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成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特斯拉”?

有分析指出,可穿戴设备今年将迎来爆发,不过前景看好,市场却始终叫好不叫座。譬如谷歌眼镜,虽发布已有两年,却仍是难以普及;再如苹果iWatch,至今仍未见踪影;又如三星GalaxyGear,尽管拥有极大的潜力,却难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还有LG、索尼、摩托罗拉等等,最终也都铩羽而归…巨头尚且如此,更遑论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客产品。

在年初举办的CES2014上,可穿戴设备无疑是全场的亮点,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纷纷登场,但在国内外厂商扎堆推出可穿戴产品的同时,创意不足、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可穿戴设备这块大蛋糕虽然诱人,但却难啃。可以预见,一旦出现"杀手级"的可穿戴产品,可穿戴设备的大众普及将指日可待。而何时才能出现如特斯拉一样极具颠覆性产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健康医疗类的可穿戴设备或许将能开辟一片广阔的市场。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可穿戴医疗市场价值将从30~50亿美元发展到约500亿美元,相当于10倍的发展空间,包括微软、英特尔、谷歌等在内的商业巨头都对可穿戴医疗设备进行了布局。

可穿戴市场呼唤创新,如何才能成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特斯拉"?此次,OFweek请到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磊博士带来以"人体传感器网络与穿戴式设备"为主题的在线研讨会,会议结合"穿戴式智能设备"和"移动医疗健康"等产业热点,详解该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包括医学集成电路设计、人体近端通信、生物医学算法开发和健康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内容的分享。免费报名请点击:http://webinar.ofweek.com/activityDetail.action?activity.id=8355998&user.id=2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