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Jawbone/小米手环无屏必死

(作者:周超臣)

  消费者态度和可穿戴本质

本周的科技圈里有什么大事儿吗?相比上个礼拜国内厂商小米、bong和联想相继推出了自家的可穿戴设备或迭代产品,本周的可穿戴市场略感乏味,大多是对传言的再传言,比如传言中的iWatch将推迟到第四季度发布,比如传言三星又申请了一项圆形表盘的智能手表专利……肾上腺激素明显很困。

而我们本期的《周周可穿戴》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智能手环到底该不该配一块屏幕?” 尤其小米手环、bong 2以及美国出名的Jawbone UP24都选择了无屏幕设计。小米手环是目前最便宜的智能手环,UP24是目前最贵的智能手环,前者扮演了“价格屠夫”的角色,后者则堪称“价格贵妇”。你是否也和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屠夫”残暴地打了“贵妇”的脸呢?

  消费者态度:需要屏显

自从小米上个月22日发布了这款79元的小米手环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如同一颗深水炸弹投入到可穿戴这片海洋里,人们对它最欣赏的,无疑是79元带来的喜感。当时我看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内心也呐喊了一句:“业(干)界(得)良(漂)心(亮)!”我个人认为小米干了一件大事儿,它让中国的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享受科技。但是有一点让人很反感,就是赤裸裸的抄袭、模仿,以及饥饿营销。

回过头来看看小米手环,它为什么让消费者如此欣喜?因为它让人们明白目前智能手环行业有多少暴利,显然消费者认为小米替他们出了一口恶气,让卖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人民币的“蠢货”无地自容。如果排除运动追踪的准确性,小米手环拥有的功能要比目前包括Jawbone在内的大多数智能手环更丰富,比如无密码解锁手机功能,比如自动识别睡眠模式功能。但是,小米手环在发布当日,雷军没能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不配备一块屏幕?

从我们此前做的一项“你最看重智能手环具备哪些功能”的调查中,有57.4%的人希望智能手环能够显示时间。并且在我们的文章评论区,有一位网友是这样评论的:“(小米手环)也没个屏幕,尼玛敢不敢带个屏幕啊”。有100多人对此观点表达了支持。

▲问卷调查结果,人们对显示时间有着很强烈的需求

▲网友评论

可穿戴本质:解放双手

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Mary Meeker发表的2013年互联网报告中指出:“智能手机用户每天大概要掏出手机150次,其中即时聊天23次,语音通话22次,看时间18次……而那些事情都可以用可穿戴设备代替。”在她看来,包括智能手环在内的可穿戴设备最主要的功能是解放双手,一直掏手机查看显然不是解放双手的表现。

Jawbone UP24和小米手环的无屏幕设计显然增加了人们掏出手机查看数据的次数和负担。那么,Jawbone和小米又是怎么回应的呢?请看第二页,或许你能找到你爱或不爱它们的理由了。

  Jawbone和小米自圆其说

就在上周末,Jawbone产品管理与策略副总裁崔维斯·伯加德(Travis Bogard)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不为Jawbone UP2/24提供显示屏,是为了促使用户拿出手机查看UP应用,获得更多的详细数据,从而不断推动自己去改变,去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他认为,“获得深度数据分析对于驱动行为习惯的改变非常重要。”这绝对是扯淡!这和消费者想让智能手环解放双手、脱离手机独立使用的需求背道而驰。

▲Jawbone强迫你掏出手机同步、查看各项数据

再让我们看看小米是如何回应小米手环之所以不提供屏幕的吧。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3点:首先,让小米手环没有存在感!让它悄无声息地监测用户的各项运动数据(那么来电提醒和闹铃振动是不是太违和了呢),加入屏幕会加大用户去查看手环的频率;其次,小米需要达到至少1个月的续航,配备屏幕的话会增加耗电量;最后,如果你一定要看时间,小米建议你左手手表、右手手环怎么样(尼玛坑爹啊,还得为了一个79元的手环买块手表专门用来查看时间)?

▲小米手环贴近皮肤的一面,目测黑色款很容易吸灰

这就是小米官方在跟网友或确切的说是米粉的互动中给出的答案。不过小米也表示,小米内部正在论证小米手环2增加屏幕的可行性,并且将时间显示功能排在了前列。其实,上面这三条放在一个理想的空间里是成立的。但是它了忽略了真正的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是什么。

真正的用户体验来自于用户与产品之间的频繁交互,从而让你更加有效的利用手腕上这种漂亮小巧的设备。假如你和手腕上的智能手环没有任何互动,何来用户体验?

