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百度百家举办的Big talk大会上,可穿戴设备之父,MIT人类动力实验室主任,阿莱克斯-彭特兰(Alex Pentland)先生也表示,自己不用任何可穿戴设备。原因是:市场中的所有可穿戴设备都达不到他的要求!
完整语音版:
http://lebo.baidu.com/album/6229229?song_id=7330239#
速记摘录版:
李海刚:解读趋势,发现价值,大家好,欢迎来到《极客说》,我是李海刚,坐在我对面的依然是极客网专栏作者朱飞,朱飞你好!
朱飞:海刚好,大家好,我是朱飞!
李海刚:最近呢,可穿戴设备非常火啊。以至于连我这么土的人,都去买了一个智能手环。不过呀,拆开封,试用了两次后,就再也没有用过了。我本以为,只有我这么不太会玩的人,才会对智能手环如此无情!不过,后来问了几个数码控朋友,也类似,都是新鲜一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套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句式:曾经爱过,但是现在有新欢了!
朱飞:你这又是要挨骂的节奏啊!一开口,就打击了一大片。我个人觉得,质疑要从产品切入,不能直接否定当前整个行业。依我的观察,这个市场还处于中国发展初期,现在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你这话,我觉得可以在后面再补两句:曾经爱过,但是现在有新欢!未来是否回心转意,还要看你能有多大进步和改变。
李海刚:哈哈……我看你是误会了啊。我讲这个并不是要否定未来,而是想原原本本地还原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现状。智能手环也好,智能眼镜也好,现在的应用非常用限,实用性也不是很好。玩玩可以,但真想用它解决什么问题,一个字:难!
如果仅是我们这些不上道的人这么讲,也造不成什么大的声势。但是,在昨天百度百家举办的Big talk大会上,可穿戴设备之父,MIT人类动力实验室主任,阿莱克斯-彭特兰(Alex Pentland)先生也表示,自己不用任何可穿戴设备。原因是:市场中的所有可穿戴设备都达不到他的要求!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标准很高。换个角度理解,其实是:目前的可穿戴设备还不够好!
朱飞:哈哈……不用解释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想强调的是,听话听音,你听到了什么,关键并不在于对方说了什么,而在于你更愿意接受什么!对于可穿戴设备之父彭特兰先生的发言,你只听到了前半部分,其实还有后半部分。
李海刚:哈哈……不愧是《极客网》最难对付的商业评论员啊,嘴里吐刀子。不过,没关系,我的心脏听郭德纲和周立波都没事。彭特兰先生后半句说了什么,你继续!
朱飞:哈哈……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市场就在那里!不管你服输与不服,事情就是这样!既然你心脏好,那我就接着说。
彭特兰先生还说,苹果的产品,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苹果智能手机曾经引领了潮流,这一次在可穿戴设备上也可能再次发生。也就是说,他对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未来还是信心满满的。
所以,基于这个共识,对于彭特兰先生的当前态度,我个人还是非常理解的。现在的可穿戴设备,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从体验上,都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现在市场中存在的可穿戴设备,严格意义上说,还算不上产品。仅是少部分极客的玩具。并且诚如你所说,作为玩具,这些可穿戴设备不能持续吸引极客,用用就抛的现象特别明显。
李海刚:除了对我下手比较狠,朱飞对别人还是很善解人意的啊!看来,你非常理解彭特兰先生想的想法啊!
朱飞:哈哈……借用你的话,我是想原原本本地还原市场的真相!
李海刚:哈哈……不和你斗嘴啊,说有用的!
据彭特兰介绍,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也就是20多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始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但是,为什么20年后的今天,可穿戴设备仍然仅能当“玩具”用呢?因为,背后有很多限制因素,解决不了。这些限制因素,一天不突破,可穿设备的现状就不能改变。
朱飞:你所说的这些限制因素有哪些呢?
李海刚: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先总结下彭特兰先生的观点,再说我的观点!
朱飞:好!那你继续讲!
