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智能穿戴设备自从前年年底开始在网上形成了一种风潮以后,越来越多的产品已经到了实际用户的手冢,无论是来自厂商的声音还是来自用户的声音,在过去的一年中智能穿戴设备这个市场都显示出了向上、红火的势头。但是我们进入到今年14年的一季度有一些调查数据是让人感到有一些匪夷所思。首先是根据不同的调查机构出现的调查结果可能在调查的数字上面有一些不一样,这里面包括了比较看好今年的增长趋势以及未来几年的增长趋势的这种报告,包括说直到16年甚至17年、18年都是一路看好的态势,另外还有一些数据报告显示,预计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后可能会遭遇一轮下跌。当然大家最后给的结论总的趋势都是这个市场还是有一个发展的空间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差异性呢?其实我们看了一些背后的数据调查的统计来源,其实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就是说现在各家的调查机构给出的数据多数都是来自于厂商的出货或者是由等于是供货商给出的一手资料,其实可能缺乏一些市场上的调研,我们看市场调研更能反映出一般用户对它的看法。我们作为互联网的从业人员可能对新设备是平时比较关注,所以我们也一直听到了来自厂商的积极和利好的声音,但是确实是有一些用户反馈智能设备现在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包括它的价格和一些局限性。
现在可穿戴智能设备主要面临的对手一个是智能手机,因为智能手机现在有比较完善的功能,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手机看电影、看小说或者玩儿一些游戏,而穿戴设备比如说像智能手表一类的东西,由于屏幕太小无法在上面看电影、看小说或者是进行娱乐方面的功能。现在有调查显示,现在每天人们解锁智能手机屏幕超过100次,智能穿戴设备如果普及或者是想超过智能手机的话,一定要超过这个次数,一定要让人们经常去用它。
智能手环对人们的帮助还是有待提升,多数是辅助或者是记录的效果。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最常见的众多厂商推出的一个是手环、一个是手表。手表跟智能手机的对比都出现了,手表上很多的功能都是依赖智能手机,配对使用才能实现一些效果。智能手环本身是作为辅助设备,跟智能手表的差异性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它也有自己的问题,就是说它重度依赖手机,它甚至没有自己的屏幕只能是通过跟手机连接来分析或者是让你看一些数据。其实我觉得这是现在市面上产品出现的通病。刚才你也说了调查是针对一些对智能手机或者是智能设备感兴趣的用户来的,这部分现实的最有价值的数据,我在使用智能设备的时候,有什么理由让我不智能手机,或者说智能手机和智能手环的差异性在哪儿?现在简单来看,智能设备可以分成几类,尤其是在智能穿戴,今天要把话题聚焦在智能穿戴的角度上。包括谷歌的眼镜还有我们Jawbone的手环还有三星的手表,其实目前来看形成主流的第一批被用户接收到的是这种手环式的设备,或者是以项链或者是挂坠实现的设备。它最大的效用其实是帮助人们记录某一方面的数据,有可能是你运动的数据,有可能是你健康的数据,有可能是根据这个定位看你的活动范围包括360推出的安全手环可能是从看孩子是否在安全区之内来定位小学生或者是小朋友危险性。多数的时候我们看到用手环的设备、形态来和已经有的一些技术相结合,还是一些比较贴近于可以实现的技术。智能手环能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创造出一些智能手机无法覆盖到的功能或者是人们也很感兴趣,但现在其他设备给的体验不能像智能手环这么好的角度呢?在这里面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第一是现在我们看到一个设备挺有意思的,它首先是智能设备,说它是穿戴是勉强的,它是一种智能枕头,可以发出一种白噪就是音频里面的声音来提升你的睡眠质量,或者是你可以选择几种你比较喜欢或者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轻音乐或者是声音,这是帮助人们睡眠的。另外也有一些技术说未来可能会支持穿戴设备能搜集3D的空间数据,现在我们看到的手环也好、手表也好,搜集的是走路的
步数,行为轨迹,运动量、卡路里,起到健康辅助的效果。但是如果真的有这种能够搜集3D数据的设备实现普及的话,其实对于帮助人们矫正自己平时走路跑步的姿势或者是在运动的过程中打棒球挥球棒的姿势,或者是打高尔夫的时候,帮助改善你的运动水平,或者是避免你的运动伤害都是挺有用的效果的,这是我看到的两个比较简单的以后有可能出现的技术或者是产品。其实在这方面也是有特别多的形态的东西。
远一点的构想。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穿戴设备到底在市场上将来是什么定位?这是大家一直在说好像说不清楚的问题。因为现在智能穿戴设备试水市场,所以一定是拿出一些能够吸引用户的点来做市场推广,这样的话无论是从市场反馈调查也好,还有供应链的支持产业发展的力度也好都是有好处的,可能会影响到研发经费或者是研发团队的热情,从推动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智能穿戴设备是一个应该被鼓励的市场,而且几乎是所有的到底机构或者是风头都表示出智能穿戴设备以后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应该是继PC、智能手机的产品之后另外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但这个千亿级市场有一个问题很少被提及但一定要注意,这个市场什么时候能来?