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大预测!

【资讯】智能终端将迎涨价潮?

存储器价格第1季顺利调涨后,第2季价格可望续涨近1成幅度,然而除了存储器价格看涨,包括类比IC领域的金氧半场效电晶体(MOSFET)、CMOS图像传感器等关键零组件,第2季同样涨声响起,若再加上新款手机芯片、中央处理器、绘图芯片的价格又高于旧款,系统厂第2季获利恐被明显压缩,终端产品看来不涨不行了。

第1季是传统淡季,但存储器市场却是热度不减,DRAM及NAND Flash价格持续大涨,连已经长达8年以上没涨过价的NOR Flash也在3月顺利涨价近1成幅度。

第2季进入智能手机零组件备货旺季,加上PC市场的存储器搭载容量大举提高,在龙头大厂三星带头下,业界对于DRAM、NAND Flash、NOR Flash第2季价格续涨已有共识。

然而存储器涨价效应持续发酵,其它芯片价格也蠢蠢欲动。由于智能手机及PC的运算能力日益强力,新机型开始支持VR/AR、快速充电及无线充电、高速信息传输介面等新功能,但又要节能省电,单一系统内建MOSFET数量明显增加。

由于国际大厂明显淡出,台湾地区厂商又面临晶圆代工产能受限压力,在供给日益吃紧情况下,已有渠道商开始放出涨价消息,第2季看来有机会调涨价格。

至于手机用CMOS图像传感器(CIS)同样也是涨声响起。以智能手机为例,今年双镜头手机已是市场趋势,后镜头增加成两颗后,需求已明显放大。

此外,苹果iPhone 8搭载3D传感器可望带动新需求,手机可能为了支持结构光或飞时测距(ToF)技术,需要增加2~3颗CIS元件,但包括索尼及三星等大厂,近2年并无大举扩产动作。总体来看,CIS元件第2季恐将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有涨价机会。

至于逻辑IC部分,今年上半年有许多功能强大的新产品陆续上市,价格都比上代产品贵。如英特尔新一代Kaby Lake处理器、超微Ryzen处理器、高通及联发科10纳米手机芯片等,都因为加入许多新功能,售价比起上一代产品高出1~2成。

至于绘图芯片同样因为加强平行及异质运算功能,英伟达Pascal绘图芯片价格较上代高,即将推出的Volta价格可能更贵,超微即将推出的Vega绘图芯片价格看来也会比目前主流的Polaris高。

系统厂第2季将着手打造新产品,面临存储器、处理器、MOSFET、CIS等零组件价格涨不停,恐将明显压缩获利能力。因此,在苹果iPhone 8售价恐将调高至1,000美元以上情况下,包括华为、OPPO等新机都已喊涨,PC厂也主攻高价电竞市场。由此来看,终端产品今年也会迎来涨价潮。

【资讯】iPhone 8实现无线充电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苹果iPhone 8 是否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市场高度期待。整体观察,苹果突破无线充电关键技术、加上机壳厂采用新工法,iPhone 用无线充电越来越有影。

国外科技网站Patently Apple日前报导,苹果在感应馈电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有明显进展,相关专利显示,苹果可透过镶嵌感应馈电线圈配置设计,针对多重装置充电。

报导引述指出,每一个正方形线圈元件可透过感应馈电方式,独立传送或接收电源。而多个正方形线圈组成三角形模组,每一个三角形线圈模组,可以侦测邻近一个或多个电子装置内的感应线圈,借此传输电源。

此外,正方形线圈组成的长方形线圈模组,可以透过不同的频率、电力等级、以及其他感应馈电的特征,调整传输电源。

报导指出,苹果也正在开发酷炫的无线充电技术,未来当iPhone 进行无线充电时,iPhone 和充电盘之间,还可以产生悬浮的效果。

电子时报(DigiTimes)日前报导,市场预期今年新款iPhone 8 可能具备无线充电功能,无线充电应用将带动手机供应商采用玻璃或是陶瓷机壳设计,机壳制造商也带动PDC 工法(physical direct connection)普及化。

Patently Apple 先前指出,苹果揭露新一代陶瓷材质iPhone 采用雷射抛光技术的制造工序。透过采用雷射抛光系统,苹果可能正在布局陶瓷机壳材质的新一代iPhone 产品,若采用雷射抛光技术,可妥善地控制局部表面的高温退火制程,提升iPhone 陶瓷材质的品质。

外媒先前分析,金属机壳整合无线充电技术虽然可行,不过市场对于金属机壳整合无线充电仍有争议,原因是当充电时,金属合金可能会影响无线频率容限(wireless frequency tolerances)的传输速度。

