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bble CEO谈论智能手表:轻量、开放和平台化

有人曾说,人们在 Kickstarter 上的投资是为了一个梦想。可见,众筹项目的风险是很高的。许多看似有前景的项目,往往在现实面前遭遇失败。Ouya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比来说,Pebble 无疑是幸运的。虽然在早期出现有供货延迟的问题,但是目前来看,公司发展的还不错。Pebble 共售出了 40 万台,超过 1,5000 的开发者提供了 2400 个应用。在 ReadWrite 网站举办的 ReadWriteMix 上,Pebble 的 CEO Migicovsky 讲述了公司发展的过程,以及他学到的一些经验教训。“科技不应该改变你的个人习惯,它应该融入你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 他说。Pebble 并不是 Migicovsky 第一个智能手表项目。2010 年,他发布过 InPulse,一款与黑莓手机配套的智能手表。从那时候起,Migivocsky 就意识到,他们必须证明,智能手表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Pebble 将最重要的功能,通知和电话呼叫,放在了首要位置。其它功能的开发交给了第三方开发者。Pebble 不再是单一的设备,而是一个生态圈的核心。公司发布了软件开发工具 PebbleKit,并在几月前上线了自己的应用市场。“做平台,需要吸引开发者,吸引用户,”他说,“我们应该提供什么的工具和激励模式,来支持他们?”Pebble 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开发者群体上,除了举办竞赛,他们有时也会花钱邀请开发者到公司参观。与此同时,一些知名公司也开始对 Pebble 产生了兴趣,包括奔驰、iControl、Yelp 和 GoPro 等。奔驰公司在开发 Pebble 应用的时候,还邀请 Pebble 公司的人去查看。那是 Migicovsky 的惊喜时刻。Pebble 并不想去替代其它设备,而是将着力点放在了与其它设备的连接上。Migicovsky 说,如果技术合适,他们或许会在 Pebble 上增加功能。他们想到了许多可以添加的功能,但是目前来看,其它设备做的更好。专注于少量功能也可以使 Pebble 更为省电。智能手表尚未普及到大众之中,不过,市场上已经充满了激烈竞争,特别是大型公司也开始发力。索尼、三星和高通都是 Pebble 的竞争对手。随着 Google 发布 Android Wear 平台,Pebble 面临的竞争会加剧。Migicovsky 说,Google 可能是他们最重要的竞争者之一。不过,Google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想法与 Pebble 不同。Android Wear 可能不如 Pebble 那么开放。Migicovsky 说,Google 已经失去了对 Android 的控制,因此,在 Android Wear 上,很可能去采取不同的做法。

未来的竞争很难说清,因此,Pebble 会尽全力推进自身的发展。“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是构建第一个专门为可穿戴设备设计的操作系统,” 他说,“做出不同的机型,创造新的体验,这里面有大量的机会存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