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可穿戴若想普及需统一充电接口

可穿戴或许从一开始就走对了路,却穿错了鞋!此处的鞋指的是充电接口。

自从做了可穿戴编辑,从此我的桌子上再无宁静可言,也无整洁可说。为何?因为我的桌子上充满了各种充电线材,智能手环的和智能手表的都有。那么多产品,居然没有一个充电线是通用的,每一个品牌都做到了独一无二,从其充电接口到充电线材。

这是多么悲剧的事情!大家可能觉得周超臣是个负能量满满的人,动辄喜欢对科技产品吐槽,动辄喜欢写XX产品不好,动辄黑粗粮……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我不把这些产品的问题指出来,我用生花妙笔把一款垃圾到不能够再垃圾的产品捧得天花乱坠,害得消费者去购买了,这种枪文对读者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如果看到这儿,让一些个人不爽了,请关掉这个页面吧。

我们还是来说一说,可穿戴设备为什么经过了2年还是火不起来呢?在移动设备泛滥带火了移动互联网的当下,我们几乎直接跳过了笨重的PC设备,现在都在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消遣娱乐甚至办公,也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BYOD(自带设备办公)。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它们可能品牌不同、性能不同、价格不同、做工也良莠不齐,但是它们(主要是Android设备)的充电接口基本上都是通用的。

正是这些移动设备的火爆甚至推动了包括移动电源等接口的统一和适配,这让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场合只需要一根充电线就可以解决掉很多设备的充电问题,不会出现忘了拿iPhone充电器就无法充电的“泰囧”状况。

回过头来,看看眼前的景象吧。我的桌子上,为了给智能手环同时充电,台式机上的USB接口已经捉襟见肘,所以我的桌子上一直有两个USB Hub来满足这些该死的可穿戴设备对电量的渴望,有时候我甚至搞不清谁是谁的充电线,让我这个不是处女座的人也是抓狂不已。

▲我的办公桌上被各种充电线和USB Hub霸占着

▲我的办公桌上被各种充电线和USB Hub霸占着

无论是白的还是黑的,无论是短的还是长的,它们张牙舞爪的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我却无可奈何。假如这些充电接口都是统一的,无论是Micro USB还是触点式充电接口,如果这些接口统一起来能够通用,我就可以扔掉剩下了的所有线材,只要两根就够了。

还有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如果这些可穿戴设备的充电线不小心被你弄丢了,这可能让你痛苦不堪。因为你很难从电器城或网上买到与之配对的充电线,以为这些产品还没有大规模普及,商贩也很难对其可穿戴设备的配件进行铺货。

我下周去上海出差,这跟我造成了一个难题,就是我不禁要背着我的双肩背,里面塞满一台电脑、一台微单、一个笨重的移动电源、一把雨伞以及手机、相机充电器,我还要为我手腕上的智能手环预备着充电线。这让我感觉相当崩溃,你可能说我矫情,但是这就是现实。

智能手环还好,充一次电怎么着也能坚挺个一周以上,如果是智能手表,那就惨了,一天一充甚至比智能手机充电还勤快,这就需要你时刻在你的单肩背或双肩背里准备一根充电线,却不是月老的红线,更像是一个麻烦制造者。

▲Moto 360的无线充电器更是个“庞然大物”

当然,你在图上看到的是带充电接口的。还有那些不带充电接口,也就是无线充电器则更让你抓狂,当然,目前也仅限于Moto 360和尚未上市的Apple Watch采用了无线充电装置,它们的充电器个头更大,更占空间,同样,它们也只为自己的产品服务。

即使是同一个品牌旗下的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的充电器都无法通用,比如Jawbone UP2和UP24、Fitbit Flex和Force……

结论来了。当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在充电接口或者充电方式上统一起来的时候,这些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才能扫清障碍(你可能说你只会拥有1款可穿戴设备,不会出现作者这种傻X级别的凌乱)。但是从设备的普及厉害关系上而言,充电装置的统一将是一种必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