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watch 2、Moto 360智能手表对比评测+高清图赏

从诞生日起至今,智能手表就无形地被分为两大派别 -「圆形的」、「方形的」,前者最具代表性的要数 Moto 360,而后者则为 Apple Watch。「圆」、「方」两大派别都分别有着不少的拥护者,而我的拥护倾向恰偏向「圆」这一派 - 手上戴着的就是第二代 Moto 360。

前不久,同样属于「圆」派别的 Ticwatch 2 来到了数字尾巴编辑部,我与它也有了几天不长的相处,籍着这一机会,不妨就由我为尾巴们分享这短暂几天中,与 Ticwatch 2 的故事吧。

Ticwatch 2 的包装不算张扬而略带沉稳,上下抽离式礼品盒包装,深色硬纸盒表面加以类帆布的处理,视觉、触觉上还算挺有层次的。

揭开包装,半裸露的 Ticwatch 2 就直接躺在内包装的首层,下层说明书、电源适配器、充电线以及无线充电器一应俱全。

Ticwatch 2 基本配置参数:

中央处理器:联发科 MT2601

运行内存:512MB

可存储容量:4GB

表盘屏幕尺寸:42mm(1.37 英寸)

表身厚度:11.95mm / 12.15mm

屏幕分辨率:400 × 400、287ppi

屏幕材质 OLED

无线网络:蓝牙、WiFi、3G(仅经典系列、精瓷系列拥有)

防水等级:IP65

款式版本:悦动系列、经典系列、精瓷系列

电池容量:300mAh

官方报价:999 元、1299 元、1499 元、1699 元、2199 元

  嗯,表盘就是一个圆满的圆

Moto 360 的推出,揭开了智能手表圆表盘的序幕。而国内推出圆表盘智能手表厂商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 Ticwatch 了。

相比初代 Ticwatch,手上这台 Ticwatch 2 变得小了些许 – 表盘由原 46mm 改为了 42mm,再加上薄些许的厚度使得 Ticwatch 2 佩戴舒适性提升了不少。

相比我原本手上佩戴的第二代 Moto 360,Ticwatch 2 表盘事实上是一个圆满的圆形,并不会有「月牙口」的存在。

不过正是「月牙口」的缺少,Ticwatch 2 在硬件上少了 Moto 360 拥有的光线传感器,以致缺少亮度自动调节功能。

我手中这款 Ticwatch 2 为经典系列,黑色不锈钢表身搭载黑色皮质表带款,个人觉得相比银色表身以及竹节精钢表带,这个黑色版本虽显深沉而低调,却更为百搭。

除经典系列以外,Ticwatch 2 还拥有更为入门的「悦动系列」,以及更高阶的「精瓷系列」。

  这个 Ticwear 已经来到第四个大版本

Ticwatch 所搭载的是 Ticwear 系统,如今已经发展至 Ticwear 4.1.2 版本。

事实上 Ticwear 系统是基于 Android 开发的,拥有与 Android Wear 相似的交互逻辑 – 表盘界面右左往右滑动呼出 App 列表、处表盘以外的任何界面下由右往左滑动返回上一级。

不同的是,Ticwatch 在表盘界面上增加了三层不同的层级界面 – 由左往右滑动可直接呼出「出门问问」语音助手,而由上往下滑则呼出「快捷卡片」,可快速地查看天气、步数、控制音乐,甚至是快速呼出支付宝扫码界面。

与 Android Wear 不同,Ticwear 的通知并没有采用卡片式的设计,而是采用与 Apple Watch 相似的详细列表浏览设计,但却添加了一个由下往上滑的通知栏,显示出现过的通知。

初次弹出通知后若无操作,Ticwatch 将自动隐藏通知,并不会像 Android Wear 卡片式通知那般干扰表盘的视线(当然 Android Wear 的通知卡片可以设置为自动隐藏),不过这样一来漏掉通知的几率就增大了些许 – 仅凭这一点我更喜欢原生 Android Wear 的卡片通知设计,也更能给我踏实的感觉。

虽说 Ticwear 是在 Android 基础上进行开发的,不过某些第三方 App 未开放相应的通讯协议接口,微信这是其中之一,所以,理论上是无法在 Ticwatch 2 中直接回复微信的。

于是乎 Ticwear 为 Ticwatch 2 提供了一款兼容 Android Wear 的模式,开启该模式后即可通过手机上的 Android Wear 客户端与之连接,实现微信的回复功能。

当然,开启 Android Wear 兼容模式的 Ticwatch 2 除了需要与手机上的 Ticwear App 通信以外,还需要与 Android Wear App 建立连接,手机以及手表的功耗会有一定程度增加。

