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电子皮肤”柔性仿生触觉传感器

可穿戴设备现在很火,但在今天的主角——电子皮肤面前,它们将变成渣渣。电子皮肤其实是个通俗的叫法,它有更科学更专业的名字,叫新型可穿戴柔性仿生触觉传感器。因为和皮肤一样又软又薄,又是贴在皮肤上的电子设备,所以人们更习惯称它为电子皮肤。先介绍我们国家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是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珽研究员及其团队研制出的电子皮肤。它的基底是金色的丝绸,通过静电贴在皮肤上后,这块电子皮肤能够通过实时监测脉搏、心跳、体温、肌肉群震动等人体健康生理指标,对人体健康数据变化及时做出反馈,甚至实现疾病的前期预防和诊断。因为电子皮肤配备的是灵敏度极高的导电纳米材料,哪怕是某个肌肉群微微颤动一下的电信号变化,它都能准确地感应到。这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同研发的电子皮肤。它仅有4厘米长、2厘米宽,厚0.003厘米,贴在手上看起来会有点像纹身。和我国科学家研发的电子皮肤一样,它内置了监测各种人体数据的高灵敏度传感器,同时它还配置了存储器,能够完成监测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工作。更牛的是,这款电子皮肤还设计了一个药物接口,可以根据人体实时数据和健康状况,将药物直接通过电子皮肤释放到人体内,更快速有效地完成治疗过程。

不过,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电子皮肤,它们都还需要借助外接电源和数据传输器才能正常工作,形态和功能距离市场化的可穿戴设备还有一定距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