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 智能硬件里哪些“假货现形”?

很多企业提心吊胆的日子又来了,没错,3.15又到来了,这晚又有很多企业、产品被曝光,裸露在世人面前,不堪入目,也不知这波打假风能把科技界掀起多大的风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科技智能产品上,我们也有很多地方值得说道说道,特别是去年比较火的无人机、VR、智能穿戴等科技智能产品,消费者应该认清的事实:目前从宣传、体验、功能、售后等方面很多厂商都存在一些夸大、安全性、欺骗等虚假问题。

对消费者来说,很多方面就如一个看不到的黑洞,在真正接触用起来的时候,就会遇到,所以我们也在3.15之际凑个热闹。

无人机篇

就前段时间刚开卖的小米4K版无人机,当我看到它的宣传,说的天花乱坠,各种数据各种参数,性价比多高,说真的,当时我就激动了,想马上入坑。但突然想到之前它那1080p炸机的事件,心里就忐忑了,毕竟穷。所以就想先去小米无人机的官方论坛了解一下,不了解还好,一了解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1、遥控器明明满电,但是屏幕显示电量为0,看着是不是心里有点慌?

2、电量爆表到了103%!但是电压却偏小。

3、无缘无故气压异常,不受控制。

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笑哭了,心想幸好有先了解,不然就入了官方宣传的坑了。还有就是无人机的安全问题也是我们要着重关注的。比如去年被315爆的大疆无人机安全漏洞问题。说的是一架大疆无人机正在空中飞着,结果一位黑客在附近通过手中的设备侵入无人机系统,从真正的无人机机主手中接管了这架大疆无人机,而机主则无能为力。如果这位黑客控制这台无人机撞向楼宇或者人群,后果不堪设想。

无人机虽酷炫,但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好好选择,避免入坑。

智能手环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以“健康”和“运动”为名的功能手环铺天盖地冒了出来,可商家对智能手环的推广和包装是否真的属实,相信用过的人都有切身感受。

1、健康:真健康还是玩概念

智能手环的主要功能是监测用户的行为习惯,并且将运动数据体现在App上,包括显示时间、行走步数、运动消耗热量检测、测心率等数据。一些生产商作为卖点的健康却并不受消费者重视,或者是并不被消费者看好。

有些手环的抗干扰能力差,让佩戴者颇为不放心。曾有消费者反映,他和同事佩戴不同品牌的智能手环,曾经出现过两人同时在一起工作,结果两个手环出现3000步的计数差距。这让我们特困惑,不知道该相信哪个产品。

2、续航:运动手环真的可以实现续航三个月?

有许多手环都是主打续航时间长,对于续航时间有的手环将锂电电池更换成了锌锰电池,使续航能够维持半年或者一年,但是有的手环的电量自始至终是维持在三四天的续航状态。

当小米手环刚刚发布的时候,小米发表微博,说会一直改进手环的算法,最终达到续航三个月,但至今续航一个月也是问题。

3、数据:手环的计步、卡路里数值真的准确?

以目前的技术来讲,普遍在产品中使用的光学传感器在静态数据采集方面还是比较可靠的,但是在运动状态下,就很容易出现数据不准。有个朋友,趁着可穿戴的潮流,买了M家的智能手环。不到一个星期,就卸下了,之后每每谈起,就是一顿深度吐槽。如果你带着手环弹吉他,那估计你几十分钟就能创造逆天的健身记录了。此外,所谓的睡眠追踪也并不准确,震动提醒时好时坏。

对于数据而言,他们做了足够的产品测试么?他们能为自家产品提供的数据做保证么?他们的产品真的做了更新么?这些都是能让一种公司发言人缄默的问题。

VR篇

VR这个字眼相信在去年不少消费者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什么4K啊、融入虚拟视界啊、只需一个盒子就能体验IMAX影院啥的,相信已经套了不少消费者入坑,不良商家为了欺骗小白们也可是费劲了心思,虚假宣传上那是一个比一个强。而且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盒子阶段

这个阶段属于VR发展早期的时间段,VR盒子的灵感可以说是源自谷歌的Cardboard盒子,只需网上下个图纸打印出来(制作成本10来块),相比当初面试的Oculus和HTC那些大头动则上千的VR设备来说这简直便宜的不能再便宜了!对于奸商来讲这不就是座金矿么?抄起家伙立马就干。

乘着风口大家都在关注的时候赶紧捞一笔。当初纸盒VR售价基本都是几十块钱,奸商们就在想纸盒转的太少了,我们不如升级一下吧,接踵而来的就是塑料版的盒子。成本二三十块钱,换了个马甲和加个蓝牙手柄(成本20左右)立马飙到200+。

2、一体机阶段

塑料VR盒子竞争大了后,赚不到什么钱,奸商又开始动脑筋了,塑料VR都是要插手机才能看,我们干嘛不能把手机植入到塑料VR盒子里呢?铛铛~铛~铛!一体机VR盒子问世!不仅能卖盒子还能卖手机!

3、PCVR阶段

PCVR也可以说是VR国产化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成型阶段,前面两波赚够的已经改行了,剩下的一部分能玩下去的玩家就只剩下有干爹撑腰的企业了。

在宣传方面,为了博得人们的眼球基本上都只是在说硬件上的数据,而VR真正需要的是沉浸感(包含画面真实度、鱼眼畸变效果、虚拟交互方式以及画面延迟等等),而不仅仅只是看看3D电影和和全景图片/视频),导致了很多玩家在买回去后体验不到几小时就没了兴趣,拿着早几年就有的3D视频眼镜套个马甲变VR得简直数不胜数。

这些科技产品的虚假宣传、质量等问题只算是这几年智能产品界里的一个缩影,这引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技术的进步难道仅仅只是在赚钱的技术上吗?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