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头戴式设备 手环配备“提神”功能会更好

戴手环看起来比较不奇怪

笔者第一次接触的提神硬件就是Vigo,它看起来就是一个蓝牙耳机,但“话筒”的位置特别奇怪,在眼睛那里。这是为了追踪眼睛的动作,当用户闭眼睛的时间过长的时候,它就会发出震动提醒用户醒来。

这个设计很简单,听起来也蛮有用的,但戴上这种硬件是不是有些不礼貌?上课的时候、开会的时候戴个蓝牙耳机,给其它人的观感也许并不好。

另外还有一个产品叫iFocus,它的外形更加奇葩,而且还要搭配帽子使用。它能够跟踪人眼的动作,还能够测量人体的吐气量,从而断定人的精神状态。但除了外形奇葩以外,它还外接了一个耳机,用户还得戴上耳机听语音提示。

相比起来,手环好像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它相对隐秘,而且手上戴东西似乎更符合大众的观感。

手环在功能上更加多样

在这点上iFocus已经算做得不错了,除了眼动传感器,它还能够测脉搏以及脑波。由于头戴式离头最近,所以只能在头上下功夫。Vigo就比较单一,就是个红外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用户的动作。

手环就不一样了,Spark有两个动作传感器,一个探测用户体态,第二个探测用户动作频率。由于手表硬件本身比较大,它还能接入更多的功能,就像一般的智能手表一样。也就是说,用户能够在单一硬件上得到更多,所以在智能手表上接入“醒神”的机制是个更好的选择。

昨天雷锋网报道了一个叫Pavlok的手环,它能够通过电击的方式,让用户养成一些习惯,例如早起、别打瞌睡等,当然他也能在用户有拖延症的时候使用。这个模式也挺好玩的,它通过某种心理学的模式,让人提神醒脑,废话被电击了谁能不醒。

手环能够有界面

Vigo、iFocus都没有界面,他们必须用手机来操作,或者获得数据。这就代表着用户必须频繁地拿出手机观察自己的状态。但是手环可以有界面,我这里所说的不一定是屏幕,可能只是一个指示灯。就像新我一样,当用户久坐或者不运动的时候,手环上的能量条(就是五个灯)就会减少,这样的界面也非常直观。

头戴式设备很难做到这一点,一个东西挂在头上,用户除了通过振动外,很难得到其他的反馈。如果不拿出手机,就只能事后获得相关的评价,笔者认为这并不能及时有效的提醒用户。

其实疲劳问题一直困扰着现代人,“好像怎么睡都不够”。智能手环其实一个很贴近生活的产品类别,大众的接受度也比较高。笔者认为,在手环中接入提神功能也很不错,而不要只是单纯的计步、心率。用户需要的东西很多,而手环是个不错的载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