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退出是否是不看好?智能穿戴该何去何从

随着去年智能穿戴设备的大幅冷空气来袭,微软关闭了智能穿戴设备的生产线,继而正式的退出了智能穿戴的市场。微软这一举动将会对以智能穿戴为主流的生产商产生巨大的冲击。根据IDC全球可穿戴设备报告,2016年第一季度排行前10的智能穿戴设备生产商年增长率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中小企业是否会望而却步呢?

目前智能穿戴市场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智能手机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拥有太多的功能性重叠区域,那么就必须扩大自身的特点,智能穿戴设备的突破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便携性:智能穿戴市场很大部分来自于运动群体,对于便携性的要求都会比较高,从销量最好的是智能手环就能看出来。在运动中,轻量的便携性正是智能手机所不能具有的。

2、外观:智能穿戴设备的外观局限性远小于智能手机,在主流消费群体为年轻人的市场当中,好看的外观是必不可少的,必须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角度,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3、续航:同样因为局限于外观体积,设备的续航能力都没有太优异的表现,无法长时间使用也是一个大难题

4、智能化:消费者当然希望智能化程度越高越好,而不是只有单一的某一个功能,能够在生活中不同的领域都能发挥作用。

从去年年初开始,智能热潮已出现颓势,大量的科幻宣传导致人们的感官早已麻木,现今智能穿戴市场的投资者早已趋于理性,消费者流失率逐步提升,基本都是图个新鲜,买回家用几次就再也没动过,。

虽说可穿戴智能市场越来越缓慢,但是也越来越成熟,厂商之间的竞争已接近白热化,很多中小厂商开始裁员,甚至于倒闭。现在的智能穿戴市场跌入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主流思想,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中小厂商必须转型,再也不是遍地黄金的蓝海了。红海市场,应该做好市场细分工作,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结语:

市场节奏的放缓并不意味着可穿戴设备已经不具备价值,其生命力取决于产品形态本身的调整和对细分市场潜在需求的激发。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大于实际,短期内还是难以满足用户的期待。行业要想真正爆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价格、功能、实用性等都是消费者考虑的因素,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品牌需要考虑如何提高效率,而不是增加额外的麻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