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可穿戴设备:当今最火的科技

(作者:卢翔)

  一 智能穿戴设备的前景

早在几年前我们身上携带的最多的还是功能手机,传统的按键布局,死板的功能应用,让我们只奢望能顺利打电话、收发短信、随手拍几张照片就心满意足了,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厂商对市场的需求分析、自身产品研发能力的提高与消费者对数码类产品的消费欲望的提高,智能手机的出现几乎完全取代了功能机,除开最基本的功能外,其强大的功能扩展性、易用性、前瞻性使它注定会发展的更好更完善,智能手机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它所实现的一切都基于五花八门的APP,如果说没有这些APP的支撑,智能手机的用途将大打折扣,就这样智能手机在APP的配合使用下已经普及全球范围,庞大的产业链甚至可以影响全球经济,厂商之间的博弈愈发激烈,消费者的选择面也更加广泛。

在智能手机的分支下,一个全新的领域诞生了,它就是当今科技领域最火的-智能穿戴设备。如果没有当今成熟发展的智能手机,也就不会有智能穿戴设备的出现了,因为目前最普及相对成熟的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都离不开智能手机的辅助,而这篇文章也将带领大家认识智能穿戴设备,一起来了解这个充满魅力,神奇好玩的科技产品吧。

二 什么是智能穿戴设备

神奇的谷歌眼镜Project Glass

智能穿戴设备顾名思议就是穿在身上的智能数码产品,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不少朋友联想到科幻电影中各种酷炫的镜头吧,电影中的那些神奇的设备可以说是智能穿戴设备的究极形态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是肯定达不到的,但我们也可以抱着无限期待,终有一天会实现的。

随着硬件基础的进化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形态也开始变的多元化起来,例如现在正如火如荼发展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戴显示器,而它们的应用领域也逐渐在游戏娱乐、医疗器械、军事装备、教育设备表现出不可限量的潜力与研发价值。

而智能穿戴设备的存在就是以人为本,无时无刻的为人服务,让人对它们产生一种依赖性,最终实现生活中缺少穿戴设备就会造成许多不方便,渐渐成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必需品。

  三 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现状

在笔者印象里2012年智能穿戴设备一词听的还是比较少的(2012年索尼与Pebble推出智能手表、谷歌公布智能眼镜),当时也正是安卓智能机的第一个发展期,而苹果方面iPhone已经大行其道,当时安卓智能机厂商与苹果已经争的不可开交了,在传统大厂方面对穿戴设备当时并没有太多的动作,而到了2013年智能穿戴设备才逐渐兴起,除开专注智能穿戴设备的厂商外,像高通这种有核心专利技术的厂商也加入了可穿戴设备的市场竞争中,例如其在2013年推出的Toq智能手表,此块手表采用了高通自家的处理芯片,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将Mirasol屏幕加入了其中,而知名手机厂商三星公司也于2013年9月4号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表Galaxy Gear,这也算是正式打开了智能手机与智能手表的联接互动性,随后索尼也紧跟发布了第二代智能手表SmartWatch2,并延续了其Z系列智能机的设计语言与三防功能,其实在智能手表方面目前更多的是趋向于配合智能手机使用,由智能手机发出信号与功能请求,让智能手表接收并来实现,人们只需佩戴手表即可操作平常手机上的功能,而在智能手环方面知名厂商Jawbone与Nike都注重于健康、运动上的使用体验,推出了Jawbone up与Fuelband2,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与运动的状态、信息、变化、数据更新都在小小的手环上实时体现出来,这一设定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好评与关注。

三星的Galaxy Gear智能手表

到了2014年注定是智能穿戴设备百花齐放的一年,各大厂商各大领域都看到了商机,都想来分这一块大蛋糕,到底是有成熟技术积累的传统智能设备厂商能拔得头筹还是智能手机厂商能异军突起,真的是拭目以待。

四 智能穿戴设备的优势

俗话说存在即合理,如今智能穿戴设备发展到了2014年,必定是大发展的一年,三星、索尼、华为、雷蛇、LG、Pebble、Garmin等各大厂商也将陆续推出新品,扩大智能穿戴设备的市场,所以智能穿戴设备必定有自己的优势,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介绍下智能穿戴设备的一些优势,由于智能穿戴设备也分种类,所以笔者也将举出重点分类来分析。

