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前景广阔

2013年被视为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元年,而今年是该行业迎来爆发的第一年。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信息交换型产品,如智能手表、Google眼镜等;二是健康监测类产品,主要面向老人、儿童等人群;三是体感控制类产品,如眼动控制、脑电波控制等。得益于4G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相关技术日趋成熟,可穿戴设备已经由概念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笔者相信,可穿戴设备行业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科网巨头捷足先登纷布局

今年6月初,Apple正式发布一站式健康信息收集站HealthKit和智能家居站Homekit,正式进军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领域。包括Apple、三星、Google、Intel等在内的科网巨头纷纷涉足可穿戴设备领域,主要是因为可穿戴设备未来应用非常广泛,有望与手机、电脑、电视、汽车等终端联通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平台和生态圈。目前可穿戴行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一旦出现有创新力的产品定义了市场,相关公司有望成为下一轮科网浪潮的领导者。

据NPD DisplaySearch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有望达到4,800万台,2015年预计增加近一倍至达9,200万台,2020年将达到1.53亿台。其中,自今年起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消费市场。

内地将成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据预测,中国的佩戴式追踪装置需求将由今年的1,500万台上升至2020年的3,800万台;智能手表的需求将由今年的1,200万台增加至2020年的4,800万台。

据艾瑞谘询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规模为20.3亿元(人民币,下同),预计2016年可达到169.4亿元。内地之所以可以成为可穿戴设备最大的消费市场,首先是因为人口众多,且随收入水平升高,人们对健康关注度增加;其次是可穿戴设备生产技术提高,促使成本下降的同时功能改善,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再者,4G网络的投入使用保证了相关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能力,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条件。

笔者看好可穿戴行业及相关公司的发展前景。投资者可留意Google等科网巨头的产品动向。另外,可穿戴设备的元器件主要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电源、无线通讯及传感器等,相关的制造商值得关注。除此之外,电讯营运商有较大机会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推广者,例如利用可穿戴设备来争夺用户,将可穿戴设备与上网套餐等业务进行捆绑销售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