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看微软HoloLens的2016:布局/挑战/野心

年终将至,关于 2016 年 VR/AR 的预测有的已经成真,有的偏离轨道。比如三大消费级 VR 头显的销量预测一改再改,一次比一次低,直到接近现实的销量。

黑五过去,年终特惠也即将结束,我们最后一次预测,全球 VR 设备(不包括移动 VR)的年度出货量预计为 291 万台,PSVR占至少一半的销售为 150 万台,Oculus Rift 和 HTC Vive 的出货量分别为 65 万和 46 万,剩余 3 万为其他 PC VR 头显。

不管怎么样,我们对 VR 头显的基本情况心里都有数了,但是对于 AR 的代表微软 Hololens 却知之甚少。自从开卖以来,微软从未公布过它的销量,不管是开发者版还是企业商务版,我们只知道微软在不断开放国家销售,和各行各业的龙头老大合作逐步将这项新兴科技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

年底,随着潜在竞争对手 Meta 2 的发货,AR 领域的对比竞争提上了议程,可以预见,2017 年不止是 VR 的战场,AR 的战场将更加的精彩纷呈。

为此,笔者在今年的最后几天为 HoloLens 做个总结,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年,微软作为先行者,他的布局、挑战以及野心。

全球 9 个国家销售,明年上半年登陆中国市场

HoloLens 在今年 3 月底发货,首批用户只有几百个,之后每隔两三个月,就再发一波货。从它的出货策略我们可以看出,受限于核心光学零组件,HoloLens 跟 Rift 一样,产能很有限。

但最近因为供应商奇景光电(Himax)的财务状况不理想,分析师指出是由于微软缩减了对奇景光电的订单数量,减少订单是因为微软很有可能正在开发 HoloLens 2.0 版本。

(备注:硅基液晶(LCoS)是小型化 AR 头显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这项专利技术多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HoloLens 的供应商就是台湾的奇景光电)

就笔者所知,第一代 Hololens 花费了微软 9 年的时间研发,并且,HoloLens使用的“全息衍射波导光栅技术”(这是 AR 头显的光学核心)目前还面临很多挑战,要说明年就能见到 HoloLens 2.0 基本是不现实的。我认为,下一代 HoloLens 或者说消费级 AR 头显的出现至少在 5 年后。

微软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 2017 年改善供货和出货量。从最初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售,到HoloLens 首次进入亚洲,登陆日本市场,它已经在全球 9 个国家销售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法国、德国、爱尔兰、纽西兰、日本)。而且,它正在通过中国相关部门审批,预计在明年上半年登陆中国市场。

这些足以证明,HoloLens 的供货量在不断提升,而且会在全球不断扩散。

笔者预测,明年的主流 AR 设备中,依然是 HoloLens 稳居第一,除非 Magic Leap 提前拿出了产品。关于已经发货的 Meta 2,在内行人看来,它亮度低(90 度 Fov 带来无法忽视的弊端),尺寸大,效果差,当然优势也有,那就是非常便宜(949美元)。

两者定位的都是开发者和企业级用户,微软已经将不差钱的大公司都笼络了一遍,留给 Meta 的应该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据网友的 Meta 2 评测,里面的内容非常少且“无聊”,可见开发者这块的人才资源和扶持力度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讲,任重道远。

36家企业级客户导入,AR产业链雏形初步建立

Hololens 进军中国市场是为了让更多的开发者来创造 AR 新应用或做为商业使用。目前,Windows Store 已经有超过 80 种不同类型的 AR 应用,可供开发者或企业来下载。这里面包含了娱乐、教育、医疗、建筑、航天航空、工业、旅游等。

除了教育和娱乐这些我们非常熟知的以外,AR正逐步为各产业带来巨大改变。特别是在医疗、建筑、航天航空、工业、旅游等。

据微软第一发明人亚历克斯·基普曼(Alex Kipman)透露,微软已和多达 36 家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合作,有奥迪、沃尔沃、Autodesk、凯斯西储大学、Trimble、劳氏公司、NASA 等。

日本最大规模的航空公司Japan Airlines今年开始用 Hololens 来辅助培训员工,让新进机械维修员和机师,能更快了解飞机内部复杂零件构造和操作功能,来提高工作效率和飞航安全。

全球电梯制造大厂ThyssenKrupp一口气买下 24,000个 Hololens 提供给电梯维修技术人员使用,维修员到达现场戴上 AR 眼镜,所有电梯资讯就会透过 AR 装置显现在眼前,他们可以依照指示步骤来进行维修,或是请求总公司技术人员即时远端同步协助,以缩短电梯设备安装和检修的时间。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明年全球制造工厂生产将正式导入 AR 技术,包括旗下 3 大核心制造业务的石油和天然气、发电厂,以及航空业务。明年都将开始采用 AR 眼镜来辅助现场人员执行复杂的组装作业,以缩短作业时间和减少人为出错情况。另外,还有结合 HoloLens 语音功能查询设备故障资讯的新应用,它能提供财务预测,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辅助公司高层主管做判断。

