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atch将引入“Micro LED”技术

2014年5月苹果收购了创业公司Lux Vue Technology,该公司的Micro LED显示技术未来有望应用于iWatch、Google Glass、微投影仪等微显示器件领域。

Micro LED技术是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整列,如同LED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可定址、单独驱动点亮,可以看成是户外LED显示屏的缩小版,将像素点距离从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相比于现有的微显示技术如DLP、LCoS、微机电系统扫描等,由于MicroLED自发光,光学系统简单,可以减少整体系统的体积、重量、成本,同时兼顾低功耗、快速反应等特性,2013年台湾工研院基于主动式LED微晶粒晶片技术,开发出单色微显示及微投影模组,主力应用瞄准如GoogleGlass等头戴式显示器。

单色Micro LED阵列已经实现极高的DPI,2011年德州科技大学的团队发布了9.6mm×7.2mm面积的绿光主动定址Micro LED阵列,像素间距15微米,实现了VGA解析度,远高于目前的手机显示屏。

全彩化、良率、发光波长一致性是目前主要的问题:单色Micro LED阵列通过倒装结构封装和驱动IC贴合就能够实现,而RGB阵列需要分次转贴红、蓝、绿三色的晶粒,需要嵌入几十万颗LED晶粒,对于LED晶粒光效、波长的一致性、良率要求更高,同时分bin的成本支出也是阻碍量产的技术瓶颈。

MicroLED技术是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整列,如同LED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可定址、单独驱动点亮,可以看成是户外LED显示屏的缩小版,将像素点距离从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

1998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研究团队采用湿法腐蚀方法在AlGaInP LED外延片上成功制作多个LED之后,开启了国际上对Micro LED阵列的研究,Micro LED作为主动发光器件,突出的优点在于分辨潜力大、高亮度对比、低成本,利用半导体加工技术,可以将MicroLED阵列像素尺寸控制在微米量级,可以应用于微显示器件和数据传输通信光源。

2009年香港大学研究小组制作了一种集成光纤的微型LED阵列,在GaN LED外延片上设计了像素点直径20微米,像素间距120微米的阵列。

2010年英国帝国大学研究小组将LED阵列应用于神经网络模拟刺激试验,利用GaN LED外延制作了像素直径20微米,像素间距50微米的64×64LED阵列。

TexasTechUniversity的江教授团队在2011年发表了至今最高密度主动定址的MicroLED阵列芯片,外延生长绿光LED后通过刻蚀形成微阵列,然后通过倒装封装与驱动IC贴合,像素间距15微米,在9.6mm*7.2mm面积上实现了VGA解析度。

2012年索尼曾在CES上展示了55寸Crystal LED Display电视,厚度仅0.63mm,由600万颗微小LED组成,通过将晶圆上的LED微晶粒封装成150um的像素单体,利用真空吸嘴将单体转移至TFT驱动基板上。

2013年台湾工研院推出了主动式LED微晶粒晶片技术,在0.37寸的晶片上实现了427×240的解析度,现阶段工研院电光所的微LED阵列投影模组光效可以达到40lm/W。

未来MicroLED的潜在应用领域主要为微显示器件领域,如微投影仪、头戴式显示器、抬头显示器、可穿戴设备、Google Glass等,相比于现有的技术如DLP、LCoS、微机电系统扫描等,由于Micro LED自发光,光学系统简单,可以减少整体系统的体积、重量、成本,同时兼顾低功耗、快速反应等特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