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杀入可穿戴市场 智能手环一夜之间跌破百元

OFweek可穿戴设备网综合报道:7月22日,小米4在小米2014年度新品发布会上隆重登场。易观数据显示,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在2013年Q4到2014年Q1 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由6.35%增至9.2%。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Q1我国手机市场销量为11051万台,环比增长3.4%,同比增长22.1%。其中,智能手机销量为10014万台,占整体手机市场达到90.6%。16GB版1999元、64GB版2499元的价位让米粉们着实兴奋。从以往小米可圈可点的成绩来看,未来小米4的市场表现是可以预期的。

毋庸置疑,小米从出生就惯用饥饿营销手段来搅动市场。那么,新品发布限制定量销售是否依然能够调动米粉的热情?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副总裁田峥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依然还会奏效,因为小米现在仍处在如日中天的时代,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成熟产业链。网上购买,在淘宝上加价销售,已经成为产业链。”

和之前业界的预测一致,智能穿戴设备——小米手环也亮相小米2014年度新品发布会。在田铮看来,小米在下一局很大的棋,未来只要有屏幕就会有小米。当然,仅从功能看,小米手环并未展现出超越竞品的特质,小米CEO雷军也并未过多表露对手环的期待。但在市场看来,小米手环进一步暴露了小米全生态链条布局的野心,大到电视、路由器、手机、手环,小到纯硬件的耳机、保护壳,小米均要涉猎。

互联网思维风潮下,各种互联网营销手段层出不穷,那小米未来应该如何进行创新来保持用户黏性,更好地维护和运营粉丝经济?

田峥认为,小米的成功是互联网三大战役:卖货、聚粉、建平台的成功典范。这也证明了小米在印度、巴西等市场拓展不好的原因。从营销工具上来讲,国外的用户不可能在类似微信、微博的营销工具上看到小米的大量信息,这些营销工具又是聚粉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小米在海外扩展没有在国内这么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华为、酷派等手机厂商也密集推出新品或服务。此时国内手机厂商都不约而同地发布新品为哪般?

田峥认为,首先跳出眼前的竞争格局来看,目前我国是全球手机销量最集中的地方。易观数据显示,仅仅是我国智能手机去年的内部出货量就达到3.6亿部,按照1000元的价格来评估的话,手机市场规模还是很大的。

田峥告诉记者,“在互联网格局下,尤其是安卓系统的开放性,制造手机的门槛越来越低,大家也都看好手机市场,所以有很多款的新机型来抢占市场。目前也是下半年手机市场销售的旺季,比如9月开学季,在这个时间段发布新品也是抢占下半年市场的一个好时机。”

你现在佩戴的智能手环价值几个小米手环?在小米推出售价仅为79元的智能手环后,很多人都拿来和自己佩戴的手环比较。比如作为手环鼻祖的Jawbone UP24,市面售价1300元左右,相当于16.5个小米手环。

对于科技爱好者来说,小米手环无疑降低了智能手环的入手门槛。而对于致力于智能手环的创业者而言,同当初杀入手机市场一样,小米再次扮演了“鲇鱼”的角色。

小米挥动价格屠刀

小米手环采用了铝合金表面,激光微穿孔技术,有多种颜色与材质可选,并且配备了低功耗蓝牙芯片及加速传感器,待机可达30天。另外,它支持IP67级别防水防尘,意味着日常生活甚至是洗澡都无须摘下。

小米手环的主要功能,包括查看运动量,监测睡眠质量,智能闹钟唤醒等。当然最大的亮点还是它的价格。在79元的价格一出现后,很多人都感慨,“深圳一大批做智能手环的兄弟们都哭了。”

目前,国外的智能手环售价普遍在800-1500元,像咕咚、华为、bong等国内手环价格也普遍在500元以上,和小米手环的价差不是一星半点。

实际上在小米手环进入市场前,国内智能手环的竞争就很激烈。“深圳有大量工厂可生产智能手环,都包含硅胶+动力加速+蓝牙,加速了智能手环产品低廉化甚至劣质化。”极量智能实验室创办人李响说。

智能手环的门槛确实不高。举例来说,多数手环都带有计步功能,其实只需把早年的计步器芯片放到手环里就能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小米手环的低价进入无疑会给国内智能手环全行业带来一次不小的洗牌。

“反人类”手环加速淘汰

在小米手环发布后,杭州攻壳科技有限公司CEO顾大宇收到很多人的短信。去年他们发布了首款智能手环bong。从大的功能来看,小米手环和bong几乎相同。

他说,自己牵头做bong的初衷就是发现大多数手环都不好用,存在很多“反人类”的设计。比如无法自动识别用户的状态,表现为睡前需要多按一下。再比如不够防水,续航能力差等。

理想情况下智能手环需要全天佩戴,这些反人类的设计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所以小米手环以这样的姿态面市,倒让顾大宇感觉到一丝欣慰,“今后30天续航、IP67防水和全自动识别将成为智能手环的入门门槛。”

当然这并不是智能手环能够做到的极限。据悉,bong即将发布二代产品。在产品宣传文案中,新产品将在三个核心环节上都有进一步的突破。

  继续寻找用户“痛点”

小米手环的另一个亮点是,与小米操作系统实现互通,小米手环可以作为用户的身份ID,支持手机免密码解锁。基于MIUI云服务,还会有更多小米手环功能可进一步扩展。按雷军说法,希望小米手环是以个人“数字身份ID”的角色出现在物联网产业链中。

咕咚算是国内较早有巨头投资的智能手环,不过据其CEO申波透露,咕咚已经从最初的硬件研发转向做软件服务,通过社交等其他途径来提升黏性,“智能手环先天性存在不足,硬件本身并不存在黏性。”

这也是目前所有智能手环面对的难题,在硬件和功能上相似度很高,产品之间有相互替代性,很难把用户留住。小米手环增加这个小功能也是对智能手环应用场景的一种探索。

前不久,阿迪达斯推出新一代健身手环,通过iOS及安卓平台上的特有应用来制订训练计划及跟踪全天的活动数据等,不仅记录用户每天的运动数据还提供解决方案。bong也在尝试联合第三方开发者,根据用户的睡眠和运动状况给出专业建议。(本文综合新快报企业、杭州网报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