这些例子都说明企业级用户对于 AR 技术的渴求,它能够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亚历克斯·基普曼曾说过,最终所有产业都会因为AR和VR产生颠覆性的变革,而非只改变特定产业,“要做到这件事并不用太久,可能是 1 年或 2 年后就会实现。”

根据硅谷 Venture Reality Fund 基金会发布的2016 年 VR/AR 第四季度行业概貌中,我们可以看到,AR 公司的数量远远没有 VR 的多,相比于 VR 巨头林立,AR 给笔者的第一感觉就是产业链一枝独秀。

微软几乎覆盖了 AR 所有领域,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产业链。

但这也印证了 AR 的发展比 VR 的发展慢很多,能够崭露头角的公司甚少,如果要像亚历克斯·基普曼所说的在 1-2 年内做到这件事,光靠微软一家是远远不够的。

Kinect开发幕后功臣,Hololens发明家亚历克斯·基普曼

2017年各大PC厂商将接入Windows Holographic平台

AR 产业链虽一枝独秀,但微软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回过头来研发平价 VR 头盔,与更多厂商合作,将混合现实(MR)的体验带进 VR 设备中,来建立一个可以加快推动 AR 与 VR 的混合现实应用的生态系统。

今年下半年,微软宣布和惠普、戴尔、联想、华硕、弘基这些 PC 厂商一起打造基于 Windows 10 系统的 VR 头显,售价低至 299 美元,明年上半年上市。

跟其他 VR 头显不同的是,它还充当一部分 Hololens 的功能,现实与虚拟交叠,用户能够跟周围环境互动。故而在头显里面加入了 Inside-out 空间定位追踪技术,这原本是在 HoloLens 上面用到的。

亚历克斯和微软技术团队在每个VR 头显上都配备了具有 6 个自由度运动方向感测的摄影机,能侦测人在立体空间中的移动方向和远近距离,只要一台VR设备与 PC 端相连后,就能随时追踪穿戴者并定位出他目前所在位置,且不受到空间走动的限制。

而这类 VR 头显,亚历克斯将它统称为 MR 头显,他说,“结合混合现实体验的VR头显明年将成为新主流。”

将主流 PC 厂商接入,让 VR 头显具备 MR 功能,这些都是为了未来 Wind 10 与 VR 整合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明年,随着 Win10 Creators Update 的更新, PC 端开始全面支持 3D 和 MR 应用,开发者可以为任意的 VR 头显开发具备沉浸式效果的Win 10应用。最后,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导到 Hololens 上面的。

这些内容有多庞大,根据微软自己的话说,待更新推出后,具备 MR 功能的 VR 头显能支持使用的 Windows 通用应用将高达 2 万个。

在笔者看来,微软这一步跟 Facebook 的 VR 社交有异曲同工之妙。

戴上微软的 VR 设备,眼前会出现一个 3D 虚拟房间,有桌面应用,可查看邮件、行事历、浏览照片,也能通过 Edge 浏览网页、观看运动比赛转播、播放自己拍摄的 360 度影片,还能将现实中的物体转变成 3D 虚拟影像后放在虚拟空间中与你互动。就像 Facebook 所做的,让各种应用在 VR 里实现无缝切换就像跟真实世界那样。

今年微软该布的局也都布了,明年乃至今后的几年都是验收期。

基于这个行业的不成熟性,一切还得依靠技术为基础,亚历克斯等微软先锋也表明接下来会做一些技术的尝试和突破,比如在 VR 头显中加入更多 HoloLens 技术,3D Mapping 、音效、眼球追踪机制等。

下一版 HoloLens 重点在安全管控上面。他们要将 Window 10 内建的 Windows Hello 生物辨识技术运用在 AR 和 VR 设备上,借头显上架设的虹膜摄影机扫描比对用户眼睛的虹膜特征,来提高装置登入的安全性。

(备注:眼球辨识是当今最安全的一种登入验证方式,比起人脸识别只有95%准确率,虹膜辨识准确度则高达99%以上)

将来,只有通过眼球辨识后的人,才能自动登入头显的 Windows 10 系统来开启应用,而辨识不成功时,即使戴上后也不允许登入系统。可见,微软已经考虑的十分久远了。

从 Hololens 的发货到现在才过去 8 个月左右,但微软的进程快速,而且脚步很稳,像是按照早早就规划好的既定路线走。不管未来,谁将先占领我们的生活!作为先行者,巨硬微软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