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装成可穿戴设备新的发展方向

今年以来,唱衰可穿戴设备绝对是政治正确的事。以智能手表为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全球智能手表二季度出货量为350万部,同比下滑32%,三季度出货量为270万部,同比暴跌51.6%。可穿戴设备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一不留神可能就万劫不复。

可穿戴设备行业深陷困境,一方面是由于产品不再令人惊艳,创新能力明显减弱;另一方面是智能手机软硬件不断成熟,代替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消费者对其的需求急速下滑。

如今的情况,普遍认为可穿戴设备将沦为小众运动爱好者的玩物,大批厂商破产倒闭,最终淡出大众市场。除非是找到新的方向,比如说智能服饰。

提起可穿戴设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手表、手环。但智能手表、手环更多起到装饰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做到改善生活质量。而且智能手表、手环不适合放置过多传感器,手腕部分收集的数据有时也不准确。从这点来看,可穿戴设备衰败并非偶然。

那么,如果手表、手环不适合作为可穿戴设备,什么才是可穿戴设备的未来?答案是智能服饰,目前认知度已超过10%。相比手表、手环,智能服饰有太多先天优势。

首先,衣服是消费者刚性需求,而手表、手环是非必需品。所以,对智能服饰来说,更容易打开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足够大。

其次,真正的科技是让你感受不到科技,智能服饰正是如此。消费者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感知可穿戴设备的存在,智能服装会在“后台”默默地关注消费者的健康。

最后,智能服装有更多样式、颜色及种类。这是由于服饰的多样性决定的,一旦智能服饰成为可穿戴设备主流,消费者身上所穿戴的各类衣饰均可以作为研发对象。

目前,智能服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加入其中,如美国的李维斯、波兰的Moratex、国内的柒牌等,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想象空间巨大。

未来,智能服装有可能成为新的潮流,率先在时尚领域登台,最终走向大众市场,成为可穿戴设备领域出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据《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智能服装在两年前出货量为零,而今年出货量将达2600万件,市场空间广阔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