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蒯剑:可穿戴设备时代将至

随着Google Glass、智能手表等智能消费终端的推出,一股由可穿戴设备掀起的“新科技浪潮时代”已经来临,同时,从操作系统、应用材料、电池甚至电子元器件等与之相关细分领域,也在纷纷备战蓝海,正如火如荼的研发生产。

可穿戴技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利用该技术可把多媒体、传感器及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中,可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高端智能手机创新速度正在放缓,市场人士预计,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继智能手机后,唤醒市场热点潮流的先锋。瑞士信贷表示,未来两到3年内,该市场规模将迅速增至300亿-500亿美元。而截至2013年6月,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约为30亿-50亿美元。

在物流业,这种可穿戴设备尝试也处于进行时。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行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目前,这种“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概念正在被广泛传播,但应用层面尚未大规模展开。

美国已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国家战略,并积极推广“智慧地球”概念。中国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曾于几年前提出,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在上述情况以及行业、消费市场的合力驱动下,可穿戴设备是否将成为继iPhone等高端智能手机后,唤醒市场热点潮流的先锋?哪类新科技应用类上市公司将成为,继“iPhone概念”之后的新一轮热点?相较于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模式,物联网将致力实现哪类应用的互联互通?

10月22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电子行业蒯剑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对上述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获得“2013年汤森路透StarMine全球卖方分析师评选”中,蒯剑获得信息技术及耐用品行业“行业选股能力”第1名。(文中会涉及到上市公司评点,但不代表分析师投资建议)

记者:前段时间大家都在疯炒iPhone概念,在经济周期经过此前的放缓,没能跟iPhone挂上钩的电子元件生产商,是否要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蒯剑:有部分电子元器件可能会体现出产能过剩,但对大部分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是,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有望体现出比iPhone更高的成长性,其供应链也有望实现高增长。在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较高水平下,以后的成长动力主要来自新兴国家,尤其是偏中低端预算消费者。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如:通过给中兴、华为、联想这样的公司提供元器件,可以获得比iPhone更高的成长性。二是,电子元件种类很多,不同产品往往体现出不同的供需状况。有一些是成熟的元器件,技术没有创新,产能布局较为完善;有一些是新兴的元器件,当前应用很少,产能布局不完善,供需状况会随着未来的大规模普及而紧俏。

记者:目前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可能iPhone的手机并不是可以大面积普及的产品,那么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哪些产品可以多关注,很多低端智能手机的推出,会不会成为电子元件行业新的动力?

蒯剑:iPhone确实售价偏高,即使新推出iPhone 5c低端系列售价仍偏高,除此之外,国内厂商还有很多中低价位的智能手机,随着iPhone进入创新高原期,中低价位手机与iPhone的差异化大大缩小。比如:中兴、华为、小米等,这些中低价位手机在近几个季度都会表现出较高成长性。这也的确拉动了许多上游公司的高成长。

我们相对看好联想、华为的成长性。联想的特点是品牌做的比较好、在笔记本电脑市场推广有经验,这可以借鉴到手机领域,该公司一直在推动多屏互动的协同效应,就是把手机、电脑、平板等融合在一起;而华为是运营商的关系较强,可以通过运营商渠道把其产品推向海外市场,并且华为在上游芯片环节有所布局,所以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华为自己有一个子公司专门做芯片,有利整个公司业务的协调。

记者:对于智能手机领域,有哪些阻碍成长的因素或风险值得关注?

蒯剑: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成长的烦恼”。国外的品牌,比如iPhone之前是全球创新龙头,但是现在来看他的创新力在放缓,现阶段,智能手机已经发展到这个水平,再想革新确实比较难,但同时市场对他的期望值非常高,如果他们自身失去创新力,那么对消费者吸引力就会大幅减少。

对于三星来说,属于偏模仿的公司,旗舰产品价格也是非常高的,当前靠大屏幕走出了不同于苹果的差异化路线,后续如果不能推出很好功能,也会面临成长瓶颈。另外,他们不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所以在软件方面,力量非常薄弱,直接影响产品体验,所以是个很大的短板。

国内智能手机品牌瞄准的市场不同,他们更偏向中低预算消费者,但中低价位通常意味着低利润。国内有些公司也确实想做高端,但是一直做不起来,产品只要超过售价3000元就很难卖。

买入可穿戴时代

记者:我们知道去年4月,Google Glass作为集智能手机、导航、相机等功能为一体的便携式设备,其重量仅为几盎司。用户通过语音指令来进行操作,眼镜也内置了微型摄像头以及头戴式显示系统,通过它可将数据投射到用户右眼上方的小屏幕上。但是,目前您认为什么产品是继苹果系列电子产品、google眼镜之外,下一轮的热点趋势?

蒯剑:在数据与软硬件融合商业模式的驱动下,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继智能手机后,唤醒市场热点潮流的先锋。尽管Google Glass还没有正式发售,但我认为Google Glass引领的可穿戴设备就是下一轮消费电子的热点,我们会看到各个厂商的各种各样的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数据与软硬件结合的商业模式将加速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如同iPhone带来的不仅仅是触摸屏,更是丰富的App Store,谷歌眼镜带来的不仅仅是微投,更是背后支持谷歌眼镜的强大数据平台的应用。

可穿戴设备包含: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戒指、智能腕带等,特指和人体接触较为频繁的产品,可穿戴设备最大优点就是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解放了人的双手,让用户更方便地享受电子设备带来的各种功能。另外,由于可以长时间和人体接触,可以通过内部传感器,感应人体的状态,还可以预测需求,甚至可以和健康功能糅合到一起,指导人的健康状况。

记者:您分析中提及,未来“微投+反射显示屏”的图像输出解决方案是革命性的创新,有望给行业带来类似iPhone中触摸的效应,这样类似的效应,是否会对iPhone造成潜在威胁?

