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垦梯田 可穿戴厂商备战智能手表市场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各大互联网厂商都在努力寻找着下一个未曾开垦的梯田。而作为可穿戴设备最为重要的代表,智能手表已经成为厂商间又一个争相进入的领域。不知不觉间,苹果Apple Watch,摩托罗拉Moto 360,三星Galaxy Gear等等逐渐成为了智能手表领域的标杆。而以果壳手表、inWatch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也不遗余力的在智能手表领域进行着开拓。

不过,厂商间对于智能手表的认识似乎并不统一,比如苹果的Apple Watch和三星的Galaxy Gear,纷纷走硬件高配置强路线,试图把手表当做另一个手机来用,而Moto 360、果壳手表,inWatch π等产品,则更加注重手表本来的样子,试图以圆表的造型让消费者更为容易的接受科技的变革。

究竟是方表好还是圆表美,各自阵营似乎都有坚定的支持者。不过,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却显示了我们内心真正的渴望:在儿时,我们总会在手上用各种颜色的水笔画个手表假装长大,而画出来的手表,总会有一个圆圆的表盘,辅以一条长长的表带。这就是潜意识里我们认为的手表的样子,虽然各大名表厂商都推出过方形的腕表,但圆表显然是我们最初的渴望。今天,我们就拿出两款圆形智能腕表与各位共同欣赏。

没错,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圆形智能手表界的代表性产品,Moto 360。虽然Moto 360的推出时间不敌三星Galaxy Gear以及LG G Watch,但Moto 360推出后,智能手表才一改之前Geek玩物的外观,正式具备了手表所应有的样子,佩戴Moto 360,才算让智能手表正式拥有了时尚的元素。

Moto 360采用了传统手表标准的圆形表盘与不锈钢材质,不同表盘的采用让秒针、分针与时针重新出现在了手表应有的位置,而金属材质的采用更打破了智能手表塑料玩具的传统观感。可以说,看过了Moto 360,你真的很难对那些方型屏幕、塑料框架的智能手表提起兴趣。

屏幕方面,Moto 360采用了分表率为320x290的1.56英寸液晶屏幕,并且内置了光线感应器,实现了亮度自然调节的功能。而手表背面,Moto 360与其他智能手表类似,配备了几颗闪烁的小绿灯感应器,用以监测心率等健康信息。其他功能方面,Moto 360支持无线充电技术、蓝牙4.0,IP67级别的防尘防水,以及支持语音控制的麦克风。

国际顶级腕表厂商对于表带的选用是极为慎重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彰显了腕表的身份。Moto 360采用的皮质表带同样一丝不苟,芝加哥皮革品牌Horween为Moto 360独家提供了出色的皮革表带,当然,如果你对于金属表带有着近乎偏执的执念,同样可以为Moto 360选择一款相对应的金属表带,这在其他智能手表产品上是不可想象的。

抬起手腕,看看手表显示的时间,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这就是Moto 360带来的低调而又富有内涵的使用体验。

不仅在外观上一丝不苟,硬件配置方面,Moto 360同样保持着领先。为了让Android Wear系统在Moto 360上完美运行,该机搭载了德仪 TI OMAP 3这块SOC,包括了Cortex A8 CPU和PowerVR SGX 530 GPU。这样的搭配,让Moto 360在性能足够经得起用户的折腾,可也对续航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可以说,智能手表之所以不够普及,续航的糟糕表现一直是重要原因之一。Moto 360也不例外。经过众多用户的亲身测试,在使用过程中,Moto 360至少需要一天一充,而重度用户甚至需要一天充电多次,对于一块手表来说,这样的续航表现似乎让人无法忍受。

当然,对于外观控来说,Moto 360长得漂亮这一点已经足够让人动心了,我们并不会像使用手机那样抱着手表整日操作。其实说到底,手表更像是个人品味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搭配,而Moto 360做到了手表最本源的功能。如果对于续航不那么纠结的话,目前在售的智能手表中,Moto 360绝对算得上个中翘楚。

在9月2日的魅族MX4发布会上,我们认识到了一款由映趣科技设计开发的智能手表inWatch π。可以说,从看到inWatch π的第一眼,我们就觉得,这样的外观设计,看起来真的像极了Moto 360。是否有抄袭的因素我们暂且不论,但就inWatch π低廉的售价来看,已经足够让我们动心。同样的圆形表盘,仅Moto 360十分之一的价格,一度让我们惊呼,智能手表界的小米要来了?

然而,在实际评测之后,inWatch π却没有带给我们大喜过望的感觉。如果说Moto 360是标准的智能手表的话,inWatch π仅仅算是一个有着手表外观的智能手环。

inWatch π采用了不锈钢金属表壳,富有传统腕表的硬朗气质,表壳拥有黑色、银色及金色三种颜色可选。

表带方面,inWatch π选用了头层牛皮的材质,并且可以有多种颜色可供更换,对于男女性别不同的用户来说,表带的长度也有所区别,适应不同人群的手腕宽度。

乍一看inWatch π在外观设计上还有的一战,但对于手表来说,最为重要的时间显示,却让inWatch π栽了跟头。不只是处于续航的考虑还是节约成本的因素,inWatch π在表盘上仅提供了12颗LED灯用来显示时间,所以精确度并不能准确到1分钟。限于硬件原因,时间显示只能在5分钟左右的程度,如果对时间需要精准掌握,紧靠inWatch π恐怕难以做到。

不过,这样做的好处是,inWatch π在续航能力上领先于几乎所有的智能手表。由于采用了可开启后盖更换纽扣电池的设计,inWatch π可以提供近3各月的待机时间,对于一天一充的Moto 360来说,优势巨大。

由于并未采用标准的Android Wear系统,所以inWatch π在功能上无法与Moto 360相提并论,通过蓝牙4.0与智能手机连接,inWatch π可以检测用户的运动及睡眠情况,而在来电或有信息时可以做到振动提醒,除此之外,在没有别的功能可以使用了。正如前文所说,inWatch π更像是一个加强级的智能手环,还算不上智能手表……

除去上文介绍的两款价位不同,功能迥异的圆形智能手表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看到了果壳手表 Geak Watch II等全新产品,在功能上与Moto 360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看起,当然在续航能力上也好了不少。当可穿戴设备的技术不断提升,尤其是电池续航能力得以解决的话,相信我们可以看到更具创意,更让人满意的智能手表产品,我们对此也充满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