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智能硬件初创公司是怎么死的?

智能硬件,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有着传统产品不可比拟的时代属性与特征,在经历了几年的市场预热及摸索之后,各类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谓光芒万丈,据不完全统计数据统计,2014年以来智能硬件投资案例达150多起,其中80多家初创型企业获得了约7亿美元的投资。

但这些公司如雨后彩虹一样,瞬间的灿烂如滑铁卢一般直落谷底,紧接着就是各类智能硬件初创公司的死亡名单在行业内升温、发酵,有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完成A轮融资的智能硬件公司接近300家,而完成B轮仅有20家,90%的初创公司都在“战场”上死去,让人不寒而栗。

已经“关门”的部分智能硬件初创公司

不禁想问他们是怎么死的?

缺乏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科技迅猛发展、今非昔比,但与此同时,智能硬件企业却遭遇了与此相悖的尴尬局面,门槛较低、技术壁垒、智能化程度低,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很容易被复制,同质化严重,这也就致使智能硬件市场鱼龙混杂,很多伪智能产品“残害”市场,影响用户对于智能产品的消费观,严重阻碍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缺乏盈利模式

这一点,很多业内人士都向笔者表示过此类担忧,据某公司总经理介绍,现在的深圳,大多数智能硬件公司都不盈利,完全靠VC,靠烧钱,等哪天融不到资了,钱没了,资金链断了,他们也就死了。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细想之下也不无道理, 商业的本质就是利润,情怀讲的再多最终都要回归到盈利问题上。如果智能硬件的需求突破口总是难以打开,后续的资金投入也绝对是痴心妄想。

不了解市场需求

了解过很多小型的初创公司,问之为何要做,答曰因为它火,咋听起来的确像是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优秀”品质,实则缺乏最基本的生存经验,正如艾特智能科技总经理沈澈所说,想要在某一个领域生存,你得先去深入了解它,包括它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存在?我为什么要做?突破口在哪儿?瓶颈在哪?等等,明白这些问题后再根据自己的渠道、客户、属性来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保证自家产品的独特性、实用性、适用性。

不接地气讲情怀

不知道是这个时代坑了这些创业者,还是这些创业者黑了这个时代,现在的年轻群体不晓得是不是都是老罗同学的铁杆粉,动不动就是讲理想,谈情怀,甚至将这个思想植入到产品中去,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一味的讲究“美”,讲究标新立异,完全忽视市场需求,对市场声音避而不闻,未经充分的用户需求调研,就坐在办公室想当然的研发出一堆自认为高大上、有差异性的新功能,但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却发现这些功能或场景毫无意义或者根本无法使用。这样不仅没有扩大市场,促进产品销售,反而进一步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

不重视销售渠道

据了解,现在的智能硬件产商在销售渠道这块也尚有欠缺,目前主要是通过、理商、经销商这个渠道,通过他们去打通终端客户,但这个渠道有个致命弱点是难以落地,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老百姓对于智能硬件的接受度并不高,企业的期望值与实际现实有着天壤之别。二、整体配套体系不健全,智能硬件的特有属性对从业者的专业性及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大部分代理商、经销商并不具备销售智能硬件产品的能力,另外,这些群体的服务能力相当较弱,因此,很多产品根本卖不动,市场难以打通。因此,想要在智能硬件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前提下拓宽销售渠道,毕竟营收数据好看,融资才简单嘛。

不重视品牌建设

智能硬件产品这么多、智能硬件市场这么大,请举例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厂商来听听?呃呃呃想不到,这就是现实,现实告诉我们任何忽视品牌建设企业都是“耍流氓”,赚点热钱就走。

在这点上,笔者本人还是比较钦佩小米,虽然从今年开始,品牌影响力在逐渐降低,市场认可度不高,但它的掌舵人雷军一直在改变营销策略、销售策略,将企业往好的轨道上转,对于初创品牌开说,也可将之立为标榜。但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努力及深深的品牌自信。

事后诸葛谁都会,关键是要从“逝去”的前辈身上学到点什么,以致在今后走的更稳更顺。以上只是笔者指出的关于目前市场上众多初创公司的一部分问题,就如笔者所说,其实企业存在的问题,他们自己比谁都清楚,没有针对谁,有责改则,无则加勉。另外,已经从事或即将进来的初创公司想要在这块领域活下来,首先要具备很强的技术积累、市场营销、渠道推广、实时策略更新能力,再者就是设计“爆款”先活下来,(这点可参考深圳企业欧瑞博),然后逐步树立品牌,增强辨识度。

相比之前,今年的智能硬件市场的确不景气,但笔者始终相信,智能硬件还是大方向。对于创业者来说,也不要太多听信智能硬件入冬的说法,无论哪个“季节”都不重要,无论哪个“季节”都非常重要,不重要的是对于创业者来说,不应该关注同行、不应该关注不同的声音,应该回归初衷、回归本心,重要的是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别人的春天不一定是你的春天,无论哪个季节都要不停创新、不停努力、不停前进,真正扎根于行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