能和改进的健康监测是相比外观更为看重的实用卖点……相比于各类其他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只有“一键”的小米手环2也让我更放心给家中老人使用。也许是看穿了我的心思,小米手环内置的微信互动和亲友关怀功能非常准确地迎合了我的需求:前者可促进老人自发地养成用手环测量身体状态的喜好,而后者则方便子女随时监控父母身体的异常。小小的不到200元的手环,就这样牵起了健康与亲情的纽带。
【总结:升级很超值,未来或许成爆款】
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时隔两年的小米手环2相比于初代,外观更精致了,解决了佩戴和使用上的一些Bug,新增的屏幕配合计步和心率功能无需依赖手机就能直观使用,大大地提升了手环的实用价值。
当然,对于笔者这样的科技极客而言,小米手环2仍显得功能上有些不足:譬如通知功能现在虽然能够在屏幕上看到通知的种类,但并不能直接查看通知内容,也无法进行通知交互。不过这种功能上的简约换来的是远远胜过平均水准的续航,以及更容易上手的易用性。考虑到它依旧实惠的价格(149元)我可能会给家里的老人买上几部。而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小米、智能设备、149元这几个关键词,就足以保证它将会是未来互联网上的新爆款。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