从现在拿到的数据反馈来看,这个市场虽然在去年一年被炒得非常地火热,但可能这个市场离我们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智能穿戴设备到底是什么样的定位,这个事没有人可以给出准确的答案。第一是涉及的方面太广,有很多的分支区域,另外现在技术还不成熟,如果想等到技术完全成熟再推广一个市场,这本身其实也是一个不现实的事,因为任何一个大的市场在刚刚推的时候也都是针对一个小众的,智能穿戴是不是像智能手机一样是只针对一个小众市场,现在大家都是比较看好的,但智能穿戴以后可能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看到了一个说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是需要一个整体生态链的推广,智能设备一方面可以满足你对运动记录、医疗管理这种个人身体健康方面的支持或者说是个性化设置一些社交的产品,和你的智能穿戴设备相结合产生出一些新的社交软件或者是族群的新需求,这都是基于现在已经有的技术应该去实现的更多地体现产品本身功能的一个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和智能手机本身的定位功能有重复,所以怎么样做好区别化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另外,职能手表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它的体积小没有地方放大容量的电池,电池的瓶颈又不是短时间能突破的,所以需要频繁充电的智能设备怎么样给自己打造出一个市场的价值,因为我们看到三星在市场上的智能手表声音最大,但包括其他国产的厂商也都很早地推出了产品,有厂商试水这个区域是特别获得一件事,但我们从目前产品的形态给我们展现出的功能来看,没法儿看出它相比智能手机的优势到底在哪儿,如果说市场用户对智能设备的反馈比较冷淡,或者说没有大家对智能穿戴市场预期那么热烈的话,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用户自己本身的角度来看,一定是产品真的有用我才会买,而不是产品有前景才会买,大家过日子该花钱还是要算仔细的,另外一个方向是说刨除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展现出的形式之外,未来有一种说法比较可信,当然需要其他的技术一起往前推,在物联网职能家庭的大环境下,穿戴设备是否能作为最好、最有竞争力的终端形态出现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如果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愿景来看,再过十年或者是多少年,以后整个社会都智能化了,我在等公车的时候知道我想坐的公交车大概在什么位置,我在这站等下一站什么时间来这个首先我能知道,这个可能是需要大数据包括网络的一些算法的支持,智能穿戴设备是不是可以实现我只要带一个手环或者是一个什么东西,设好我感兴趣的东西,我只要走到公交站附近,它就会提示我我要等的车还有几分钟,或者说我要等的车是不是末班车已经没有了,这是一个辅助性的东西。我觉得智能手机可能也能实现部分功能,但如果穿戴设备能够在物联网的大环境下来结合物联网应用的方向来看的话,它能做的事就更多,比如说我给智能设置了一个体表的温度计,我可以做到感知你的人体温度是多少度,比如说我在外面工作了一天回家是不是家里的智能设备就能直接感应到我身上手环发出的信息,设置我空调的温度,比如说我晚上睡觉早上睡醒,因为现在的智能手环就可以监测你的睡眠,如果我可以跟物联网或者是大环境相结合,我有智能家庭的基础,我早上一睡醒自动的卧室的窗帘就拉开了,或者我睡醒以后多长时间就自动地把窗帘拉开,这是对智能穿戴设备来看是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以后它会是辅助类感知类接收的一个专口。说实话跟智能手机拼屏幕上的应用,价值不是太大。因为智能手表能实现的其实手机都能实现,你说我做一些运动监测,我给智能手环加了一些运动化方面的应用,我单位花几百块钱买一个手环还不如我在App上直接下一个应用,我也能实现很多的功能。而且咱们先不说哪个数据准确与否,但是从功能性的重叠来看,如果跟智能手机走得是一样的方向,我觉得智能穿戴设备是没有什么优势的。因为人离不开手机,因为你需要沟通和交流,智能穿戴的根基不是在沟通上,既然沟通上已经能有的附加价值的设备已经出现了,你拿什么资本跟它争呢?其实智能穿戴设备回到一开始咱们说的,市场上有很多的反馈,让人感觉看不懂,到底这个市场是好还是不好?是一直看涨还是说预计真的像一开始说的16年市场有一个下滑,然后再反弹呢?其实这个我觉得不好说两年以后市场上到底具体一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但是肯定整体是看涨的,因为它是整个智能化设备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觉得智能穿戴设备最有价值的一点可能是来自于人体数据,不管是运动还是健康还是习惯的一些数据的搜集。另外,如果能搜集到这些东西,反馈给家里其他的智能家电或者是智能手机来做一些更棒的事,对智能设备本身来说就是有意义的。我们说的一些辅助类的设备,其实目前来看你有不好说一点价值都没有。
但是笔者依旧看好前景,就是看之后能不能有一些突破性的技术性的进展,因为现在大家挖掘方向已经很清楚了,无论是用户也好还是媒体人也好,看设备的眼光毕竟没有真正做它的厂商以及这个产业链来读,既然大家很长时间没有拿出新的东西,肯定是在应用领域上是受到了一些制约的,我们也期待有新的技术可以出来或者说有一些技术可以更快地成熟,然后看到智能穿戴设备以后能产生出新的形态的产品或者是功能的产品给这个市场再打一剂强心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