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逐渐成真,越来越多的步数被记录,越来越多的睡眠模式被写入日志,越来越多的活动被应用化。但数据却没有多少合理性或雄心壮志。相反,开发商们继续涌入这个饱和市场,不顾市场中已经到处都是收集年轻人们肤浅健康信息的设备,而这些年轻人的健康根本没有问题。
老人、慢性病人、穷人等最有可能从这一技术中受益的人却被忽略,这真是耻辱。事实上,公司似乎对帮助富人和熟悉科技的人减肚子和跑5千米更感兴趣,而不是与FDA(食品药品管理局)、 HIPPA(医疗电子法案) 这些官僚机构打交道。这是它们自己的错,因为存在着一个非常真实且极有可能利润丰厚的机会,让公司去撼动医疗体系,并从每年2万亿美元的慢性病开支中分一杯羹。
华盛顿可穿戴设备及物联网大会的与会者们亲眼见证了手环手表和增强现实设备等行业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发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药工程学在读学生 Peter Li 展示了一款能精确侦测俯卧撑和开合跳的健身手表。耐克的首席科学家嘲笑了智能手表最经常收集的生物统计数据:步数、温度和血氧含量,这些数据对于运动表现而言无关紧要,不过他宣传了用来分析人类表现的智能算法的重要性。阿迪达斯展示了一个能别在其生物统计运动胸罩上的心率监测器(至少有人知道跑步的女性已经在胸部裹了一条带子了)。
接着 Qualcomm Life 公司的业务拓展负责人 Kabir Kasagood 登台了,这家公司制造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半导体。Kasagood 建议开发商们不要再围着活动追踪器这个饱和市场转了,而是去拥抱医疗行业的条条框框和监管摩擦。他表示:“从孩子们那一桌转战到成年人这一桌。如果你决心做这件事,拥抱 FDA ,了解 HIPAA ,确保设备连接到电子医疗记录,且遵守所有医疗法律。这一领域极度缺乏创新,我宁愿从健身上走开,去解决医疗上的问题。这才是钱在的地方。”
听众们的反响很冷淡。毕竟,监管令人讨厌,临床试验时间漫长,与遗留系统集成很无聊,还有对变现用户数据的安全要求和限制。似乎为了证明这一观点,iStrategy Labs 的营销负责人在几分钟后展示了 Dorothy ,这是一个鞋夹,佩戴者连踏三下脚后跟就能叫一辆 Uber 。
截至9月30日,市面上共有266款可穿戴设备(包括 188 款健身可穿戴设备),其中23款设备已经出局。从硅谷到旧金山,从奥斯丁到MIT,年轻、健康、高知的创业者们都在为像自己一样的人开发用处不大的应用和设备。事实上,我们目前使用的大部分信息技术都是以这一方式开始的,不管是个人计算机还是互联网、社交媒体。最初自家制作的技术为早期采用者接受,直到自己的母亲也使用上该技术。硅谷认为保健和健康技术也将遵循相同的轨迹。
但如果你跟着钱走,而且真的理解从保健和健康技术中获益最多的人,这一假设就会不攻自破。可穿戴设备的采用和互联网或智能手机的普及方式并不一样。拥有活动追踪器的美国消费者中有一半已经不再使用,三分之一的人用了不到六个月就将设备束之高阁或送给了亲戚。
那么谁会长期测量和追踪自己的健康呢?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病的人。根据皮尤基金会的一项研究,45% 的美国成年人都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没有慢性病的人中只有19%追踪自己的健康指标,而患有一种慢性病的人中这一比例为40%,患有两种慢性病及以上的人则有62% 的人追踪自己的健康指标。截至目前,今年用在可穿戴医疗设备上的资金已达28亿美元,预计这一数字在未来五年将增至83亿美元。如果将2014年售出的所有健身手镯和智能手表的销售额乘以六,还是不如美国血糖测试试纸的63亿美元规模。
患有慢性病的人不会突然决定放弃佩戴设备。追踪和测量可以让他们远离医院。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宁愿在黑客松上造小玩意,也不愿为能从这一领域的创新中获益良多的人创造应用和设备。
有时候,你必须问自己,只是因为医疗行业监管造成的摩擦呢,还是因为为不喜欢自己的人开发技术让人对此望而生畏呢?
我们的发明家们能不能站起来应对一个日益老龄化、为慢性病所困扰的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呢?还是说宁愿连踏三下脚后跟去叫一辆 Uber?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