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骁龙Wear 3100可穿戴芯片许高通一个灿烂明天?

两年前,高通发布了骁龙Wear 2100,这是一款针对智能手表的定制SoC,旨在代替其早先销售给智能手表制造商的骁龙400系列SoC。

骁龙400系列SoC还被用在低端智能手机中,相比之下,Wear 2100 SoC针对可穿戴设备进行了优化,尺寸缩小了30%,功率效率提高了25%。Wear 2100拥有“tethered”和“connected”两个版本,其中,tethered版本依赖于智能手机连接,而connected版本支持LTE,可以独立进行无线连接。

高通公司声称,目前使用骁龙Wear SoC的设备超过100种,超过80%的搭载谷歌Wear OS(以前称为Android Wear)手表中使用的是骁龙Wear SoC。IDC称,这将使高通公司在全球智能手表市场中站稳脚跟,从2017年到2021年,高通Wear SoC的出货量将从3160万颗增长到7150万颗。

发布骁龙Wear 2100之后,高通公司推出了用于基本可穿戴设备的低功耗1100和1200芯片组,以及用于儿童的低端定制可穿戴设备的2500芯片组。但是,高端Wear 2100芯片的升级版本两年来迟迟未能现身。

Wear 3100

尽管姗姗来迟,高通公司还是宣布了将于9月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Wear 2100的升级版Wear 3100。高通尚未公布这颗SoC的规格,但多份报告显示它仍将使用四核处理器,使用与2100相同的成熟28nm工艺,CPU采用相同的ARM Cortex-A7架构,GPU仍为Adreno 304。

这听起来像一个奇怪的“升级”,但根据相关报道,3100将增加一个代号为“Blackghost”的新电源管理IC,以提高其电源效率,以及集成为增强现实耳机设计的新功能。那么这些新芯片能否为高通的芯片业务带来新的动力,推动该公司从移动设备市场转向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IoT)小工具等相邻市场呢?

高通的计划是什么呢?

高通公司声称它已经控制了80%以上的Wear OS市场,但是实际情形并不像听起来那么令人印象深刻。IDC预计,Wear OS设备今年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上的份额可达到4.3%(包括基本健身追踪器、智能耳塞和其他设备)。

与此同时,Apple Watch、华米、小米等市场领导者的设备并未使用高通SoC。苹果使用自己基于ARM指令集设计的S系列SoC,小米则使用Dialog半导体公司的低功耗SoC。

IDC预计,Apple Watch今年将控制可穿戴设备16.2%的市场份额。Apple Watch对iPhone用户很有吸引力,既然买得起iPhone这种豪华型智能手机,购买“奢侈”型Apple Watch也不算多困难的事情。此外,苹果公司目前正在专注于将其许多核心服务(如Apple Music和Apple Pay)扩展到Apple Watch上,这使得智能手表成为其生态系统的有机扩展,更加增强了对用户的吸引力。

相比之下,安卓设备吸引的通常是那些无力购买昂贵智能手表的低端消费者。此外,安卓市场的碎片化 - 许多原始设备制造商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市场竞争激烈 - 也削弱了许多高端Wear OS智能手表的品牌吸引力。

从好的方面来看,IDC认为,到2022年,Wear OS设备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9.8%,而苹果的份额只小幅上升至17.3%。IDC还预计,Wear OS设备的年度出货量将从今年的540万台增加到2022年的1,960万台。

微不足道的收入

假设到2022年高通公司仍然控制着80%的Wear OS市场,根据IDC的数据,届时它将向Wear OS智能手表出货1570万颗高端SoC。相比之下,IDC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6.8亿台。

假设高通公司能够保住其作为全球最大移动芯片制造商的地位(并保持其在应用处理器市场约40%的份额),它在2022年销售的智能手机SoC数量将超过高端智能手表SoC 40倍。

而且,由于高通公司的骁龙Wear SoC的成本低于智能手机的高端骁龙SoC,因此它在每部智能手表上产生的收入也会低于智能手机。这就意味着,智能手表显然无法帮助高通公司的移动芯片业务实现脱离于智能手机的充分多元化。

让我们给高通一个机会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骁龙Wear SoC视为高通公司一道微不足道的产品线。然而,投资者还应该注意到,高通仍然可以通过其他SoC-例如1100和1200-实现更便宜的健身追踪器,它还具备面向非Wear OS安卓智能手表的低端芯片组。它还可以使用3100及其后续版本服务AR耳机市场。

如果高通持续扩大其在智能手机相邻市场的存在,它很可能成为可穿戴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我们要等到高通公司下个月正式公布3100芯片组之后,才可以做出对其影响的正确判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