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苹果手表不会成功?下一代可穿戴设备是谁?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大幅下滑32%,至350万部,而作为智能手表市场中的领跑者,苹果Watch的出货量大幅下滑是导致整个市场萎缩的关键原因。IDC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苹果手表的销量为160万部,比去年同期的360万部下滑55%。

从曾风靡的小米手环,到叫好不叫座的苹果手表,无一例外的迎来中国制造业的常见现象,过剩。在这一领域,苹果和小米技术高低不同,但是境遇大致相同,自从微信有了微信运动,甩手机刷步数远比小米手环更有吸引力。为什么这个行业刚刚还在喊着高科技,短短1-2年,就面临埋入历史尘埃的窘境?我认为首要原因,是智能手表,颠覆性不足以代替手机,技术壁垒不高。

我们买一款手表的需求点,是奢侈品,还是时尚,或是功能强大?手表再奢侈,也不会超过瑞士手表。从现在手表的性能看,其功能很丰富,但是没有出现颠覆性的,令人惊喜的超越手机的功能。那未来智能手表的发展会是什么方向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可以替代手机的应用方向:1,娱乐用,结合手机,VR,AR技术,让手环成为游戏操纵杆的替代。2、社交用,由于体积小,手表更便捷,可以用口令代替操作,进行文字,语音和短视频传输。3,健康用,除了运动管理,还内嵌专业医疗设备,可以测量各种生命体征,收集数据后汇总,并且每日提供健康报告。

对于这三项,第一项还很遥远,很多技术有待突破,在突破前体验将非常糟糕,而第2项还是有前景的,因为社交除了技术创新,还有模式创新,但是在现阶段大公司林立的情况下形成壁垒谈何容易。况且未来趋势里面的屏读一定是屏幕越来越大,而体积小的穿戴无法达到这个需求,鉴于如今人类整体视力在走下坡,想让人盯手机一样盯手表,可能性不大,那未来可能有两个趋势,一个是柔性屏,这样屏幕可以很大,甚至可以穿着屏幕,另一个是全息投影,只可惜这些技术尚未突破,最后就是健康用,大家可曾记得很多人当年买手环的初衷,很多人是打着运动的旗号。那为什么手环更适合作为医疗产品,因为接触身体,因为方便,更因为接触时间比较长,对于很多慢性病,你不能天天带个家庭医生,却可以带个如装饰品一样的仪器。

手环手表的属性可以延伸到所有专业医疗的智能穿戴产品,传统的智能穿戴围绕心率,血压,呼吸等,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慢性病,综合性检测的专业手环也将逐渐出现,比如糖尿病检测,高血压检测,心脏病检测等,而如今主流的检测还只是单一的血糖项目,血压项目,所以如今的检测只形成数据不给予建议,未来这方面空间很大。另一方面一些便携式治疗方法也逐渐嵌入智能穿戴,最基础的是治疗失眠,进一步的有治疗癫痫,有科学胰岛素给药的穿戴设备,甚至还有少量充血氧的智能穿戴设备。而国内的市场貌似有很多医疗用智能穿戴产品,但是总体上缺乏技术壁垒,所以在很多领域还是空白,比如去年唐无忌无创血糖仪在国外推出的时候就在国内造成了不小的行业性恐慌。

好消息是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任何技术要成为产品,到深圳打个样代工一下都是最便宜的方式,况且中国的传感器等零件精度已经相当不错,而这种代工往往会为中国培养一批技术工人,并且能够让中国人有效的借鉴,坏消息是国家审批非常久,而作为比较高技术壁垒的尖端医疗技术,自行创新任重道远,最好的方法是开启并购的大门,很多医疗智能穿戴国外的公司由于开发周期长,又是做单一方向,变现能力不足,这样单一技术的购买则成为可能。再和国内现有设备进行整合,个人认为如此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