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大变局:巨头的角斗场,创业公司的生死场

以899元的“高价”入场智能音箱,罗永浩要么低估了战场的惨烈,要么高估了锤粉的忠诚——这一领域的创业公司已经被逼至边缘,锤子的境遇未必会好多少。

“线上流量被BAT把持,巨头还在贴钱卖,我们创业公司烧不起啊”。一家创业公司,把智能音箱的主渠道放到了线下——阿里、百度、叮咚的补贴大赛,已经把智能音箱的起售价降到了两位数。

巨头依靠补贴迅速上位——全球权威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11月6日发布的智能音箱报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的报告上,主流市场还属于“其他品牌”,到了今年,市场几乎被阿里、小米、百度,叮咚瓜分完毕——巨头的烧钱大战没有杀死巨头,却把创业公司逼到了边缘。

但并非所有的巨头们都趋之若鹜——智能音箱得到了AB的重仓,却被腾讯视如鸡肋。

智能音箱市场到底属于谁?创业公司何去何从?

AB重仓,烧起来的大市场

没有比降价更凶悍更有效的圈地手段了——离双11还有大半个月,关键战役就打响了。

先出手的是阿里,阿里旗下的智能音箱方糖,双11的三件套仅为89元——同步降价的是百度,旗下小度智能音箱从249元直接降至69元,京东叮咚mini2降至79元——智能音箱,可能是双十一打折最狠的品类了。

降价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过验证——到了11月3日,方糖的预售量已过百万台。

尽管行业对阿里发起的补贴大战多少有些微词,但这个战略显然相当奏效——烧钱成了牌局的主规则,要么出局,要么烧钱。

用降价重塑规则的天猫精灵,就像闯进蛮荒之地的恐龙———上线4个月销量过百万台,6个月200万台,而销量超过500万台也只花了1年,而亚马逊Echo销量过500万台则花了两年。

靠降价一年内登顶,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浅雪声称,“并未感觉到智能音箱市场所谓的竞争”,在她看来,目前行业发展状态更多属于“开荒中”,“荒地”足够大。

高端高价在这个市场走不通——去年11月,百度发布的第一款智能音箱Raven H,售价曾高达1699元,是同期阿里天猫精灵(双十一从499降至99元)的16倍,尽管这款机器品质出众,但高价导致其销量不到1万台。

到了今年3月,李彦宏亲自发布的带屏智能音箱,售价仅599元,紧接着是售价 89 元(原价 249 元)的小度智能音箱——价格 Go low ,销量 Go high,第三季度销售榜上,百度是同比增速最快的一家——Canalys报告显示,百度智能音箱第三季度环比增速高达711%。

智能音箱大变局:ABMJ重仓收网,腾讯视为鸡肋,小公司避险迁徙

89元不是终点,小度智能音箱在11月1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再次降至69元。

一位百度人士坦诚,降价有阿里的压力,“阿里价压那么狠,发(货量)那么多,百度有压力”——智能音箱是手机之外,普及度最高的智能硬件,某种程度上,它是百度人工智能战略落地的代表性符号,“所以,百度不惜代价”。

巨头的补贴,让智能音箱从小众发烧产品成为了主流消费品——2015年,中国智能音箱产品销量仅为1万台,2016年增长到6万台,去年近两百万台,而今年仅第三季度就达到了580万,Canalys曾一度估计,今年中国市场有望达到900万台,但几位从业人士却告诉财经故事会,巨头们高额补贴之下,“这个预估太保守了。”

巨头的补贴战,让市场重新洗牌。

较早上市的“叮咚”智能音箱,依靠京东平台强大的市场宣传与在线销售能力,以先发优势一度占据65%的市场份额。但到了今年第三季度,叮咚的排名降落到了第四,屈居阿里、小米、百度之后。

烧钱额度到底有多大?一位阿里内部人士说,方糖最初定价199元,是留有利润空间的,现在三件套降低到89元,“应该会赔钱,销量上来了,成本价也会降低不少。”——但阿里不差钱,11月2日发布的Q2季度财报显示,其当季净利润为人民币182.41亿。

而声称百度“不惜代价”的内部人士则说,“百度再烧钱,还能有阿里烧得多吗?!”——百度同样不差钱,其Q3的净利润为124亿元。

巨头们的优势可能不止于价格,还有丰富的内容生态,高昂的内容版权等费用,显然也是创业公司的不可承受之重——比如在音乐领域,阿里和百度都有布局等,小度还引入了QQ音乐的内容等。

腾讯弃子,巨头们各怀心思

与AB的重仓不同,腾讯对智能音箱的态度相当犹疑——相比于89元的方糖预售量早就过百万,69元的小度音箱数度断货,在天猫旗舰店上,腾讯旗下的听听月销量只有255台。

今年双十一,听听的折扣力度也不算大,原价699元,双11狂欢价549。

天猫渠道并非腾讯听听的唯一销售渠道。腾讯官方曾透露,听听4月底上线时,首日销量过两万台——听听最近的一次大规模出货,可能是腾讯二十周年发给员工的纪念大礼包里。

之前曾有行业人士透露,腾讯智能音箱已经成立了专门团队,准备大干一场。

但腾讯内部人士否认了这个消息。据其透露,原本归属于腾讯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的创新探索部的听听团队,现在已划拨至腾讯互娱(IEG),而腾讯的语音助手叮当,则归属于汤道生领衔的CSIG旗下——腾讯似乎对智能音箱市场意兴阑珊。