  1 谷歌眼镜:Project Glass

谷歌眼镜必须要放在第一位,因为它的出现给业界掀起轩然大波,因为它可以实现许多“神奇”的功能,首当其冲的就是拓展现实,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上网、处理文字信息,谷歌公司非常聪明的将硬件、软件、服务三者结合在一起,谷歌希望谷歌眼镜是一款独立的产品,是一款除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辅助以外的产品,它应该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所以谷歌将利用强大的软件和服务优势来扩展APP功能,与其它厂商深入合作,在扩大自身产品市场规模的同时,在新涉足的领域,让其它公司利用其SDK进行API调用产出新的软体,互相利用互相受益。

  2 智能手表:苹果的优势

说到了谷歌就不得不说下苹果了,就像Android与iOS系统一样,总是一起讨论的焦点话题,就在今年初苹果新任CEO库克就表示:“今年的发布会将会是苹果的Show Time,将有一款震惊业界的全新产品亮相”,全新产品指的并不是新一代iPhone而很可能是iWatch智能手表,因为苹果现在手上拥有非常好的硬件和服务资源。首先就是工业设计,俗话说艺术的苹果,设计是苹果的灵魂,它的每一款产品都深入人心,不论是外观还是实用性,然后还有Siri、Touch ID、iCloud、iBeacon等一系列创新功能,笔者认为在智能穿戴设备上设计是重中之重,因为它们是要随身戴的,佩戴是否舒适、外观是否招人喜欢都直接决定消费者是否买帐,最后苹果还有其自身的品牌魅力,这是其它任何品牌都无法相比的,因为它已经深得人心。

  3 智能手环:生活好助手Jawbone UP

Jawbone UP智能健康手环

智能手环也是一个很神奇的产品,优势也是其它产品所没有的,例如Jawbone UP在全球范围内的热销,因为它可以跟踪用户日常活动、睡眠质量健康、饮食习惯、运动消耗卡路里指数等等,Jawbone UP以新颖的外观设计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无缝隙的融入了人们现实生活中,让那些在意自身健康状态、热爱运动的人又多了一个随身好帮手。

以上就是总结的三大类智能穿戴设备的优势了,这些也是那些传统设备所不能达到的,为人所开发设计,最终被人所用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五 智能穿戴设备的局限性

每一款刚起步的新产品都会经过一个磨合期、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最后到普及,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在市场的运作下才可以形成,对于智能穿戴设备而言也不例外,目前正处与发展期阶段的智能穿戴设备自然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但笔者并不认为局限性就是缺点,而是一个需要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其中受到了种种方面的制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当今智能穿戴设备面临哪些局限性。

  1 研发成本及价格

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厂商在投入技术、精力、时间去研发一款产品的同时,在资金供应链方面也要紧紧跟上节奏,否则就会胎死腹中难产或者是产能不足的现象出现,但是厂商都是想赚钱的,所以售价自然也不会低,而做为消费者的我们先看的就是价格是否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内,然后再考虑其实用性,目前对于作为智能手机配件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而言,售价上喧宾夺主就会让人难以接受了。

2 摆脱移动设备终端

在前文就提到过智能手机起着辅助作用,所以基本上目前所有的可穿戴式设备都要连接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终端,这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当哪个厂商在第一时间推出了可以独立运行的设备,就会有更多的卖点,抢占先机。

Galaxy Note3与Galaxy Gear2配合使用

3 不够成熟的设备互联

目前的智能穿戴设备在互动性方面还不是做的特别好,在早些年“物联网”一词就悄然兴起,预示着传统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电冰箱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连接,实现更加智能快捷的应用体验,如果智能穿戴设备能够与物联网设备进行互动,将最大程度上的扩展使用场景,让智能穿戴设备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更高,就像现在的三星Galaxy Gear通过安装指定的App,就能远程控制自己的智能冰箱了,这样也是穿戴设备的一大卖点。

海信的智能冰箱荣获IFA展产品创新大奖

4 设备种类的多元化

除了现在相对比较普及的智能手环与智能手表外,还可以有什么形态的产品出现呢?据笔者了解,在宠物领域已经有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了,还有另一个非常有市场前景的领域就是衣服,没错!衣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军事领域美国已经计划量产智能战术步兵服,可以通过战场环境改变衣服的迷彩颜色,根据环境温度与体温调节穿着舒适度,根据检测雷达覆盖范围来屏蔽可搜索信号等等,这不是科幻电影里才有的,而是未来终会实现的,所以以后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种类会越来越多。

5 科技美学

现在只要一提到产品,不管是数码产品、汽车还是其它各方面,基本上都会涉及到工业设计,因为工业设计对于智能穿戴设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走时尚简约路线也行,还是走高大上路线也罢,终归研发出来的产品要有美感,让消费者接受,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见Pebble和Martian等品牌推出了更接近普通手表的产品,包括Motorola的新智能手表Moto 360一经曝光就被说成是最好看的智能手表之一。

