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市场红海化严重,越来越多的深圳厂商开始转型试水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不过近日有知名业内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目前这些国产厂商大多将本应用于智能手机的MTK芯片用于设计智能手表难以解决功耗问题。也有分析师认为,智能手表更多代表一种新生活方式,因此非苹果、谷歌等世界领先品牌难以引导智能手表等电子消费潮流。
功耗问题未能解决
面对日益红海化的智能手机市场,越来越多国内外厂商开始转型发展“穿戴系”设备。被认为技术门槛相对低的“智能手表”产品更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厂试水的首个目标。
宇龙酷派副总裁张光强在微博发布旗下智能手机的草图
信息时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不少原来从事智能手机生产的厂商均开始试水智能手表。“很多手机厂商都在做,且售价也非常便宜,价格甚至低至200元~300元的‘智能手表’都有。”知名电子业分析师孙昌旭表示,但很多试水智能手表的厂商均将原来用于智能手机的MTK芯片用于生产智能手表,这导致功耗问题未能解决,必须每天或这每两天就进行充电。
“拿手机芯片来试水智能手表是没有意义的。”孙昌旭向记者表示,作为智能手表技术上最大问题——功耗,必须依靠新品技术进步来解决。目前类似英特尔、高通、MTK等芯片厂商都在研发全新一代的芯片,让智能手表可以至少将耗电问题延长到每周充电一次。
市场至今仍未成型
采访中,有本地智能手机生产商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试水的厂商最迷惘的并非技术,而是发展方向。“智能手表技术上并非高不可攀,按照目前技术水平要拼凑一只像模像样的‘智能手表’并不困难。”该人士表示,市场推广和消费者教育是最有难度的问题。他认为,手表毕竟是身份的象征,因此做智能手表必须要做品牌,但做品牌国产厂商在短期内绝不是国际大厂的对手。
“为什么要用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反映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国产厂商很难引导新生活方式。新生活方式必须依靠苹果和谷歌等公司来引导。”孙昌旭指出,在苹果和谷歌推出前乐意尝试智能手表的用户会很少,因此尽管目前不少国际大厂都热衷于推出智能手表,但基本上没法引起轰动。
对此,知名消费电子分析师潘九堂也表示:“大家都在看,但很显然这个市场还没有成型。”他认为,目前推出的智能手表的体验仍不算非常好,起码要等智能手表市场成熟至少要等到2015年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