在 Ticwear 中,需要提一下的是其「出门问问」语音助手,在 Ticwatch 2 上除了可用滑动呼出以外,还可通过语音「你好问问」呼出。

除 Ticwatch 2 身上所提供的常规性语音服务外(诸如询问天气、设定闹钟等),拥有服务型的功能。

例如,可以用 Ticwatch 2 的语音助手直接询问某地及导航导航、查询航班机票、火车票等详情,甚至可利用语音直接命令 Ticwatch 为你打车回家,支持滴滴快车以及 Uber。

据说官方未来还会为 Ticwatch 添加订餐、订机票酒店等服务,毕竟在手机上的 Ticwear App 已经能看到相应的「敬请期待」字眼。

上面我提到 Ticwatch 自动亮度调节的功能的缺失。

怎么说呢?或许有不少尾巴并不会在意自动亮度调节功能,毕竟只要将亮度设置在「3」等级(最高 5 级),就能应付生活中大部分使用场景。不过在户外较为强烈的光线下,亮度等级在「3」的 Ticwatch 屏幕的观感就不尽人意了,需要将亮度调高才能看清表盘上的内容。而手表在强光下本不易看清屏幕内容,更别提手动操作手表将亮度提高了 - 在光线较为极端的紧急情况下手表能根据周边环境对亮度进行自动调节回来得更靠谱。

下楼跑步前请将手机放下吧!

相比 Moto 360,Ticwatch 2 有什么优势?

表面配置来看,Ticwatch 2 不仅拥有麦克风,还拥有一枚扬声器,甚至内部集成了 3G、W-iFi 通讯模块 - 换句话来说,Ticwatch 2 就是一支可打电话可接、发信息的手表。

事实上 Ticwatch 2 无需外接 SIM 卡,而是内置了 eSIM 卡模块。Ticwatch 选择与虚拟运营商民生通讯合作,若需要为手表开通 3G 通讯服务,仅需在民生通讯的官网上为 Ticwatch 2 注册开通相应的业务即可。

当然,需要使用 3G 通讯服务需要额外的费用,9.9 元套餐内包含 30 分钟国内语音时长、50M 国内流量。

既然手机能通话上网,那么手表上的 3G 通话、上网功能是否有点多余?

其实不一定,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临时出门而不想带手机的情景 - 例如到楼下超市买点东西、轻装上阵下楼跑一小会儿步 – 这时只要把手机通话呼叫转移到手表上,既解放了双手,还不漏过一通电话。

Ticwatch 2 与第二代 Moto 360 都拥有「屏幕常亮」这一功能,在这段时间的使用中,我能比较明显地感觉到二者的差异。

第二代 Moto 360 由普通的亮屏界面到简单显示的锁屏模式下,手表需要将屏幕亮度降低、把屏幕刷新率降低以保证屏幕常亮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电量消耗,整个过程中,肉眼是较为容易地感受到整个锁屏动作的不连贯性。

而 Ticwatch 2 的整个锁屏过程却是较为连续的,锁屏的一刻 Ticwatch 2 渐变地将表盘屏幕中多余元素都关闭掉,剩下了指针、刻度等基本元素,因此视觉上不会感觉到明显的脱节

第二代 Moto 360 以及 Ticwatch 2 各自采用的方案,都是与其屏幕材质有关的 – 前者采用的是 LCD 屏幕,而后者则选用 LED 屏幕,黑色部分不发光的后者在「屏幕常亮」功能上更省电也更具优势。

较满意的续航表现,不太满意的无线充电器

官方为 Ticwatch 2 出厂配备了一个磁性无线充电器。

而实际使用中,这个无线充电器的磁性非常弱,导致 Ticwatch 2 充电时容易脱落于充电器之上。

还好官方提供了一个无线充底座可选。

虽然在这几天的体验中,我并没有详细地测试、记录 Ticwatch 2 的续航表现,但能确定的是以 Ticwatch 2 的续航能力,轻度使用的状态下,即使是开启「屏幕常亮」也能拥有两天一夜的续航时长 – 早上 8:30 出门到第二天晚上 8:00 到家,Ticwatch 剩下 5% 的电量。

Ticwatch 2 的进步,是其吸引人之处

相比第一代 Ticwatch,Ticwatch 2 在重量以及尺寸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也能从 Ticwatch 2 中看到其产品形态了其成熟了不少。「悦动系列」、「经典系列」、「精瓷系列」三个不同的系列,也覆盖了更广的人群。

回到手表本身,Ticwatch 2 在一款手表中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功能和服务 – 硬件上 3G 模块的加入、手表侧边「挠挠」操控体验,软件层语音助手接揽了至打车、订票等服务 – 这使之成为其作为一件商品的卖点。而一些诸如光线传感器缺失的主观不足致在某些光线交强的使用场景下的不够人性化、客观条件下微信回复功能需要开启 Android Wear 兼容模式而带来的更高耗能都是 Ticwatch 无法避免的小缺陷。

但或许圆满的圆形表盘才是 Ticwatch 最吸引人之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