  6 百家争鸣

随着Pubble、Jawbone、三星、索尼等智能穿戴设备厂商已经先行一步外,像英特尔、高通、雷蛇、LG、果壳等都进军穿戴设备市场,例如高通在2013年就发表了一款Toq智能手表,通过独家定制的CPU与操作系统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功能,预计芯片厂商还会逐渐将可穿戴设备平台化,推出更方面的解决方案,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一款可穿戴智能设备并没有像手机、PC那样的复杂,所以一些生物工程公司、医疗设备公司等等都可以尝试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

雷蛇于CES 2014展上发布了纳布天神智能手环,进军智能穿戴设备领域

7 市场还将继续开放

市场份额是每一家智能穿戴设备厂商都非常重视的,到目前为止,虽然三星、索尼、Pebble等厂商推出了智能手表,耐克、Fitbit、JawBone等厂商占据了约90%的健康设备市场份额,但还是没有一家厂商一家独大,所以由此可见并非科技巨头就一定可以成功,这其中需要无数次的磨合与适应市场变化。

六 对智能穿戴设备的误区与用户需求分析

现在智能穿戴设备关注度很高,这种全新形态的产品也在慢慢的进入我们的视线,特别是三星的Galaxy Gear智能手表宣传更是不遗余力,但是不管怎么样,消费者对于这种新兴的消费级数码产品还会存在着种种误区,甚至有些人认为智能手表就是多个液晶电子显示屏,其实并不是我们理解的这样,这其中还有太多要我们去分清楚。

  误区一 隐私与安全问题

曾记得手机有摄像头可以拍照的那段时间,听到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涉及隐私,手机有了摄像头那被偷拍到了怎么办,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看现在,摄像头已经成为一款智能手机的标配了,许多用户还以拍的照片是否清楚来衡量手机的性能指标,其实在智能穿戴设备这方面也是一样的,在智能手环与手表功能越来越多的同时,社交App的飞速发展,一不小心个人隐私泄露出去就麻烦了,像通过Wifi与蓝牙技术连接传输数据时保密性高不高还是一个问题。

然后在需要电池续航的智能穿戴设备在安全性方面也与其它电子产品有相同问题,例如散热、充电时间的把控还有防水等情况下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难点,等问题出来后再处理损失就大了。

  误区二 功耗与电池不是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越做越精密,但是电池技术一直没有一个重大突破,现在的智能手机基本上每天是一电一充,消费者与设备都非常渴望一个良好的续航能力。

一颗纽扣电池能供多久的电呢

如果买的一款智能穿戴设备续航能力太低,充电次数过于频繁,自然就不会被消费者亲睐了。

  误区三 急于盲目消费

或许下一代Smart Watch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有那么一类消费者一旦出了新品就第一时间去买来体验,虽然早花钱早享受没错,但是要知道数码类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是非常快与非常高的,一味的追求最好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就好比现在智能手表来势汹汹,但谁也不能保证现在的产品就是最终形态,在时尚度、操作性还有待完善的地方。

  误区四 独立运行的设备

智能穿戴设备需要一个良好的应用生态环境,一个功能全面的可穿戴设备将可以实现连接设备、听音乐、接收短信、访问社交网络,但市面上还是有那种只能依靠Wifi才可以连接网络的产品,这样的话失去网络也就失去意义了。目前来说智能穿戴设备更需要的是一个独立的专用服务网络用来提供更好的服务,然后智能手机做为辅助功能,大部分设备还需要其它设备实现功能。

  误区五 穿戴设备能快速让消费者买帐

在前文中就提到一个新研发的产品消费者都要逐步去接受,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在刚起步的阶段智能穿戴设备还不会受到大量的需求,还要经过市场与消费者的检验,或许功能简单些、价格便宜些的产品反而会更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的价值决定产品的价格,消费者需要的是能带来独特与有核心价值的产品,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样子货。

七 用户需求分析

  1 生理健康需求

年龄相对较大或者是从事医生健康卫生行业的人士普遍更容易接受智能手环,因为可以给自己的状态做实时监测。

2 女性用户群

女性天生爱美,或许不那么看重智能穿戴设备的本质功能,但也会去把它们当做是各种配饰,例如现在的手环、手表,未来的戒指、项链等等。

  3 男性用户群

男性用户将更加对功能上有所追求,务实放第一位,同样是在运动状态实时反馈与能实现导航功能的穿戴设备更为期待,在产品形态上更偏重于智能手表,功能实用简单效率高即可。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