蒯剑:长期会有些影响,但是短期来看不会,因为智能手机在中短期还是占据主导地位。这个产品方案运用在Google Glass,但是Google Glass当前只是作为一个手机的附属品,还不具有手机的通话功能,以后眼镜是什么定位,和手机之间如何分配,这方面业内还在探讨。

记者: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比较成型的产品有哪些?有哪些可以关注的上市公司?

蒯剑:国外的索尼和三星的手表,国内的映趣科技Inwatch和咕咚手环等都已问世。有些产品可能在准确度上有些缺陷,另外,可穿戴设备的领域,是硬件产业关注度极高的领域。

A股上市公司做可穿戴设备整机的有奋达科技、九安医疗等,还有水晶光电、环旭电子等不少公司从事可穿戴设备的零部件业务。

记者:从成长性、重要性等角度,请您具体举例,手机领域中哪些电子元器件值得关注?

蒯剑:手机的电子元器件有很多种类,包含:手机的屏幕、摄像头、外壳、处理器、存储器、MEMS、被动元器件、声学、光学等。

消费者体会最为直观的是屏幕和摄像头。屏幕在整个手机的物料单占比很高,在15-20%。另外,技术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消费者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iPhone等高端手机的成像效果明显比低端手机好很多,这里边有很多技术原因比如屏幕的分辨率、色彩鲜艳程度等;摄像头也是各手机厂商重要的差异化手段,分辨率、红外滤光片、CMOS、音圈马达等很多方面都不断涌现新的技术,明年我们将见到配置阵列式镜头的手机。所谓阵列式镜头,就是把多个镜头拍摄的多张照片合成为一张,其优点在于可以实现拍摄后变焦、组装难度低,占用厚度小等方面。

MEMS (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 微机械电子系统是最近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在消费电子的大规模应用始于任天堂的Wii游戏机,后续在iPhone中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MEMS有很多种,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磁力感应器可以在智能手机中实现指南针功能,加速仪、陀螺仪可以感应到用户的运动状态,压力计用于判断用户的高度变化。

记者:苹果公司10月22日刚刚公布,已确认苹果会推出的iPad mini 2将会有Retina视网膜屏。同时也会引入iPhone 5s的M7协处理器。中国的哪些行业会因此受益?

蒯剑:就视网膜屏方面,一是,屏幕单价提高;二是,LED背光亮度要求提高。面板和LED行业间接受益,短期不会有显著影响。iPad mini 2暂没有采用M7协处理器,未来一旦采用,一方面会增加半导体的用量,另一方面会有利于前面提到的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广泛应用。约束MEMS大规模运用的一个瓶颈是功耗。用主处理器处理MEMS的话,功耗会较高,用协处理器可以降低功耗。对MEMS运用是比较正面的推动作用。

记者:像您上述说的电子元器件部分,是否是中国自己的专利技术?厂家会不会受专利层面的影响?

蒯剑:在消费电子的大多数领域,中国还处于模仿和跟随阶段,大部分新技术都起源于海外公司,他们也在这些新技术方面有专利布局。一般来说,本土销售的产品不会受到太大的专利纠纷。对于出口市场,中国公司有几个办法来规避这些专利布局对自身的影响:1)与这些公司合作,做他们的供应商,可以缩短获得这些技术的学习曲线;2)很多专利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在掌握相关技术后,就可以对产品结构或制程等进行修改,达到规避专利的效果。

物联网行业革命

记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以物联网相关技术开发、生产、应用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称之为“互联网概念股”。可以举例说明一些成功的案例吗?业内有哪些做这类产品技术的上市公司可以关注?

蒯剑:现在各个运用领域比较分散化,基本都是在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有特定的解决方案,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远望谷、中瑞思创是射频物联网领域可以关注的上市公司。

记者:在您关注的领域中,通讯芯片设计公司,将随客户高增长?请问是基于哪些因素判断的?另外,芯片设计的下游空间很大,目前涉及军工领域的产品非常受关注,请您讲讲具体情况?国内外类似公司的前景如何?国家层面有没有政策支持?

蒯剑:我觉得有两点:一是,国内终端厂商在兴起,比如中兴、华为、联想这类的公司,他们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他们肯定会倾向于本土供应商,因为本土供应商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二是,商业模式的转变,一方面,设计公司可以把制造环节外包,fabless(无生产线)的商业模式可以大幅降低芯片产品的资本壁垒;另一方面,设计公司可以从ARM等公司购买IP授权,降低了研发壁垒。

芯片的下游空间,因为军工类的销量不透明,所以对军工领域芯片设计不太熟悉,但是估计军工的用量会相对较小,和民用没法比较,因为民用是以“亿部”为单位。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芯片产业,通过“02专项”等支持芯片国产化,因为集成电路是中国每年进口量最大的产品,超过石油。并且这个关系到国家安全。电脑的芯片全部是进口的,那么未来如果出现信息战,可能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和损失,所以这方面肯定要逐步国产化。核心部门肯定国产比例较高,但是平时民用方面,安全信息运用的要求相对较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