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可穿戴设备十大上游芯片厂商:高通联发科上榜(下)

昨天,OFweek可穿戴设备网小编为大家盘点了可穿戴设备十大上游芯片厂商(上),今天继续为各位盘点剩下的部分!

联发科(MediaTek)

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Tek.Inc)是全球著名IC设计厂商,专注于无线通讯及数字多媒体等技术领域。其提供的芯片整合系统解决方案,包含无线通讯、高清数字电视、光储存、DVD及蓝光等相关产品。联发科技成立于1997 年,已在台湾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总部设于中国台湾地区,并设有销售或研发团队于中国大陆、印度、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丹麦、英国、瑞典及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

联发科技提供创新的芯片系统整合解决方案,包括光储存、数字家庭(含高清数字电视、DVD播放器及蓝光播放器)及移动通讯等产品,为全球唯一横跨信息科技(IT)、消费性电子及无线通讯领域的IC设计公司,同时也是全球前10大和亚洲第1大的IC设计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联发科技已成功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尤其是在中国台湾地区的移动通信产业具有领导地位。

联发科技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能在既有产业链中仍然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举例而言,在光储存及数字领域里,联发科技以创新技术将芯片高度整合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打破过去市场被垄断局面,创造出新的供应链架构。同时擅于运用自身专利技术跨产品线相互支援所产生的综效,将联发科技的研发投入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为客户提供稳定且极具成本效益的芯片解决方案。

作为客户最佳的策略合作伙伴,联发科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及稳定的芯片解决方案。通过高度整合及深度客制化,不仅提供客户差异化空间、亦可大幅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与客户一起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自2006年起联发科技投注大量资源于“精品计划”,致力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整合、低功耗的高性能手机解决方案。藉由多项硬件测试,与客户一起努力将消费者最关心的如通话/收讯质量、待机时间等项目品质共同开发至世界水准。

2013年11月21日,联发科技发布全球首款八核芯片MT6592,酷派、TCL、北斗青葱等国内知名手机厂商已明确采用,而华为可能也将采用,联发科似乎已开始切入以往被高通占领的中高端手机芯片市场。

2014年2月24日,联发科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即日启用全新品牌标识。由之前的“MEDIATEK”橙、蓝两种配色变成了白色,而且增加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橙色背景。同时,联发科发布了旗下64位LTE单芯片四核解决方案MT6732,该芯片基于ARM Cortex- A53架构,主频为1.5GHz,这是继苹果A7、高通骁龙410后的第三款64位移动处理器。

2014年2月25日,联发科又发布了更强悍的MT6752,同样基于64位ARM Cortex- A53架构,而且是实打实的八核处理器,主频达到2GHz,商用时间在第三季度。

高通(Qualcomm)

高通(Qualcomm)是一家美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公司,成立于1985年7月,在以技术创新推动无线通讯向前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在CDMA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闻名,而CDMA技术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无线技术。高通十分重视研究和开发,并已经向100多位制造商提供技术使用授权,涉及了世界上所有电信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的品牌。

高通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为无线通讯业提供项目研究、开发服务,同时还涉足有限的产品制造。公司的先期目标之一是开发出一种商业化产品。由此而诞生了 OmniTRACS®。自1988年货运业采用高通公司的OmniTRACS系统至今,该系统已成为运输行业最大商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为满足用户在个人导航、儿童安全保障、销售人员管理和物流跟踪服务等方面的需求,1999年,高通公司开始了专门针对无线设备的个人定位技术的研发,即gpsOne。从2003年开始,中国联通在BREW平台上推出了基于高通公司gpsOne技术的定位业务——“定位之星”,该项业务已覆盖全国。

