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戴智能手表 家长该不该监听课堂?

我们总说,校园是一片纯净的地方,老师在这里教师育人,孩子在这里丰富知识。可近日,小8发现,有些校园里出现了些“不和谐”的动静——家长通过智能设备来监听课堂。

使用监听功能课堂情况全掌握

家住劳动路的杨女士有个读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拗不过孩子“跟风赶潮流”的心思,她也给孩子买了一块可以通话、定位的智能手表。不过,杨女士没告诉孩子的是,这款手表还可以实现一种监听功能。

“给孩子的手表打电话需要通过我手机上安装的APP,我拨电话过去,手表那边是会有来电提示的。”杨女士告诉小8,使用手表的监听功能时,孩子的手表上是没有任何动静的。

杨女士说,她身边同龄的家长中也有使用监听功能的,大多是好奇孩子的上课情形。不过,确实也有家长表示“监听”到了老师在课堂大声训孩子的场面,心里还挺不舒服的。

一块手表竟“划”出了班级小团体

在采访中,不少老师表示听说过“监听事件”,他们对这样的做法无法接受,感觉很别扭。园区一所公立小学的一年级班主任王老师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刚对电话手表进行了一番“整顿”,起因倒不是监听,而是一块小小的手表竟然“划”出了班级里的小团体。“下课后往往是戴手表的同学玩在一块,其他同学另为一组。”王老师认为,孩子们才入学,正是应互相了解的时候,而手表把班级划分出一个个“小团体”,严重地说易产生攀比、炫耀行为,于是她向家长告知班级内将不允许使用类似手表。

小8随后向市区多所小学了解到,大部分学校严禁使用电话手表,一方面是手表发出的声响影响课堂纪律,另一方面,电话手表会使孩子分心。

尊重应该相互的家长行为或涉侵权

园区某公立学校的秦老师从业19年,她认为这类事件的发生归根究底是老师与家长间缺乏信任与尊重,“在我的观念中,小学教育不存在‘优生’”和‘差生’的区分,只有品行、习惯的差别,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和家长,也希望家长能信任和尊重我们,做到及时沟通。”

法律人士提醒,家长使用智能手表对孩子进行监听虽然可以说是行使监护权的一种方式,但由于未成年人也是权利主体,因此家长的监听行为很有可能侵犯到自己孩子的隐私权,而且可能侵犯到其他学生和老师的合法权益,家长未经学校的允许而私自进行监听还涉嫌扰乱正常的公共教学秩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