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谷歌、苹果、三星推出了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之后,可穿戴市场就开始一窝蜂地热闹起来,除了微软、英特尔等诸多国际IT巨头的加盟,来自中国的东软、小米、腾讯、百度、盛大果壳等等也纷纷介入此市场。但IDC中国研究总监王吉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事实上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增长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猛烈”,无论是时髦类可穿戴设备市场,还是健身类可穿戴设备市场,都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找到可穿戴更“务实”的服务就成为这个市场持续启动的关键。
可穿戴市场“局限性”显现
因为产品存在缺陷、缺乏实际有用服务等原因,可穿戴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
市场普遍预期,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又一个大规模增长的市场,也因为这样的判断,大批企业涌入这个市场,从手机制造商、传统IT设备供应商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纷纷介入。有观点认为2013年为可穿戴设备发展的元年,2014年将进入可穿戴市场发展的爆发期。
但事实并非如此,从IDC的数据显示来看,2014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为2000万台,而且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78%,到2018年出货量才达到1亿台。在王吉平看来,因为目前可穿戴设备缺乏更实际的应用,所以市场的发展速度并不能与智能手机相提并论。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分为三类:手表类可穿戴设备、手环类可穿戴设备、眼镜类可穿戴设备,主要功能属性还是集中在“秀”时髦以及展示“健身”数据上。
今年年初,许多Fitbit Force用户发现自己的手腕上出现皮疹和水泡,而这些症状是由手环的材料和上面的不锈钢引起的,为此该公司大范围召回了Fitbit Force智能手环。与此同时,因驾驶汽车佩戴智能眼镜有可能引发分神导致车祸尚无定论,所以包括英国在内的相关国家已经禁止了佩戴可穿戴眼镜进行驾驶。事实上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存在缺陷性还不仅仅是这些,更关键的是对数据记录的精准性以及缺乏实际有效的应用,使得可穿戴设备市场并不如预期。从全球范围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共开发的266款可穿戴设备,其中已经有23款停止生产。超过半数的美国健身跟踪设备客户已经不再使用这些设备,1/3的客户使用不到6个月。高通生命公司商务拓展主管卡比尔·卡萨古德建议开发者停止围绕活动跟踪设备市场开发产品。
在中国,从2013年以来,咕咚网与百度、富士康、小米、果壳、联想等互联网与手机以及其他IT企业纷纷推出了相关的手环、戒指、手表类可穿戴设备。但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可穿戴设备依然主要复制国外可穿戴设备功能,真正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意义的产品并不多。如果仅仅是记录心跳、消耗脂肪,在社交媒体上晒晒数据、晒晒照片,其实新鲜劲一过,很难再吸引人们持续使用。
因为产品存在缺陷、因为缺乏实际有用服务等诸多原因,导致可穿戴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都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
找到真实人群启动服务
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开发可穿戴设备的视角从“时尚、时髦”回归到理性务实。
事实上可穿戴设备并非没有真实需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低收入者才是可穿戴设备的最大受益者和“刚性”需求者。全球目前有2亿弱视人群,视力障碍患者被迫在家或者附近生活,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必需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保健品”。根据皮尤基金会的一项研究,45%的美国成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没有慢性病的人中只有19%追踪自己的健康指标,如果使用可穿戴设备跟踪健康指标数据,就有可能让他们远离医院,获得更好的健康保障。
《连线》杂志日前就曾撰文分析可穿戴设备市场:“我们统计了更多的步数,记录了更多的睡眠类型,分析了更多的活动。数据虽然越来越多,但我们还是缺少常识。”这些常识正是数据的价值所在,也是服务的价值所在。所以如何能够将可穿戴设备所记录下来的“端”数据与后端更多拥有“常识”与“经验”的机构和数据进行整合来提供更务实有用的服务,就成为开启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关键。
王吉平坦言,目前可穿戴市场的实际增长数字不如想象,最关键的原因是行业中企业缺乏“务实”的精神和更大的“想象”,如果能够将“端”+“云”+“服务”进行更好的整合,这个市场到2018年的出货量应该不止1亿部。而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物联网,如果这些可穿戴设备能够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等等更多的服务与应用整合,一定能够带来更大的发展和想象空间。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开发可穿戴设备的视角从“时尚、时髦”圈子回归到理性务实的维度。微软近日宣布正在研发新型可穿戴设备,皆在帮助视力障碍患者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这款设备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视力障碍患者在城市里穿梭,或者在闹市区通过传导提供相应的指导,利用GPS beacons系统和其他云端系统协助视力障碍者日常出行。
东软在中国也是可穿戴设备市场重要的竞争者,和其他时尚类可穿戴服务目标定位不一样,东软希望其可穿戴设备与东软在医疗领域的资源整合,应用于包括农村在内的市场。如果佩戴这样的设备,人们就无需跑到遥远的城市看病,医生透过设备采集的数据即可为病人提供远程的精准医疗服务。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认为,现在制造出一个硬件设备并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哪些数据是有价值的。当他询问医生获知现在佩戴手环所收集的数据并不能治病之后,他果断将百度推动可穿戴产品方向调整到“百度筷搜”这样的概念产品上,通过筷子去检验是否是地沟油、是否重金属超标,为消费者提供此类的健康服务。而此前百度曾与咚咚网联手推出过咚咚手环。
据有关信息透露,腾讯将于明年推出自己的可穿戴产品,只是现在方向尚不能透露。而除了自己做可穿戴设备,腾讯在这个领域更大的策略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开放的价值链与关系链,让大家在其上实现更大的“设备”+“云”+“服务”的整合,让更多的创意发生,这才是用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做可穿戴设备、做智能硬件应该有的玩法。
王吉平坦言,腾讯做可穿戴设备的差异点在于释放“社交”的价值,而阿里巴巴在可穿戴领域的焦点集中于移动支付上。最近马云到访苹果公司,这给阿里巴巴与苹果方方面面合作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无论如何,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出路一定是在整合上,谁能够在“端”+“云”+“服务”上找到更多的价值点,谁就能够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