市场对于今年新款iPhone 是否具备无线充电功能,众说纷纭。凯基投顾分析师郭明錤日前预期,苹果今年3 款新iPhone 包括5.15 吋OLED 版iPhone、4.7 吋TFT-LCD 版iPhone、以及5.5 吋TFT-LCD 版iPhone,都将支援无线充电功能,今年新款iPhone采用玻璃机壳,就是要支援无线充电。

国外媒体CNBC 引述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师苏尔(Harlan Sur)报导,苹果iPhone未来可能采用客制化无线充电系统,这个无线充电系统可能由无线通讯晶片设计大厂博通(Broadcom)设计。不过苏尔认为,无线充电功能可能还不会在今年新款iPhone 出现。

外媒先前报导,电源管理晶片设计商Dialog 与无线充电开发商Energous 推出新款无线充电射频(RF)发送元件,由于Dialog 是苹果iPhone 主要供应商之一,加上Energous 从Dialog 获得一千万美元投资,苹果新款iPhone 不排除有机会采用Dialog 与Energous 合作开发的无线充电元件。

【深度】2017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大预测!

目前,业界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声音,可穿戴电子厂商老大Fitbit只花2300万美元就把老二Pebble给收购了,第四季更是直接亏损1.4亿美元,MOTO 360第二代产品被联想冰冻,要说品牌厂商处境不艰难,投资者都不信。而另一个声音是,调研机构和原厂坚定看好可穿戴电子市场,原厂持续为可穿戴设备积极推出各种传感器和关键零部件,调研机构更是立场明确,认为2017年可穿戴设备暗流涌动,一旦引爆就会腾飞。既然两种观点看起来都很有道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解读,2017年起,可穿戴设备市场是不是真的会有大事发生?

与市场消息正好相反,可穿戴电子市场仍旧生机勃勃──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最新报告,2016年第四季可穿戴电子市场的出货量年成长达到17%,而该机构相信在2017年以后,可穿戴式设备领域将会有大事发生。

在苹果(Apple)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于2015年问世之后,产业界大多数人预期可穿戴式设备市场将要起飞,但似乎(还)没有真正发生;除了像是Fitbit等健身追踪设备以及一些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并没有真的变成时尚代言。

某市场研究机构不久前的报告指出,智能手表市场在经历连续两季的衰退之后,于2016年第四季恢复温和成长,不过成长率与前一年同期相较也仅有1%;而(你可能也猜得到)在该市场一枝独秀的产品就是Apple Watch,市占率高达63%。

各品牌厂商在智能手表市场的销售量统计

苹果执行长库克(Tim Cook)在1月份的财报发表会上表示,Apple Watch在第四季的销售表现是史上最佳,不过该公司并未提供像是iPad与iPhone产品那样的详细销售数字。尽管如此,IDC仍认为Series 1与Series 2两代Apple Watch已证明是苹果大获成功的产品;但苹果总会是个异数,市场上其他产品到目前为止就不一定能有相同的表现。

举例来说,在几年前吸引不少消费者青睐、在某群众募资网站也成功“吸金”的早期智能手表厂商Pebble,去年已低调出售给Fibit。其他智能手表市场的坏消息还包括最近有消息传出,施华洛世奇(Swarovski)本来在今年的CES高调宣布与Google、高通(Qualcomm)合作推出一款采用Android Wear 2.0的女用智能手表,将无限期延迟上市。

但IDC的可穿戴市场研究团队经理Ramon Llamas表示,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准备随着智能手表、健身追踪设备以及其他一系列产品,从初期概念阶段演进为更成熟的产品类别而加速发展;他接受访问时表示:“可穿戴市场正在做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正在改变。”

Llamas预期,可穿戴式设备销售量将在2017年持续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两个产品上的功能增强:一是智能手表添加了蜂窝通讯功能,二是各种可穿戴设备的设计现在看起来真的是“可穿戴”,而不是一种电子设备。

他以最近十年来手机产品的演进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在2006年,银色折迭式手机充斥市场,但产业界并没有停在那里,仍旧一直在改变、进化,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可穿戴市场。”

这款号称“模块化”的智能手表已经在Kickstarter募得超过1600万美元资金,能让客户自己选择表面、手表外环以及不同的功能;该款手表可接受预购,但是并未确切承诺出货日期。

首先,今年很多款将上市的智能手表将会摆脱智能手机这个“中介”,直接与蜂窝通讯网络联机;包括三星(Samsung)等厂商都从去年就陆续推出这类产品,而Llamas表示2017还会看到更多。智能手表具备蜂窝通讯功能的好处,在于能直接透过手表通话:“试想各种你能透过手表与不同人或物沟通的应用。”