李海刚:可穿戴设备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彭特兰先生认为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技术挑战:可穿戴产品面临传感器、电池的寿命以及蓝牙功耗三大核心技术挑战。现在的传感器灵敏度和、精准度、体积以及有效距离面临很大挑战。电池寿命限制了很多应用的体验。现在蓝牙功率一直居高不下。
2、应用挑战:现在的可穿戴产品应用还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是不能提供真正所需要的信息。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只能给出某些单一项目的数据,比如跑步步数。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这次跑步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交互挑战:现在的可穿戴只能记录数据,但不能实现有效的设备间交互。但可穿戴设备的未来,不是衡量自己,而是要测量你和其他人的互动。这涉及软、硬件、操作系统等多方面的基础支撑。实现这方面的技术还属于初级阶段。
朱飞:这些挑战的确存在!但是我始终认为,在科技一日千里的今天,技术方面的限制永远不是最大的障碍。我觉得,可穿戴设备没有像手机这样流行,是因为大家的切入点错了!选择了错误的切入点,才直接导致这一市场的长期平庸!
李海刚:哈哈……看来,你有重镑内容啊。为什么说切入点错了呢!
朱飞: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凡是有大成功商业模式,无不是满足客户刚需。而现在市场中的大部分可穿戴产品,都是从酷玩新奇切入,在这样的定位下,成为极客的玩具也就是必然了!
李海刚:你说的我很认同!我觉得,市场中大部分可穿戴产品有两大硬伤!
1、数据不准。百度百家做了一个测验,同一个人手腕上带着几款智能手环,然手测试者跑步,自己默数步数,然后于手环的记数对比。最后发现,没有一个是完全准确的。并且误差都相对较大。这较准有问题的情况下,这个设备可以说就是一个玩具!所给出的数据,不具备参考意义。
2、没有刚需。现在的可穿戴产品,大多数是提供一些运动数据记录,而这些是可有可无的。在实用性较差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很难在大众中普及。我的感觉是,现在没有刚需,未来有没有刚需,也需要打个问号。
朱飞:你一下子说出了可穿戴的核心问题。不过,对于你所提的第二点,我觉得需要分两部分来看。
对于大众市场,的确看不到普及的势头。但细分市场却大不一样。比如,老人、小孩、病患等人群,会有刚需!
李海刚:你所说细分市场,主要是指医疗和健身市场吧?
朱飞:嗯,是!
李海刚:可是现在设备误差很大啊,不能提供有用的数据。
朱飞:这是现状,但未来我觉得有前途。譬如,小孩在无意识的年龄段,有个持续监控的东西对父母是好事。
另外,解决较准问题应该不难。只是时间问题。
李海刚:我感觉现在的设备,能做的非常有限。仅是简单记数,和远离报警功能吧。并没有其它特别的。
朱飞:有的!据我观察有些公司已经开始深耕细分领域。譬如体温连续监测,贴片贴在小孩的咯吱窝,无线传感连接到手机App.避免一次又一次重复操作的麻烦。
李海刚:这么说来,现在已有一些刚需性的应用落地了!那你如何看待可穿戴的未来,你认为可穿戴设备未来会出现哪些趋势?
朱飞:说到趋势,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玩酷的继续玩酷。生命在于折腾,诚如你说的用了就抛,但也有前赴后继的极客一族愿意尝试各类新鲜可穿戴新鲜设备。谷歌眼镜也好,苹果还未谋面的iWatch也好,总有那么一批人愿意尝鲜。和早期的手机市场一样,可穿戴设备市场也会出现各种基础功能相同,又具备一些独特功能的设备,在摸索出一种大一统的设备之前,各种狂拽炫酷的产品将层出不穷。
第二,细分的深耕细分。就像我上面讲到的,深耕无意识期婴儿市场的可穿戴贴片式产品已经面世,并具备了连续体温检测和安全线触发报警等功能,我们很明确地看到它不酷不好玩,但能解决问题。未来我相信这类设备或进入更多细分市场,譬如针对某一类病人的定制的可穿戴检测设备,在技术进步,测量精准度做上去后,这类产品将大有市场,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领域。
第三,有可能替代手机,延伸出更多“机”。手机以前是握在手中,但现在已经是摊在手上和捧在手心。我想说的是,一切都难预料,未来的手机,可能就会演变成各种穿戴的设备--戴在手腕上的手环手机,覆盖在眼睛上的眼镜手机……这是高阶阶段,最终能不能实现不好说,但绝对可以幻想,也得敢大胆幻想。
李海刚:对于你说的这几点,我也有所感觉,但市场如何发展尚不清晰。未来如何发展,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朱飞: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