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手表的接受度居首

市场研究机构GfK近期对中国、德国、韩国、英国和美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进行调查发现,智能手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消费者对获取体育活动信息、卫星导航、电话功能和应用程序等功能有兴趣,认为可以用智能手表作为“便携”交通工具的票务或用作登录电脑和网上账户的安全密钥,但只有美国和中国的消费者比较愿意将智能手表用作身份证和支付系统,整体而言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手表的接受度位于五国之首。

被研究的五个国家中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就诊或急诊时,有兴趣使用智能手表向医生或医院提供个人医疗数据。但在将敏感的健康信息“托付”给智能手表进行存储方面,不同国家的受访者的接受程度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消费者接受度最高,达到69%,美国和韩国分别为50%和43%,这个比例在英国和德国仅有1/3和1/4。

细分来看,男性比女性对这一用途持更加开放的态度,而随年龄增长,使用智能手表携带医疗数据的兴趣越发强烈。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智能手表成为旅游票务潜力明显,在全部5个国家中,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使用智能手表的这一用途,接受度最高的仍是中国消费者。

由于网络犯罪的级别不断攀升,人们普遍渴望提升安全等级,4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用智能手表作为登录个人电脑或访问网上账户的安全身份识别方式。年龄越大的人对这一功能越感兴趣,16-29岁的人比例是42%,30-49岁的人比例是46%,50岁以上的人的比例是48%。

而在受访国家中,68%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将智能手表作为电脑的安全身份识别方式,随后是美国的49%、韩国的37%、英国的33%以及德国的25%。

在全部五个国家中,3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在出国或去政府机构办事时将智能手表用作一种身份证。在对这一功能的接受程度上,中国和美国再一次走在了前列,其比例分别为57%和41%,随后是韩国的33%和英国的28%。德国人最挑剔: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将智能手表用作身份证。

而在移动支付方面,只有35%的受访者目前有兴趣用智能手表付款,不过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达到54%,其次是美国接受度有40%,韩国和英国的比例仅分别为28%和27%,而德国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用智能手表付款。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