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智能手表吐槽解析:缺乏创新点

苹果公司今天发布了三款不同的智能手表,分别的是 Apple Watch、Apple Watch Sport、以及 Apple Watch Edition, 他们的区别在于有着全然不同的三款表带。

请原谅我以上的吐槽,然而以上是我看完今天的苹果发布会直播后最直接的感受,即,Apple Watch 是一款比起技术创新来,更重视设计的产品。

  缺乏硬件创新

在 iPhone 之前,装载 CPU 的智能手机并不稀奇,然而 iPhone 与他们在硬件上的巨大不同却在于 iPhone 集成了诸多创新的硬件。GPS,陀螺仪,加速度仪,以及低能耗的 GPU,这些硬件都给 IPhone 的应用开发者们带来了全新的发挥空间。比如说,没有 GPS 模块便不会有 Google 地图,大众点评,甚至是陌陌和 Tinder 这样的 LBS 应用。没有加速度仪和陀螺仪,现在 iOS 平台上大火的《真实赛车》等体感游戏也无从谈起。

然而在 Apple Watch 上,新增的的硬件模块只有通过 LED 和红外传感器实现的心态监测模块。尽管我非常信相信它的监测准确性,然而这的确没有给第三方应用开发带来什么想象力。

  缺乏交互方式的创新

iPhone 给人们带来最大的震撼便是精准的触控操作。利用电容屏和多点触控技术,人们在 iPhone 上第一次知道了如何凭借直觉操控一台电子设备,而这也成为了之后智能手机的标准。触控操作是与智能手机相匹配的。我们不需要再携带其他任何输入设备便能实现精准操作,而手机的屏幕大小也足以让我们在《愤怒的小鸟》里将小鸟放到弹弓上“上膛”。

然而智能手表却不然,对这样狭小的屏幕,触控显然并不是最合适的交互方式。在一块只能简要的显示基本信息屏幕上,如果输入设备(手指)能够遮挡大部分屏幕,我认为这样的交互是需要改进的。

因此,我原本以为 Apple Watch 会支持利用陀螺仪实现体感操作,就像 iOS 7 的动态桌面一样,能够随着设备的倾斜进行反馈,比如左倾设备便切换到上一个应用等。或者是基于眼球监测的交互,用眼球的转动来代替滚轮,眨眼代替点击等。当然,这些交互方式都有局限,比如体感交互在运动场景中的不便,眼部监测在技术上的不成熟和对光线的限制等。

不过语音交互显然也非常适合运用在智能手表,这苹果这次发布会的标语“Wish We Could Say More”似乎也暗示了这点。但可能受限于目前 Siri 的反应速度和精准度等因素,语音交互并不是这次 Apple Watch 发布的重点,但我相信之后语音交互的比重一定会加大。

缺乏应用场景的创新

我们在期待苹果给我们一个“重新戴上手表的理由”时,其实也在默默期待它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能够使用智能手表的新场景,一个除了运动检测和“戴在手上的 iPhone”之外的应用场景。可惜的是,Apple Watch 并没有带给我们这些。

这让一些人依然会觉得,我为什么要花 349 美元买一个我用不上的东西?过度局限的应用场景和狭窄的第三方应用的开发空间,这些制约其他智能手表发展的因素并没有被 Apple Watch 解决。

一款设计主导的产品

尽管 Apple Watch 有以上三点“原罪”,然而这并不妨碍它是一款好产品。优雅的外形设计,精致而流畅的交互,以及由 Burberry 前 CEO Angela Ahrendts领衔的苹果销售团队,毫无疑问会为 Apple Watch 带来大量的女性用户,并让它一款十分畅销的产品。然而,让人唏嘘的是,乔布斯式创新的产品恐怕再也无法在苹果看到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