高通已拥有3,900多项CDMA及相关技术的美国专利和专利申请。高通公司已经向全球逾130家电信设备制造商发放了CDMA专利许可。二十多年间,高通凭借其开拓创新的技术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引领着人们的沟通、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高通公司所享有的卓越声誉远不止于CDMA领域。高通公司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财富》500强企业之一,并且是美国劳工部“劳工就业机会委员会大奖”(Secretary of Labor's Opportunity Award)的得主。其卓尔不凡的工作环境、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也令高通公司连续六年荣获《财富》“全美100家最适合工作的公司”,并且在《工业周刊》“100家最佳管理企业”名录中占据了一席之位。《CIO magazine》还将高通公司评选为100大运营和战略顶极优秀的典范企业。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CDMA CDMA2000正迅速风靡全球并已占据20%的无线市场。截止2012年,全球CDMA2000用户已超过2.56亿,遍布70个国家的 156家运营商已经商用3G CDMA业务。包含高通授权LICENSE的安可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内全球有数十家OEM厂商推出EVDO移动智能终端.2002年,高通公司芯片销售创历史佳绩;1994年至今,高通公司已向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制造商提供了累计超过75亿多枚芯片。

高通公司从专利许可计划一开始就投入并将继续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为其芯片和软件获得交叉许可,从而使客户在不承担额外专利费的条件下受益。在某些情况下,高通公司会从其他第三方主动争取可以使授权方和最终用户受益的专利,从而扩大WCDMA和CDMA2000市场的产品应用和功能。

通过确保销售给客户的芯片和软件中的这些权利,高通公司减轻了可能的“专利费堆积”负担--累计支付的、多个专利持有人分别收取的专利费。例如,法国电信的Turbo Code(乘积码)许可计划下的高通公司专利许可协议。根据协议,法国电信许可高通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在高通公司的芯片中使用法国电信的Turbo Code专利。Turbo Code可实现长信息位块长度的较低信噪比,从而极大增强干扰受限系统的功能,如CDMA技术系统。

此外,购买高通公司芯片的客户还可得到经过测试的产品,这些测试是与CDMA2000和WCDMA标准相关的性能和功能互操作性测试。根据客户要求,芯片解决方案包括适当的编码解码器和多媒体应用程序软件,例如视频和音乐流。购买芯片的高通公司客户可以进一步降低开支,使开发成本降低,产品上市时间缩短。

英特尔(Intel)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46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在201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英特尔排在第183位。

2014年2月19日,英特尔推出处理器至强E7 v2系列采用了多达15个处理器核心,成为英特尔核心数最多的处理器。

2014年3月5日,Intel收购智能手表Basis Health Tracker Watch的制造商Basis Science。

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工程技术部和销售部以及6个芯片制造工厂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英特尔的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 Noyce,但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为公司名称。现任CEO是Brian Krzanich。

英特尔公司在随着个人电脑普及,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设计和生产

半导体的科技巨擘。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英特尔公司于1968年由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创建于美国硅谷,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英特尔公司在芯片创新、技术开发、产品与平台等领域奠定了全球领先的地位,并始终引领着相关行业的技术产品创新及产业与市场的发展。

英特尔为计算机工业提供关键元件,包括性能卓越的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是标准计算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特尔一直坚守“创新”理念,根据市场和产业趋势变化不断自我调整。从微米到纳米制程,从 4 位到 64 位微处理器,从奔腾® 到酷睿 TM,从硅技术、微架构到芯片与平台创新,英特尔不间断地为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并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开发创新产品,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从而为世界各地的用户带来更加精彩的体验。

英特尔在中国的机构英特尔在中国(大陆)设有13个代表处,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济南、福州、南京、西安、哈尔滨、武汉。公司的亚太区总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英特尔在中国亦设有研究中心,即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由4个不同研究中心组成,于2000年10月宣布成立。该中国实验室主要针对计算机的未来应用和产品的开发进行研究,旨在促进中国采用先进技术方面的进程,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此外,英特尔中国实验室还负责协调该实验室与英特尔全球其他实验室的研究协作,以及资助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的开发工作。由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帕特·基辛格直接领导。

北京君正

北京君正董事长刘强在2014年度谷歌开发者大会(I/O)上表示,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君正的中央处理器(CPU)方案已获得多家国内智能手表开发商的青睐,目前该公司正积极与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合作,并希望能进一步拓展至海外市场;而未来北京君正更将紧密配合AndroidWear作业系统的发展,推出各种低功耗的系统单晶片SoC方案。Moto360智能手表因其讨巧的圆形屏幕自曝光以来备受瞩目。据悉,近期引爆国内智能手表市场的果壳二代,被称作是第一款真正圆形的智能手表,其搭载的芯片正是来自北京君正。

