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的多个朋友圈里晒出了新入手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孕表等“智能穿戴”产品,甚至有人组织健走团,完成一个月健走一万步目标的奖品就是智能手环。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这些“新鲜物件”已经开始慢慢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拿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并不算稀奇,戴着智能项链、胸针、手环、手表一族的才是真时尚。
“时尚+健康” 成“智能穿戴”发力点
刚怀孕不久的郑州白领李瑾儿收到一件被称为孕期“贴身闺蜜”的神秘礼物,这件礼物虽然看着像是一块手表,却可以帮助孕妇进行体重控制、胎儿健康管理。李瑾儿说这块孕表轻便、时尚,关键还有智能功能,她周边的其他孕妇也有购买的意向。
记者了解到,在当前热门的“智能穿戴”产品中,除了智能手环,还有智能手表,其次是智能戒指、智能胸针,还有一些专门针对孕妇、儿童的“智能穿戴”产品,如可以帮助家长实时监测孩子体温的智能体温计,可以帮助孕妇进行体重控制、胎儿健康管理的智能孕表等。另外,一些商家还透露,未来还会开发针对老人的基本检测功能,让子女通过APP就能知道父母的身体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智能穿戴”产品在功能上大同小异,大多都包含运动记录、测量睡眠,还有计算体能消耗(消耗多少卡路里),一些品牌商增加了社交和健康功能,并且开始瞄准特殊人群开发专用产品,如在社交方面,加入推送来电、微信、自动报警等功能,而在健康方面,则加入了一些基本的检测功能,如心率检测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是穿戴式智能设备发展的“爆发年”,预计全球可穿戴设备的销量将超过1700万台,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将达到800万部。但是“智能穿戴”产品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各种设备五花八门,而真正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能够大众推广的却屈指可数。
功能花哨 电池续航是首要难题
虽然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但是新科技与产品真正融合仍有不小的距离。有网友对比了某一品牌售价99元和699元的两代智能手环,发现第一代产品发售的时候售价699元,而到了第二代,价格直接滑落到99元。并且从对比中发现,二代手环体验相当糟糕,不仅做工粗糙,数据统计也不够准确,而一代手环虽然比二代做工好、数据统计更为准确,但售价高达699元,很难说物有所值。该网友的结论是,时下运动及睡眠状态监测是智能手环的基本功能,其他诸如时间显示、微信交友、遥控其他设备等,则多属附加功能,如果基本功能做得不好,其他功能再怎么出彩也于事无补。
另有网友吐槽:“智能手表电池续航能力差,一天一充电,如果哪天用嗨了,半天就要充一次!”的确,受锂电池的重量以及体积所限,智能手表往往仅能搭载一块600毫安左右的电池,而一天一充的“定律”就不得不在智能手表上继续上演。
业内人士分析,“智能穿戴”产品市场目前还在起步阶段,但未来会走向爆发和普及。在应用场景上,还是以运动健身、休闲娱乐、远程控制、医疗检测等为主,目前来看运动健身是未来穿戴市场的主力。他称,除了手环以外,未来衣服、皮带、手表、项链、耳环等可能都会变得“智能”,而与“云端”的结合会使未来的穿戴设备有更多的市场空间。也有专家分析,目前可穿戴设备处在概念阶段和实验阶段的产品较多,能够进行市场推广产生商业效益的产品较少。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目前只有医疗领域的商业模式最为清晰,其他则大多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缺乏实际变现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