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可穿戴风口中抓住发展机遇?

最近,问我怎么想到去做智能珠宝的人,比20年前问我为什么会学瑞典语的人还多。

其实从2013年开始,万物互联,智能生活是下一个风口的说法就不绝于耳。在这其中,可穿戴设备可谓离钱最近。可惜的是,2014年的手环涌现和众筹崛起并没有孕育出真正的明星产品。我总结出三个原因:

其一,西方运动手环成功模式无法照搬。我在瑞典那几年,运动是每天生活必需品。欧美人大多如此。但回国后,忙碌与雾霾,已经杀掉了我规律运动的习惯,身边人也大多如此。小米手环之所以畅销,更因为其79元的价格,符合人们尝试一个新奇玩物的心态,并非人们对运动数据真有庞大的刚需。要知道,其它卖得贵的运动手环已经衰落。运动手环必有市场,但尚需时日。

其二,缺少真正解决用户需求的智能功能。以出货量最大的手环为例,其功能不外乎运动数据的提取和分析,睡眠监测与心率监测。可惜的是,这些数据无论是其准确性还是和健康机构的对接度,都无法直接影响用户的健康。走路或跑步数据的社交,也是一时新鲜。对用户来说,这些设备用与不用,无所谓。当然,这也受制于全球微型传感器本身的发展。

其三,极客背景团队创业不够懂消费品。说到底,再强大的可穿戴设备最终到市场上还是消费品。但很多创业团队技术思维浓郁,却缺乏基本的用户思维和消费品营销能力。这导致很多产品设计之初就已注定失败:定位于让情侣间无时不刻知道对方在哪的智能手镯,严重违背“再亲密的关系也需自我空间”的人性基本点;那些把测睡眠功能做进智能手表的人,从未想过有谁喜欢带手表睡觉的;好不容易做出来的产品除了上众筹再也不知如何营销了。

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在可穿戴这个风口里抓住难得的机遇?

我的第一答案是:让可穿戴首先回归“可穿戴”,而不是一个新奇科技产品。一个生生创造出来的新奇科技产品,如果不能解决用户刚性需求,即便被买回去了,也会被很快抛弃。但如果,它就是人们早已习惯某个“可穿戴”的东西,给它添加不增加违和感的智能功能,就会锦上添花。它没有创造新的用户需求,而是改善原有的用户需求。苹果选择手表作为突破口,就是这个思路。

千百年来,珠宝首饰一直是女性身上的必备之物,且反复购买,对爱美女性来说就是刚性需求。在时尚珠宝首饰内,放入根据女性的特点而设置的智能功能,正好画龙点睛。如能持续不断地推新款式与新功能,就很可能成为珠宝首饰里的一个全新品类。

仅珠宝首饰在中国的市场,2014年就是5000亿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在为搭配而不是升值购买珠宝首饰。也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性,使得它的复购率远远大于一般的数码产品。这个数量级不是智能手环所能够比拟的。古往今来,我们身上“可穿戴”的东西从来都有自己的应用场景。运动手环就是在运动时才出现。当然,不同的配饰会有不同的数据传送和相应APP的玩法。如果“可穿戴”设备注定是要被用户经常替换的,就必须在根子上重新设计商业模式。

对于以女性为主要目标群的创业团队而言,智能珠宝除了颜值要高以外,在功能上一定要抛弃理工男的传统刚需思维。那样的思维,是无法理解日本Neurowear公司的猫耳朵为什么会全球大卖。那对猫耳朵,通过捕捉脑电波数据,在用户高兴时竖起,沮丧时耷拉。是的,很多时候,“有趣”就是“有用”,尤其对于女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