至于可穿戴市场的第二个大改变,可能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Llamas表示,2017年有不少将上市的智能手表,会看起来比较不那么像是高科技产物,而更像是它们的传统“同类”;他指出,这些产品不一定要有炫目的LCD/LED触控屏幕提供数字显示,反而是配备像传统手表的表面,换句话说,它们的设计会是现代、时尚的:“实际上看起来就是一只手表。”

2017年款的Connected Modular 45是瑞士表厂TAG Heuer的第二代智能手表,与Google、Intel合作,于近日开始销售;这款智能手表也是采用模块化概念,支持Android Wear 2.0,配备GPS、NFC功能与AMOLED屏幕。

Llamas举了另一个案例,表示品牌商Fossil今年准备推出300款不同的手表,其中有相当数量会是智能手表以及“混合”式手表,也就是外观看起来于一般机械表没甚么差别,但可以提供健身追踪以及其他“智能”功能;而该品牌已经宣布,其新版Fossil Q 智能手表系列将采用Android Wear 2.0。

Fossil Q混合式智能手表具备如同经典机械表的设计风格,但配备像是接收通知、睡眠/活动追踪等智能功能,甚至还支持自拍启动。

"可穿戴技术正在做该做的事:变得不可见;”Llamas表示:“该市场正在转变,我们即将超越人们对可穿戴设备抱持观望态度的时间点,消费者们会开始在2017年敞开心扉。”

目前健身追踪设备仍在可穿戴式设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根据IDC统计,2016年第四季Fitbit在整体市场的占有率超过19%;不过Fitbit主要地盘在美国市场,该市场的健身追踪设备正快速呈现饱和趋势。

可穿戴市场各品牌厂商市占率

IDC还特别指出,可穿戴市场出现了新种类设备──被称为可听式设备(hearable)的耳戴式设备,包括无线耳塞式耳机、智能头戴式耳机等等,在2016年在整体可穿戴式设备市场首度取得了超过1%的占有率;该机构指出,今年预期会有来自知名品牌商的大量可听式设备上市,该类产品出货也将取得进一步成长。

【资讯】Cypress美光发涨价通知,NOR Flash今年看涨60%

据海外媒体报道,苹果iPhone 8将导入NOR Flash,已让NOR芯片缺货更为严重。 内存业界透露,今年NOR芯片供给缺口将扩大至20%,主要供应商Cypress也正式发出涨价通知,业界估计今年涨幅可能扩大至逾60%。

内存渠道商透露,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焦点一直以DRAM和NAND Flash缺货为重心,两大主流存储器也从去年下半年迄今,价格上涨近六成。

但今年在iPhone 8将跟进三星导入AMOLED面板,华为、OPPO及VIVO等大陆品牌手机也将跟进,加上车用及物联网也都大举导入NOR芯片,让NOR缺货也浮出台面,且如滚雪球般扩大。

Witsview分析,NOR Flash应用在AMOLED面板上的功能,主要是存储状态跟补偿AMOLED的电流、亮度,AMOLED面板中的蓝色光会随使用时间增加,逐步分解消退,要藉由NOR Flash来维持AMOLED的持续性。

Witsview预估,今年AM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将接近三成。 其中苹果iPhone系列手机就需要7500万片,加速今年NOR Flash产品价格上涨。

据了解,电子代工大厂已接受旺宏首季调涨NOR Flash报价10%。

市场排名第二的Cypress和第三的美光,日前也正式发出涨价通知,甚至要求首季的报价作废,凸显NOR Flash缺货问题愈来愈严重。

虽然Cypress和美光未对第2季NOR芯片涨幅做任何说明,但强调相关价格得在下月27日前重新议定。

内存渠道商透露,推估今年NOR芯片供给缺口在各大手机厂及车用电子等导入下,缺口将比预期还严重,恐达20%。

至于第2季NOR芯片价格,旺宏、华邦电将调涨逾20%;赛普拉斯因很多NOR芯片是自用作为eMCP内存,导入车用,外卖有限;美光则打算淡出,预料涨幅也是跟进台厂。

【资讯】“树叶芯片”——无需外部能源可用于驱动小型机器人

微流体装置产生“无源”液压动力,可用于驱动小型机器人。

从高耸的红木,到低矮的小雏菊,这些大自然中的植物都是天然的液压泵,它们源源不断地将水分从植物的根部输送到树叶顶端,并将叶子产生的糖分再输送回根部。这种稳定的内部输运是靠植物木质部与韧皮部中的导管和筛管来实现。

