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AI连续创业者和他的三次折叠

我的朋友老刀,一个屡败屡战的十八线AI连续创业者,上周末约我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一家咖啡馆见面。

“我的情况你都知道。我年初筹备的两个区块链+AI项目和一个AI+社交项目,因为A轮融资困难,现在已经要决定转给其他团队了……种子轮和天使轮的几百万早已用完,最近我们几乎海投了北京绝大部分投资机构,可是……”

老刀语调平缓,双目放光,“为什么?最后没有一家再愿意真金实银地投我们,你说?”

我摇摇头,一时语塞。身在某财经媒体、每天至少听闻几十起企业投资、并购或倒闭事件的我,只好套用了某位大佬的名言作答:“风口瞬息万变……猪也不能永远在天上飞。”

“寒冬降临……”老刀沉默半晌,给我叫了一杯最低价位的瑞幸咖啡,“我最近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听说你最近在看郝景芳的《北京折叠》,那咱俩刚好就一起聊点儿价值五千万以上的话题!”

老刀那天言语滔滔,势不可挡,犹如出场报价50万元的某演讲家附体。我凭着尚存的记忆把当天的谈话内容整理出来。我当天更多的是作为倾听者与提问者存在,同时也为了记叙及读者阅读方便,下文进行了精简并统一为老刀第一人称的叙述:

未来世界折叠:“我可能真的落后了”

这是我的第八次创业失败。

是的,我又一次失业了。老话说,一夜就能创造很多富翁,但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创业者中十有七八,我猜也是为了突破现有圈层及生活,至于财富自由和回报社会,那是后话,当然也因人而异。

沉睡若干年的人工智能,近些年突然重焕生机,BAT这样的巨头都在发力布局,一众“小而美”的中小公司也纷纷入场,试图分一杯羹。与此同时,像我这样的十八线AI创业者,生存环境更是直接被压缩归零了。

对了,你刚才问我,是人工智能厉害,还是人的智能更胜一筹?

这个话题各界早就争论过无数遍了。我至今也没有真正想通过。

但我依旧相信,今天社会上的很多工作岗位,将在几十年后被人工智能陆续取代,程序化、重复性的工作,无疑会更早、更容易地被替代掉……人工智能的学习与进化速度惊人,人类生下来必须牙牙学语,想开车必须从头学,而人工智能,比如智能翻译笔、无人驾驶汽车,都可以同时量化升级,迅速拥有让人羡慕的技术与能力。

不过,即便人工智能再怎么高速发展,比起人类的意识与智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人工智能并没有意识,它们只是在不断地发展智能。至少截止到2018年,我没有理由认为人工智能会突然自己产生意识,并且超过人类。

不过对于未来世界而言,最大的“不变”,也许正是变化。

今天我刷微博,这才知道了昨日新闻上关于某明星企业“AI换地”的说法。随即我又想起早先关于AI同传与人类同传之间的舆论纷争,阿尔法狗赢了人类的围棋冠军,以及众多迅速崛起又快速衰败的花样繁多的区块链项目……

对此我保持关注,也愿意跟你随时交流,但无法做出更多有价值的评论。

我觉得自己最近对各种AI话题的深度思考与认识,已经严重滞后了,所以有时候挺尴尬,别人都知道的常识,我却不知道。

或许,我们未来世界的很多人,某一天,必将为感到自己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无足轻重”而备受焦虑与折磨。

或许,如果不把自己悬挂在亲手编织的“意义之网”上,人类作为个体的存在意义,未来也将遭遇更多的质疑与责难。

现实世界折叠:“AI要从娃娃抓起”

三十多年前在上海,有一位老人在观看了一名叫李劲的中学生现场展示自己研发的程序后,对身边人说了一句迅速响彻大江南北的话: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后来,这个叫李劲的孩子犹如神启,从高一连跳两级入读清华大学,23岁便在儿童节那天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娃娃博士”。

多年后,人工智能大火,少儿编程赛道顷刻间涌入众多入局者,我当时也是其中之一。

记得我们当时的对外宣传是——“AI要从娃娃抓起。”

