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巨头争相布局VR领域 谁靠谱谁忽悠?

虚拟现实在2016年初大热,下半年降温,2017年回温,但决定它未来走势的关键性时刻是2018年。

谷歌在2014年推出廉价VR解决方案Cardbox,国内诸多厂商迅速复制且获益良多(例如暴风影音推出暴风魔镜),但由于技术不成熟,热度迅速退减。

与此同时,国内巨头纷纷在虚拟现实领域布局,今天就给大家盘点大公司都有哪些行动。

阿里巴巴

1、VR/AR领域投资

2016年2月,领投Magic Leap 7.94亿美元C轮融资;

2016年中,投资光场数据采集公司Lytro;

2016年11月,以1500万美元投资以色列AR引擎和解决方案公司Infinity AR;

2017年1月,以600万美元参投以色列AR头显镜片制造商Lumus C轮;

2017年1月,阿里资本以超过1000万美元投资瑞士车载AR导航技术公司WayRay。

2、VR生态建设

2016年3月,成立VR实验室,将专注于优化未来购物体验,并联合阿里影业、阿里音乐、优酷土豆等建立VR内容输出标准,推动高品质VR内容产出。

同月,阿里启动“造物神”计划,意图打造全球最大3D商品库。

3、Buy+

2016年7月,在淘宝造物节上展示基于HTC Vive的Buy+ Demo。

2016年11月,手机淘宝上线 Buy+页面,消费者通过手机就能使用;Buy+是阿里巴巴旗下的VR购物产品,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辅助传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Buy+还与支付宝整合,消费者无需摘下VR设备即可完成支付。

4、内容

阿里巴巴旗下的优酷、土豆均已上线全景视频。

我的观点:

阿里在全球 VR 关键领域的布局更偏底层技术;

在国内的操作和它的战略思路相吻合——提升购物体验;

在没有明确针对硬件的解决方案产生时,阿里输出VR内容标准为时过早。

腾讯

腾讯并不想做自己的VR硬件,而是把产品交给硬件厂商制造,自己只负责产品的交互设计和应用体系。

1、Tencent 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

腾讯在VR方面追求“软硬兼施”。2015年底,腾讯VR在北京举办开发者沙龙,正式公布Tencent 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并表示将在2016—2017年,分三步推出PC主机、游戏主机和移动VR这三种硬件;内容方面将覆盖游戏、影视、社交、直播、地图等。

此外,腾讯还推出了一款兼容VR的ministation游戏机,可接入腾讯的VR设备。不过,腾讯的VR设备迟迟未兑现。

2、腾讯云VR解决方案

2015年底,推出腾讯云VR解决方案,让腾讯VR平台的开发者都可以通过腾讯云获得适用于VR场景的云服务支持;

与之前开放的Tencent VR SDK相结合,腾讯已形成比较完整的VR立体支持方案;

腾讯云的VR解决方案首先与游戏场景结合,但未来还将扩展到影视、社交、旅游、在线教育等更多可能领域。

3、内容

腾讯VR的IP优势集中在直播上,主要分为体育赛事直播、真人秀直播、演唱会直播这三大类。

未来,腾讯VR将会推广到更大的VR开放平台,入驻点播的影视综艺内容及用户UGC内容等,构建付费点播/直播、广告分成、VR定制这三大商业模式。

4、 投资初创公司

投资AR公司Meta(与Magic Leap对标);

投资虚拟现实社交初创公司Altspace VR;

8000万人民币投资VR+旅游公司赞那度;

投资好莱坞制片厂STX,拿到腾讯投资后不久,STX就收购了沉浸式内容制作商和分销商Surreal,正式进军VR内容领域。

我的观点:

腾讯在软件投资多于硬件;

应当先投资硬件;

先做好垂直应用,再扩展成平台。

百度

2015年12月4日,百度视频宣布进军虚拟现实,推出VR频道,聚合市场上优质的VR内容链接,为VR爱好者和潜在用户提供丰富的VR视频,游戏,资讯等内容。

此外,百度视频计划在全国1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100多家购物中心、影城举办大规模的VR线下免费体验活动。旨在通过线上内容聚合与线下体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全面实现虚拟现实成为大众娱乐的目标。

2016年5月,百度上线VR社区,期望打造内容资讯和爱好者交流的平台。

联想

在硬件方面,联想选择与多家技术公司合作推出硬件设备。早在2015年,联想就同蚁视合作推出了乐檬蚁视 VR 眼镜;2016年,微软与联想合作推出VR头盔;2017年的CES展上联想还发布了自己的首款VR头盔,不过尚处于原型机阶段。

在AR方面,联想与谷歌联手,推出了基于谷歌Project Tango的AR手机。此前,联想与视觉处理芯片商Movidius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联合Nvidia推出VR支持性电脑。

1、投资

先后投资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公司旷视科技、VR游戏公司铃空游戏,张艺谋的VR内容品牌SoReal。

我的观点:

联想在硬件上的布局和中国结合紧密;

底层技术发展,将缩小算法差异,联想是否能在硬件上形成壁垒,还有待观察。

盛大

在VR领域的布局以投资为主,基本完成了整个VR产业链的布局。

2014年至今,共投资超过12个VR/AR项目,包括AR专用镜片供应商Atheer Labs、冰岛VR技术开发公司 Sólfar Studios、美国VR媒体Upload VR、Space VR(提供外太空虚拟现实体验)、美国犹他州的The Void公司(打造全球首家VR主题公园The Void,盛大将与其合作,将主题公园引入中国)。

我的观点:

全球的VR硬件核心部分还未完全确定,此时大量投资应用,效果欠佳;

盛大在国外的投资过分偏重软件。

乐视

1、硬件

乐视2015年底发布149元的手机式VR头盔LeVR COOL 1。LeVR COOL 1的方案是基于灵镜小白定制的。

此外,在硬件方面,乐视还计划推出VR一体机产品。除灵镜外,蚁视、3 Glasses也是乐视VR的合作伙伴,不过,合作细节并未公布。

2、内容

乐视联合其子公司乐视影业、乐视体育、乐视音乐、乐视自制以及大量第三方内容商,欲打造国内最大的内容应用平台,涵盖影视、音乐、体育、旅游、教育、游戏、纪实等方面。

3、投资

2015年底投资灵镜科技,合作深厚。

小米

1、整体而言,小米的VR布局很低调

2015年底,小米成立VR团队;

2016年,成立探索实验室,第一个项目就是虚拟现实;

2016年下半年,推出第一台硬件产品——49元的玩具版盒子,几个月后又推出一款199元的正式版 VR 眼镜。

2、投资方面

2015年12月21日,小米联合迅雷投资大朋VR,并达成战略合作,将依托各自优势,在VR产品、技术、内容平台及游戏开发等领域深度合作。

其他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一大批硬件厂商、游戏公司、动漫公司,成立VR实验室,或通过投资的方式开始布局 VR 领域。

在VR头盔方面,国内的创业公司与Oculus、Valve等还有距离。

后起之秀蚁视、旷视、灵镜等,值得进一步关注。

国内现在的VR企业,在人工智能相关算法上有一定优势,但在硬件上还需国外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