不久之前,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其他地方的科学家们一起合作,开发了一种称之为“树叶芯片”的全新微流体装置。他们研发的这一装置模仿了树木及植物中养分的输运机制:犹如自然界中的植物一般,这块芯片完全不需要外部能源就能工作。它能以稳定的流速输送水与糖分,持续至数日之久。该研究结果刊发在近日出版的《Nature Plant》杂志上。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安内特.霍索(Anette “Peko” Hosoi)表示,在不远的将来,这一芯片上的无源水泵或许可用做驱动小型机器人。

在过去,工程师们只能使用具有微型可移动部件的液压系统来驱动小型机器人的复杂运动,但这样的系统不仅制作难度高,而且成本高昂。麻省理工学院这个团队所研发的这一新型水泵,或许会改变这一现状,让未来的小型机器人仅靠“吃糖”来获取动力。

液压原动力

这项灵感源自树木的研究,最初的目的是设计一款液泵驱动的液压机器人。霍索对于设计小型液压机器人十分感兴趣,她希望这些小型机器人有朝一日可以媲美赫赫有名的“机器狗”。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发的“机器狗”拥有四条腿,体型与一条圣伯纳德犬相近。它如同高性能山地车一般,能够在崎岖的山地上奔跑和跳跃。

霍索说,“对于小型系统而言,制造微型可移动部件是十分昂贵的。所以我们就想,为什么不制造一个可以产生很大压力,却不包含任何可移动部件的小型液压系统呢?接下来我们就问自己,在自然界中,这样的系统存在吗?而最终我们意识到,大自然的树木不正是如此吗!”

这样的过程目前在生物学家中的共识是:水在表面张力的驱动下,沿树木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移动,然后在渗透压的驱动下通过一层半透膜,进入韧皮部中含有糖和其他有机物的筛管。

随着韧皮部中的糖分越来越多,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将有更多的水从木质部自发地扩散到韧皮部。最终,产生的水流会将糖分等有机物“冲刷”到根部。这样,在根部也产生了渗透压,进而从土壤中吸入更多的水,然后通过导管向上传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树木内部构建而成的这个简单的“水循环”传输模型,其实早在数十年前就被科学家们发现了。尽管原理非常容易理解,并且符合逻辑,但是进行量化模拟时,科学家们发现,这个简单的模型根本无法解释植物中为何会出现稳定的液体流动。

事实上,在此之前,工程师们曾试图设计类似的微流体泵,并制作出了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仿生部件。但在他们设计出来的系统中,物质的输送只能维持短短的几分钟。

而现在,霍索教授的学生康姆泰特找出了树木泵送系统中,韧皮部和木质部之外的第三块重要的拼图:叶子,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糖分。在康姆泰特的最终模型里,就包含了这个额外的糖源,糖分源源不断地从叶子向植物的韧皮部扩散,从而增大了糖分与水分的浓度梯度,继而使得整颗树能够保持恒定的渗透压,最终实现水分与营养物质的连续循环。

用糖来奔跑

基于康姆泰特的假设,霍索教授和她的团队设计了这一款新型“树叶芯片”,这一微流体泵同时对木质部,韧皮部以及作为糖源的叶子进行了仿生。

为了制造这款微流体芯片,研究人员将两块塑料片夹在一起,并在载玻片上钻出小通道,用以代表木质部的导管和韧皮部的筛管。随后,他们用水填充导管,用糖水填充筛管,然后用半透性材料隔开了两个载玻片,用以模拟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半透膜。

接下来,在模拟韧皮部的载玻片上放置了另一个膜,并且在顶部放了一块糖块,用以代表从树叶扩散到韧皮部中的额外糖源。最后,他们把整套装置挂放在一根管子上,使得水能够从水箱流入微流体芯片中。

通过这样的简单设计,使得这套系统能够以恒定的流速从罐子抽取水分,经由芯片,再泵送到烧杯中,整个过程无需外加能源。此外系统可以持续工作数日之久,这相较于之前的区区几分钟,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霍索表示:“我们一把这个糖源加上之后,这个微流体泵就能以稳定的状态,连续运行好几天。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一直想要设计一个可以植入微型机器人的设备。”

霍索还设想,这种拟树微流体泵可以内置于小型机器人中,产生液压驱动力,进而直接驱动机器人运动,这样就不需要配备有源泵或者其他部件。她表示,如果能对机器人进行巧妙地设计,以后绝对可以在机器人身上贴上一块方糖,它就会自己动起来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