我们是在“提前培养儿童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强适应能力。”

当然,更为现实的是,越来越多家庭条件丰裕、有远见卓识的家长,愿意提早让孩子接受编程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那也是我个人创业生涯以来最高光的时刻。当时我的团队规模迅速扩张至近百人,公司随后也大手笔出资,迁进更宽敞更明亮的高档办公楼。

有人买单,就有人以AI之名不断加注,在经历了一番烈火烹油、狂飙突进之后,少儿编程这一赛道迅速畸形,很快就危机毕现。

快速迭代的编程语言,高昂的学习切换成本,各种名目的“编程奥赛”,孩子们的精力与时间也被毫无节制地吞噬殆尽,直到最终被教育部喊停。

这样急功近利的人工智能教育,这样模式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编程少年,真的可以直面、洞察并创造人工智能的美好未来吗?

后来我反思,那倒未必。再后来,我的公司业务下降,转型不成功导致人员快速流失,我决定把公司卖给教育界的一个头部玩家,另找创业新赛道,可是新的技术落地方向,又在哪里呢?

当时看到网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切新兴技术的学习,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技术平民化”的天花板。

正如当年的五笔输入法,在计算机初入中国的80年代解决了汉字输入文化危机一样,若干年后,随着AI语音等新兴技术陆续整合,原本体验欠佳的输入法,如今已经基本完成了平民化。

人工智能凭借其庞杂、澎湃的算力,未来必然也会如同水电燃气、道路桥梁,成为支撑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今天,大众凭借各种美颜APP和修图软件,就可以迅速进行图像处理;凭借各种建站平台和开源素材,寻常人也可以实现快速建站;越来越多的功能型机器人走进医疗、家政等领域……

人工智能的使命,也正在逐渐演变为培育一片又一片的技术与商业密林。

再回到现实当中,即便是今天的我们已经被品类繁多的人工智能设备与概念所包围,依旧会有人在寒冬活得如履薄冰。

比如越多越多的全自动垃圾处理设备进入大城市,但清洁工岗位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为的就是现阶段让一部分人有口饭吃。

“全面化人工智能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终结……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的限制,人类无法与之竞争,终将被取代……”史蒂芬·霍金在接受BBC采访时如是说,未来又是否真的会一语成谶?

我希望我能够活到那一天,亲眼去看看。

过去世界折叠:“我老了,我学不会”

年初的时候,网上曾广为流传过一个视频,说一部分收费人员去“抗议”“哭诉”: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优秀的人都在用互联网知识迭代升级自己,持有这种“我老了,我学不会”思想的人却依旧不在少数。

跟不上时代的人,只会被时代淘汰。

1995年以前,人们一窝蜂地挤入国企,结果碰上国有企业改革,下岗大潮迅速来临;

2005年以前,外企风靡一时,后来一个接一个地裁员,退出中国,迁移至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地方;

2010年以前,公务员考试热潮迭起,不少人“不怀好意”地去报考,后来经过一系列铁腕治理,编制人员的日子不再清闲,收入也基本不再灰暗。

另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是,前年夏天,我第五次创业失败,回到位于北方的县城老家,试图寻找全新的AI创业方向灵感。

有一次我钥匙丢了,去找开锁的王师傅,竟然不自觉地谈到了人工智能:

“咱们老家这边有什么人工智能的玩意儿?”离乡多年,我是真切地想获取一些当地新鲜信息。

“你是说机器人,还是智能锁?唔,智能手机算不算?你看现在满大街的华为小米、OV……”

我听完热血沸腾了一会儿,但很快就冷静了下来。AI技术的进步与普及,是否真的有助于打破阶层固化,进一步弥合贫富差距带来的鸿沟?

说实话,我不知道。就算实现了,我猜自己反而会不知所措,并质疑自己是否能够坦然接受它。

或许,在窘迫的生存困境面前,唯有将过去世界无情折叠。

作者:赵应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