其实,腾讯布局智能音箱并不算晚。

据智东西报道,早在2016年,腾讯在内部就开始立项了智能音箱,这个时间点并不晚于百度、小米和阿里,但一年后,友商产品纷纷上线,腾讯的听听,却一直到今年4月底姗姗来迟。

智能音箱大变局:ABMJ重仓收网,腾讯视为鸡肋,小公司避险迁徙

究其本质,是腾讯并没有把智能音箱作为战略性产品。

一位腾讯内部人士反问,“你觉得智能音箱主要用来做啥?”然后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总觉得智能语音的未来用途不在音箱”。

他的这个追问,估计不同的玩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阿里把天猫精灵视为未来智能家居的入口——作为阿里大生态大资源的连接器,阿里体系内的生态硬件,包括天猫魔盒、OTB盒子、一体机电视机,内容生态包括优酷等、以及电商生态等等,都与天猫精灵实现了无缝打通。

尤为看重的是导购和消费功能——比如双十一前夕,天猫精灵和多个化妆品品牌联手推出了营销活动,可以测试皮肤,瘦脸打卡,购物下单等。

所以浅雪说,“具备一定数量的用户使用量,才对产品与行业起到直接促进作用。”——这是阿里拿补贴换份额的原因。

智能音箱之于百度,则是其人工智能战略最快普及的落地场景。智能音箱刚出来时,其加载的语音搜索功能,一度被认为是搜索的终极形态,而小度也成了百度人工智能的落地符号——所以,“在国内,我们的人设是AI老大,硬件肯定是要发的,而且量一定要上来”。

硬件很重要,但到了今年上半年,百度内部开始倾向于认为,其实智能音箱这个品类,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战略地位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高——百度认为,让其语音助手DUEROS落地到更多智能终端上更重要,不管这个智能终端是不是“百度牌”。

11日1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总经理、人工智能产品委员会主席景鲲着重强调的是,“装载百度DuerOS的智能音箱,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排名第一”。

这也是百度的一贯思路,把技术开放给硬件终端企业,间接落地,自动驾驶领域就是如此——而自营智能音箱,可能是其硬件门槛最低,普及成本最小。

没有加入智能音箱主市场的腾讯,在拥抱“产业互联网”后,估计更不会投入2C端的智能音箱了——销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听听,之于忙于转型的腾讯,似乎是无暇顾及的鸡肋。

创业公司生死场,迁往上游

无论是AB巨头,还是投资人,几乎都持有相同意见,智能音箱的游戏,创业公司已经玩不起了。

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甚至猜想,在巨头补贴之下,也许明年买一台智能音箱补你10块钱的情况都可能发生。

烧不起的钱的创业公司,在渠道和产品定位上,只能避开巨头,向上游迁移。

以今年获得1亿美金融资的Rokid 为例,其旗下的Rokid Pebble 6智能音箱,日常价1699元,双11直降300,1399元的价位依然算“轻奢”。

其内部人士透露,Rokid音箱并不把线上作为主渠道,为其销量贡献最大的渠道是Shopping mall,机场精品店,运营商渠道等等。“运营商渠道,我们的销量和天猫精灵持平”——不过,天猫精灵人士,对此数据不置可否。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渠道,显然,其年初提出的2018年销售100万台的小目标,难度重重。

但智能音箱其实只是Rokid的产品线之一,“我们的专业领域是人机交互”,其上游的TO B业务占比在提升,比如,智能语音芯片等。

在智能音箱的产业链上,分布着多个物种:上游的技术提供商;中游的芯片、零部件等硬件提供商,操作系统、云服务与大数据平台软件提供商,以及IP内容提供商等等——随着巨头补贴大战的开启,未来,大部分智能音箱的创业公司,可能都会向上游迁徙。

而智能音箱领域的创业公司,面临的另一个短板是内容,尤其是音乐版权层面。有行业人士透露,10万以下销量,基本上大的音乐版权机构不会合作——因此,那些内容公司发布的音箱,在价格上难以和巨头比拼,期望依靠独特的内容在细分市场寻找机会。

比如喜马拉雅旗下的小雅音箱,其内部人士强调其依靠其内容优势,使用粘性更高——单纯拼销量,当然是拼不过巨头的。

相比于在技术、内容领域有独特优势的Rokid、喜马拉雅,具备智能终端聚合优势的小米等,那些跟风而动的创业公司,风停身死,也是必然结局。

早在去年年中,喜马拉雅副总裁李海波就发现,“深圳市南山区一公里内有112家智能音箱方案提供商”。

在小米发布新产品“小爱同学”智能音箱后,8 0%以上的方案商都被迫转型了。

在小米之后,899元的锤子智能音箱——这个看起来像胶囊药丸的撞色音箱,将在明年春天上市,但这可能是罗永浩过分乐观的产物。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与巨头为邻而不为敌,开放接口,在某一关键环节成为巨头不可替代的伙伴,也许是唯一的生路。

智能音箱,是巨头的角斗场,也是创业公司的生死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