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响张昕尉:穿戴浪潮亲历记——摸黑前行

幻响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研发穿戴产品—智能手环,到现在也快一年了,见证了去年可穿戴的火热场面:无数多的创业团队和山寨厂商杀进穿戴市场,有个设计图就敢开发布会,跳票五六个月都成常态;生产不到一万套,就宣称销售十万套,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穿戴产品在国内市场雷声大雨点小有它的原因,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内穿戴产品都是仿的国外某款知名产品,只是外观调整一下,大部分功能和创意使用场景都照搬,孰不知,在美国有刚性需求的手环,在国内就水土不服,就北京这空气,都憋在屋里还来不及,还敢出去跑步!而且慢跑还不是一种广泛的生活习惯。智能手表也是一样,谁也没找到刚性需求,都先占个坑,标榜自己做穿戴了。造成产品卖的不理想,只能拼价格,于是很多悲观的观察者认为穿戴已死,我却不这么认为。

天下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

这么多人宣传手环、手表,眼镜等,可穿戴产品市场就预热了,总是要一大批人成为先烈的,会逼着幸存的人更适应国内的消费者的需求。我们不能因为看到死掉一批先烈就认为可穿戴不行了,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发展的必然规律。

就手环而言,外观设计的更时尚,功能加上大家喜闻乐见的社交功能,例如:竞赛、约跑、分享到微信等,在200-400价位段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也可能会被手表取代,成为过渡性产品;对于手表而言,按照山寨手机的思路做手表那一套肯定没戏的,要在外观、工艺、软件体验上下功夫,不是做大而全的产品,就抓住一部分细分市场,例如:年轻人的时尚炫耀手表; 老人、儿童防丢失手表;针对健康医疗需求而做的手表等。所以最后幸存下来的公司,是真正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哪怕只是在一个细分领域,时尚和实用结合较好的企业,这是拼差异的时代,只要有一点打动消费者就可能生存下来。

做产品是不能浮躁的,它比做互联网要麻烦得多

我们的一款马年音箱,去年4月份做设计,2个月的外观设计调研修改,1个月结构设计做手板,1多月开模具,1个月量产,到10月份才推出大货,那只是个最普遍的音箱啊!所以我们一直执着敬畏之心做产品,手环从去年6月研发,10月底发布,12月供货,已经算快的了,在我们发布产品之时,一定是功能手板验证完了,进入开模量产阶段才敢发布。这就表现为幻响没有跳票,而我们认为这是最基本的做产品的态度。

再透露一下,幻响在研发智能手表,1月份已经把外观设计图做好,并把方案确定了,这3个月一直在做手板测试验证结构和功能,调整外观及表带的工艺,在我们发布时,基本上所有的硬件、外观、工艺就定型了,2个月就能推出大货。产品就是自己的孩子,早产风险是很大的,要按产品自然规律来做,才可能做出让人想拥有的产品。

可穿戴战争是场马拉松 大家要苦练内功

穿戴领域现在进入的基本是小厂商和创业团队,抢占了先发优势,而到成功是场马拉松,到后面真正开始拼市场营销,渠道建设,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供应链整合等,这些都不是一触而就的,例如:我们建立的覆盖1000家礼品公司的礼品渠道,就是利用7年时间打造的;而幻响在京东开的旗舰店也投入100多万,这不是创业团队能支撑的,而幻响只是一个中型公司,真正像华为、小米等巨无霸杀进某个成熟穿戴市场,以成本定价搅局,我们也不是对手!所以现在还不是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大家要苦练内功,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细分市场,通过持续创新增加后劲。

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天总是会亮的,只是我们必须在天亮前练出几手绝活,先保证自己活下来,到天亮时,也可能是更激烈的弱肉强食,或者找到世外桃源,发展壮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