处理器开发商北京君正于今年4月初发布Newton参考设计平台,Newton平台采用公司JZ4775低功耗高性能应用处理器,在一块只有SD卡大小的板子上集成了CPU、Flash、LPDDR、WIFI、Bluetooth、FM、NFC、PMU、9轴MEMS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心电传感器等所有器件。该平台具有从几十兆到1GHz的超强计算能力,超低功耗,超小尺寸,提供灵活的扩展接口,并具有联网功能。

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由国产微处理器的最早倡导者在业内著名风投资金的支持下发起,致力于在中国研制自主创新CPU技术和产品,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国内外领先的嵌入式CPU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北京君正拥有全球领先的嵌入式CPU技术和低功耗技术。针对移动多媒体产品的特点,北京君正创造性地推出了其独特的32位微处理器技术XBurst。XBurst技术采用了创新的微体系结构,微处理器能够在极低的功耗下高速发射指令。XBurst的主频、多媒体性能、面积和功耗均领先于工业界现有的32位RISC微处理器内核。在同样工艺下,XBurst主频提高50%,面积缩小50%,功耗降低75%。

基于XBurst 内核的Jz47 系列嵌入式处理器自2007年初以来,凭借其优异的性价比、强劲的多媒体处理能力和超低功耗优势,迅速在MP4、学习机、电子书、指纹识别、上网本、学生电脑等领域得到大量应用,三年的时间里出货量超过2000万颗。Jz47xx系列芯片产品已成为我国出货量最大、应用领域最广的自主创新微处理器产品。

目前公司正在研发穿戴式电子设备,全球首款android智能手表--盛大果壳手表,就搭载了君正自主研发的jz4775。

锐迪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锐迪科微电子(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代码:RDA)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射频及混合信号芯片和系统芯片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产品主要包括GSM基带/多制式射频收发器芯片/多制式射频功放芯片/蓝牙、无线、调频收音组合芯片/机顶盒调谐器/数字及模拟电视芯片/对讲机收发器/卫星电视高频头等。同时公司致力于智能机系统以及3G/4G通信终端平台的研发,向中国及全球新兴市场的客户提供卓越的手机平台产品。

RDA在手机通讯、无线连接和广播通信领域不断推出多款具有开创意义的产品,并且在多领域打破欧美、日本和台湾公司对集成电路行业的垄断局面。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成功设计并大规模量产包括数字基带、射频收发器、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蓝牙、无线、调频收音等全系列数字及射频产品的集成电路供应商,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有紧密协作和技术沟通,在设计、生产和市场方面拥有丰富的产业经验。

经过多年发展,RDA已经成长为排名国内前三的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在上海、北京设有研发中心,在深圳、香港、台北、韩国设有销售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测试实验平台;积聚了大量在数字/模拟电路设计、射频系统设计、功率放大器设计和信号处理方面的技术专家。作为全球人均产值最高的芯片设计公司,RDA的团队非常稳定,连续三年来离职员工比例低于1%。

2014年7月19日,紫光集团宣布以9.0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锐迪科微电子的收购。紫光集团和锐迪科联合公告称:“根据双方2013年11月11日签署的并购协议及2013年12月20日签署的并购协议修正案,紫光集团对锐迪科微电子公司总价值9.07亿美元的收购交易已经全部完成。”

此次收购公告中显示:“根据锐迪科特别股东大会2013年12月27日批准的并购协议,锐迪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将被全部注销;作为收购对价,每股普通股可获得现金3.0833美元,每份ADS(相当于6股普通股)可获得现金18.50美元。”

  相关阅读:

  盘点可穿戴设备十大上游芯片厂商(上)

盘点中国可穿戴设备上游产业九大主力军

盘点中国可穿戴设备中游产业七大主力军

盘点可穿戴设备行业六大芯片厂商

盘点可穿戴设备行业十大龙头企业(上)

盘点可穿戴设备行业十大龙头企业(下)

盘点可穿戴医疗行业最具投资潜力的概念股(上)

盘点可穿戴医疗行业最具投资潜力的概念股(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