BI举了个例子,大体上意思是,苹果iPhone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并且成为苹果最赚钱的摇钱树,正是因为iPhone将iPod和黑莓手机的特点相结合,吸引用户随时随地跟iPhone进行交互操作,并提供丰富多样的功能。而触控屏幕是输出这一切体验和快乐的根源所在,并且它在交互的过程中产生了真正的用户粘性。

或许你要说智能手机和智能手环是完全不同的产品,不能进行这种类比。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现实中真正的使用体验来寻找一个答案。

有无屏幕的现实体验差别

或许从我自己的切身体验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并且我保证对广大读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的表达我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基于以下事实:最近一个半月,我的手腕上一直戴着三款智能手环,左手腕佩戴的是Misfit Shine和Fitbit Force,右手腕佩戴的是Jawbone UP24,每天都佩戴着。其中,除了给Fitbit Force和Jawbone UP24充电的时候才会取下来几个小时。

▲每天戴着这三款手环

刚开始的时候,根据惯性,我会掏出手机查看时间,因为我本身是个时间控。现在,我基本上不会为了查看时间而从裤兜里掏出手机,取而代之的是按下Fitbit Force位于侧面的按键来查看时间、步数、里程、卡路里等信息;第二频繁的是敲击两下Misfit Shine的屏幕查看时间,不过等待的时间很漫长。而Jawbone则成了我右手上的风景,的确成了小米说的那种“无存在感”状态。

那么,这段时间以来,我真的会像Jawbone高管声称的那样,养成查看手机对应的APP应用的习惯吗?答案是否定的,只有在我不知道哪根筋不对的时候才会想起来同步一下这三款手环的数据。

平时如果我想知道今天走了多少,离目标还差多少,我通常的做法是,第一选择点亮Fitbit的屏幕就能查看各种数据,第二选择是敲两下Misfit Shine,它12颗LED灯闪烁的数量可以让我大体上知道我离每天10000步的目标有多远。而不是通过查看手机APP应用,因为相对直接操作手环而言,同步是要花很长时间的(说句实话,我已经有1个礼拜没有同步数据了,狂汗)。

▲平常Jawbone是在右手腕上的,为了腾出一只手拍照,某天洗澡的时候……

或许看到这儿你就会明白了,智能手环如果配备屏幕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你的工作,让你减少掏出手机的频率,也就自然而然降低了密码解锁手机、点开APP同步的频率,大大节省了你的时间开支。

并且有屏幕的智能手环一定程度上也“治疗”或缓解了越来越严重的“低头族综合症”,走在大街上、站在地铁或公交车上,你会看到一个如此雷同的画面:每个人都在低着头看手机,无暇顾及周围的环境,人与人之间陌生而冰冷。甚至是一家人坐在饭桌前,也忍不住各自拿出手机玩游戏、看新闻、聊天,而减少了亲情的沟通……

智能手环无屏幕必死无疑

毫无疑问,通过两年的进化,目前的智能手环拥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功能,从开始只能监测步频、里程、卡路里、睡眠,到现在增加了手机来电提醒、智能闹铃、心率监测等等。然而,诸如Jawbone、小米以及bong智能手环不在下一代产品上加上一块屏幕的话,则注定走不远,甚至是最终消失掉,尤其固执的Jawbone最让人担心。

或许,这里需要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三星Gear Fit是目前智能手环中的佼佼者,尽管它仅支持自家的智能手机。它的屏幕是目前智能手环中最大的,并且采用的是曲面炫丽屏,除了各种健身数据追踪外,它还支持来电提醒、心率监测。

▲“土星人”来电,我是不会告诉你土星人就是本编的

关键是,Gear Fit几乎完美地将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功能融合在了一起,你可以接收来电提醒,接收并查看短信、邮件等文本信息,还能接收安装在手机上的各种社交APP如微博、微信、QQ的信息,让你不用掏出手机就能知道基本的内容,并让你判断这些信息的重要层级,不重要的就没必要立马掏出手机回复啦。

▲你可以直接在Gear Fit上查看各种信息,并且是一种快乐、有趣的操作体验

这块小小的1.84英寸的屏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让智能手环为你所用,同时它还真正的简化了你的工作。并且它同样增强了用户的粘性,因为你需要和它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对它的信赖和依赖。

而Jawbone如果继续固执的不添加屏幕的话,它很快将成为历史,被Fitbit、Gear Fit们甩得远远的。小米手环则更多是基于成本的考量,因为增加一块屏幕所带来的成本更高,对于想靠79元引起轰动的小米,利润上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小米“聪明”地在第一代小米手环上没有采用屏幕,而可能会在第二代上增加屏幕,美其名曰:“顺应消费者的需求”!无形中又成了“业界良心”的代表。但是bong就难料了,因为它从一代到二代都没有屏幕,它性格上和Jawbone惊人的相似,命运是否也会惊人的相似呢?或许未来会给我们答案。

  总结:

目前,小米手环和bong 2以不足100元的超低价点燃了国内消费者的热情,很多读者朋友表示渴望买一款体验一下,就算不好用,几十块钱的东西即使扔了也不值得心疼。不过,对于这种没有屏幕的智能手环,我们并不看好,因为它降低了体验快感和用户粘性。对于整个智能手环的大环境而言,提供可视化的操作,提供解放双手和减少掏手机的机会,才是智能手环该尽的义务,我们也衷心希望小米、Jawbone、bong在下一代智能手环上加一块屏幕,给用户带来更出色的体验。

对它们,我最后想说的是:没有屏幕,必死无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