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真正价值在于后端服务

以智能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5年热度极高,但在进入2016年后迅速转冷,用户大量流失。

有研究显示,从全球市场来看,三分之一用户在购买6个月后会停止佩戴运动手环等设备,并且不再考虑购买新的可穿戴设备。央视也在今年4月的一档节目中报道称,2015年国内可穿戴设备的销售额虽然增长迅速,但用户粘性极差,只有8.9%的用户会在购买手环等设备后佩戴一年以上。

截至目前,国际市场上智能手环市场份额最高的Fitbit股价已由去年7月的47.6美元下降至14.8美元,股价在一年中下跌近70%。智能手环的低用户黏性已经成为困扰整个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虽然可穿戴设备存在佩戴成本高、用户体验差、使用场景受限等问题,但造成其用户迅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家可穿戴设备厂商能够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监测数据分析和完整后续服务方案。当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出自己的心跳频率、睡眠质量、走路步数之后,可穿戴设备仅能给用户提供诸如“多吃蔬菜、加强锻炼”之类毫无价值的建议。

而监测得到的用户数据一方面对于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广大用户而言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智能硬件设备厂商而言,数据价值密度过低,导致数据挖掘成本过高,且硬件公司往往不具备为用户提供后端专业服务的能力。此外,目前大多数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与智能手机存在高度重合性,且价格较低,因此造成大多数用户在购买可穿戴设备后仅穿戴一两次就弃之不用。

可穿戴设备虽然能够获取大量数据信息,但数据本身对厂商和用户均不能产生任何价值,唯有将用户数据与对应的专业服务进行深度整合,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才能够为用户产生真正的价值,进而提升用户黏性并为厂商带来更多收入。

比如利用用户的健康数据对接专业医疗机构,对数据异常的用户提出预警并为其连接诊疗服务;根据用户的身体状态、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为高端用户定制健康饮食和运动计划,并连接专业健身房、健身食品和运动器械销售为用户提供专业服务。

因此,可穿戴设备的价值不能仅局限于自身,打通下游的服务产业链,创造新价值,才是其健康发展的根本方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