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ealth PK Jawbone UP 2:智能手环界屌丝逆袭高富帅?

小米在前不久7月22日的发布会上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小米四,还宣称为年轻人带来了“人生中第一个智能手环”,此举瞬间引爆现场,一片欢呼。当然在我看来这欢呼声并非是因为这个手环功能设计有多么地令人惊叹,更多的是它价格低得让人有些兴奋——RMB 79元。关注过智能手环的人都应该非常清楚在此之前智能手环市场。名声最响的当属国外的Jawbone UP系列与Fitbit Flex两个品牌,除此之处手机厂商对手环的涉及也相对多一些,像华为、OPPP、索尼都已经开售自己的智能手环,但是它们的价格最低的也得要在500元以上,而Jawbone与Fitbit两个品牌的产品更是接近千元的售价。另外,还有一大波我们没听过,也不知道它是国产还是进口的品牌,价格也都在300~500不等。

相信很多人都曾被智能手环那简约的设计以及准确的数据记录功能所吸引,但大部分也被它高昂的价格吓退了热情。所以小米手环的出现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从前升在半空中,只能看着却摸不着的智能手环终于可以套在臂腕之上的希望。而小米手环横空出世后的引起的另一个效应就是低价智能手环集体袭来。但是说到这,我们的疑问也会随之而来。同为功能相似的智能手环,国外的竟然卖那么贵,而国内的却可以卖的这么便宜?是不是国外品牌太黑了?两者到底有没有区别?今天我们也是拿来了低价与高价的代表产品,就通过实际使用来看看当中到底有何玄机。

  价格对比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对比产品,低价产品为ihealth的智能手环(表),这是我们在京东促销当日花了98元买下的,现在的售价已经恢复至399元。高价产品为Jawbone UP二代,现在的官方售价为 RMB 688元。还是先从外观说起吧

两者外形对比

  外观对比

ihealth有一块圆形的屏幕机身,并采用了嵌入式腕带设计,使得屏幕与腕带可以分离。但是它其实并非是一块圆形的显示屏,只是做了一个圆形的外壳,包在了方形显示屏周围,加上黑色的背景让人产生了圆形屏幕的错觉,它真正的显示区域只有中间的一小块。所以这个圆形屏幕纯粹是为了美观而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Moto 360的影响)。交错相交的腕带相较粗,美观与否则看个人审美(个人觉得有些不够简洁)

ihealth外形可拆解

而Jawbone则没有任何的屏幕显示,其实这也是Jawbone的一直以来的设计理念,它们认为我们已经有了一块很好的屏幕(手机),根本无需在口袋里再装一块屏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Jawbone的末端还是有两个不易察觉的指示灯,切换模式时会亮起。所以Jawbone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手饰手环一样,十分简洁,戴在手上毫无违和感。

Jawbone模式模式切换提示灯亮起

ihealth模式切换

  手感对比

下面我们说说手感,ihealth的智能手环,在手感上相对Jawbone来说塑胶的粗糙感就要更加浓烈些。主要的表现就是ihealth的腕带弹性有些绵软并且硬度较大,摸起来略微有些粗糙感,不是特别地顺滑。而Jawbone的手环材质的弹性好很多,并且手感摸起来也更平滑,比较舒适。感觉与当年NBA的球星腕带相似(必须是正品的)

Jawbone通过耳机孔同步

  功能对比

功能上ihealth由于一块屏幕,所以相对来说也会有一些优势,最显着的就是直观方便的数据显示,你的跑步、睡眠、卡路里消耗以及好友排名都可以通过屏幕看得一清二楚,并且常态下还可以显示时间,代替手表的功能。而Jawbone只是默默地存储你的数据,不能够显示任何东西,如果硬要说它的功能,可能也只能给他加上一个“装X”了……

ihealth通过蓝牙连接微信同步

ihealth通过长按右侧的按钮实现模式切换(睡眠、活动),ihealth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手机蓝牙连接传输,并且通过微信查看,或者也直接可以通过手环屏幕查看。而Jawbone则是通过长按顶部按钮,若要查看数据则要显得麻烦一些,需要卸下顶帽,然后通过耳机孔来实现同步(一般建议一天2次:早、晚),所以ihealth要比Jawbone方便很多。

ihealth能当个手表看

  数据准确率对比

看完了它的基础功能我们需要看的就是他的数据准确如何了。在睡眠的我们也是同时戴了两个手环,数据显示两者差距并不是非常大,ihealth为3小时50分,而Jawbone为3小时43分。不过Jawbone的数据细致性要比ihealth高出不少,何时入睡,何时醒来,深度睡眠,浅度睡眠Jawbone都可以详细的表现出来。而ihealth除了笼统地给出睡眠总长,再无其他详情。

Jawbone睡眠数据图 ihealth睡眠数据图

这种数据不准的情况同样体现在计步数据中,Jawbone再次显示了它超强的细节抓取能力(两者并不是相同时段测试)。何时活动,何时休息,活动时间消耗卡路里,甚至连休息时间的消耗卡路里都清楚地表现出来!反观ihealth则简单得多了,只是将计步总量进行统计,而且在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ihealth的实际计步会有延迟以及少计算的情况。所以很明显在数据准确率方面ihealth是没法跟Jawbone想媲美的,Jawbone显得比ihealth要更“智能”一些。

Jawbone计步数据 ihealth计步数据

总结

到此,我们对于两个手环的评测也算是差不多了。其实这算是一场不太公平的比较,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比较。因为它能够让我们知道两个产品到底差异在哪。正如我们评测中所出现的那样,低价的ihealth跟高价的Jawbone虽然在功能上做到了相似,但对于数据的收集能力完全并不是一个级别的。这种差距并非是大面上的功能所能体现的,而是更多数据上的细节。就好比大师画了一幅大作,临摹者可以临摹得很像,但却在各中细节有所疏漏,而这恰恰是一比高下的关键与难度所在。我想这也是为何Jawbone等国外品牌如此高价的原因所在。这种数据准确、细致优势或许在如今初级阶段并不会体现的非常明显,倘若是在未来,智能手环将被运用到收集人体医疗数据方面则会优势尽显。

  购买建议

所以,在这也给大家一个建议,在这种初级阶段,智能手环的用途还未明朗化时,我们无需对其注入太多的消费。智能手环如今只能算是一个尝鲜产品,尝鲜还是低价产品来得比较划算。而高价智能手环的支出与给我们带来的效果可能并不成正比,即使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细节,但对我们的生活却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高价的智能手环是你不错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