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苹果 一数科技能否破局而立引领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

相比较智能手机而言,以智能手表为主的可穿戴设备不啻为一个十足的长尾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一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达到了1.024亿部,与2015年相比,增长迅猛。这一数据给予了入局该市场玩家们更大的希望和想象空间。

事实是,行业起起落落,始终未能“突破必要水平从而融入主流生活”。回顾智能可穿戴江湖大事记,2012年谷歌推出Google Glass增强现实眼镜,2014年苹果推出Apple Watch智能手表,标志着可穿戴设备开始与智能手机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然而,峰会路转,2015年Google Glass停售,2016年智能手表销量下滑。大反转背后,让我们不仅开始思考,是风口已过?抑或红利消失?显然都不是。

有数字显示,迄今已有超过300多款可穿戴设备陆续投入消费市场,从监测、医疗、娱乐到办公、学习、定位等,各种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呈百花齐放之态。

以Apple Watch为例,去年7月份苹果发布该公司第三财季财报时,库克宣称,Apple Watch在开售的最初9周内的销量好于iPad同期销量。随后,研究公司1010Data对数百万在线买家的购买情况进行了匿名追踪和调查,并发布了最新的调查报告。报告称,Apple Watch在整个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上,所创造的营收份约占整个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约42%的营收。

所以,风口在,红利在,很明显,缺席的是突破性的创新。

“乱世”中的富二代如何破局?

值此之际,一数科技低调踏进这片江湖。含蓄的讲,这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于“乱世”却并不浮躁的富二代。成立之初,一数科技便获得来自海尔的4000万天使投资。不久之后,便给世人带来了突破性的产品Cast 1,Cast 1采用全球最小的镭射激光投影仪模组,通过全新工艺进行研发和设计,实现了可穿戴产品的突破。通过这款设备,用户可在腕间进行图像投影。

在近日的一数科技媒体沟通会上,飞象网记者了解到,继Cast 1之后,一数科技即将带来寻到新突破点的Cast Ⅱ。一数科技CEO曹腾透露,此次的二代产品会应用到卡耐基梅隆大学研发出的ViBand技术。据一数市场部负责人透露,一数科技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在华战略合作伙伴,会和卡耐基共同探索智能硬件更为新颖便捷的交互方式。

经过长时间的技术探索,一数科技新一代产品实现了基于激光MEMS的虚拟显示设计。除了将超短焦集成在光路设计中,一数还在实现虚拟显示的基础上进行了底色底纹的预失真优化。

正常情况下,设备通过激光投射到平面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进行预失真优化则能让显示效果达到人眼能接受的比较好的状态。除了虚拟显示,一数还有另外一项黑科技—虚拟交互。

据曹腾介绍,一数科技目前已经实现了桌面触控和皮肤触控等操作。基于红外激光TOF技术,一数实现了桌面触控,用户可以通过虚拟显示投射在桌面的智能手表界面进行更为便捷直观的操作,又利用G-sensor超采样技术实现了皮肤输入与触控,那些出现在科幻大片中的场景被他们带到了现实。在介绍完了虚拟显示和虚拟交互技术后,曹腾表示后续一数科技还会有更具未来符号的技术诞生。

ViBand技术加持的一数放大招

ViBand系统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的技术,能让现有的智能手表识别更多的用户手势,并且通过收集频率识别出用户手上所拿物品。据了解,一数科技已经与卡耐基梅隆大学签署ViBand技术的授权协议,ViBand技术将应用到Cast Ⅱ产品上,实现典型手势识别和简单触控操作。

据介绍,基于ViBand技术,智能设备科通过感知到手腕移动,智能手表可以判断佩戴者此刻的状态,如是在行走还是在开车,细小到佩戴者什么时候打了个喷嚏,它都能监测的到。而此次与卡耐基梅隆大学合作,双方都希望在研究虚拟显示和ViBand技术的结合上取得更大更实质性的突破。双方在技术领域实现技术的结合并探寻更为便捷的交互方式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截止到目前,新一代手表还未上市的一数仍在打磨产品,而此次也是一数鲜有的几次发声。对比同领域的其他创业者,可能他们更清楚的是智能硬件这场考试,已经不是产品及格就能存活下来的阶段,这更像是一场"智能革命",而一数就像是这场革命中的探索者,至于成败就看自己能否走过这些荆棘了。

破局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升级与更迭,此次,一数科技要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款“超燃”黑科技产品,更多的是对行业的引领与警示:唯有创新方能破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